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生存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們越来越重视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击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利水电工程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还破坏了社会环境的和谐。笔者主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水利水电工程中对环境保护采取的规避措施。
[关键字] 水利水电 生态环境 冲击作用 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3-1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坝建设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为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这巨大的成就背后,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对水环境质量、对大气、人群健康、环境地质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
1.1 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这样做的结果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对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了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导致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2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对土地利用、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乱堆弃渣、乱修临时设施,将造成土地浪费,开挖取土或堆弃不处理,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而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又会带来青苗损失等。同时,工程建设施工对地形地貌、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古迹和景观带来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并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3 水利水电工程中对环境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可能造成的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3.2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与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区及其周围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最终使工程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3 完善移民政策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若移民问题不能得到良好解决,不仅会对环境的造成二次破坏,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众多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极力推崇一种新的移民政策--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利水电开发的效益。因此必须完善移民政策,对移民搬迁安置和恢复生产生活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努力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密切,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击作用是必然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师应首先树立和提高生态、社会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然后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存在的冲击作用,最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两者的要求,从而降低对生态、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结合实际,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健康地发展。
[关键字] 水利水电 生态环境 冲击作用 规避措施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3-1
0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和轻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坝建设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仅为国民经济发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也为改善人们生存、工作、生活状况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在这巨大的成就背后,也暴露了诸多的问题,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对水环境质量、对大气、人群健康、环境地质都造成了重大影响。
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普遍意义上讲,水利水电工程在实现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在施工建设和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主要包括移民问题,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气候、水文、地质、土壤、水体、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在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否则难以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事业的长久发展。
1.1 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这样做的结果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1)对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影响了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对河流水质产生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导致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2 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原因是在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对土地利用、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期间,乱堆弃渣、乱修临时设施,将造成土地浪费,开挖取土或堆弃不处理,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而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机械碾压、施工人员践踏等又会带来青苗损失等。同时,工程建设施工对地形地貌、文物景观和生态系统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 水利水电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产生显著效益的同时,对社会环境也有不利影响。在人类健康方面,不少疾病直接或间接与水环境有关,如一些水介疾病会因水面扩大而增多,移民动迁也会导致一些疾病流行等。水库库区淹没后,可能对文物古迹和景观带来影响。同时,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对人口迁移、土地利用也存在一定影响。在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水库的淹没损失,并对库区内仅在高水位时才被淹没的土地适当采取措施加以利用。
3 水利水电工程中对环境影响采取的保护措施
3.1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可能造成的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3.2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水利水电工程开发与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对库区及其周围的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科学制定资源开发规划,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最终使工程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筹兼顾。
3.3 完善移民政策
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若移民问题不能得到良好解决,不仅会对环境的造成二次破坏,还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大力发展),众多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极力推崇一种新的移民政策--投资型移民政策,其主要思路是将淹没的土地、房屋及其他有价设施进行评估,加上对生态环境的补偿作为股份,参与水电开发建设,使移民和开发方形成利益共同体,使移民能长期共享水利水电开发的效益。因此必须完善移民政策,对移民搬迁安置和恢复生产生活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努力做到"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对于加快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密切,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冲击作用是必然的,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师应首先树立和提高生态、社会与环境保护的意识,然后正确认识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存在的冲击作用,最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水库运行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两者的要求,从而降低对生态、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还要结合实际,根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进而推动水利水电工程事业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