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由于受到在校时间、教学模式以及入党程序的限制,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何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特点开展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建工作 科学化管理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建工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学生的就业和生源的招收工作。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人才教育模式、党员入党流程以及学生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根据教育特点发展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
1 高职院校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职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特有的一些特性使得高职院校的党建管理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党员发展时间受到限制。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如果不是入党积极分子,那么其真正成为党员的时间要经过三年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甚至有的高职院校施行2年制,理论意义上讲高职院校在真正成为党员的时候,也是其毕业的时候,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入学第三年就开始到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或者进行社会锻炼进行论文答辩等,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成为党员。
1.2 学生党员有限。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已经是党员的学生数量更是比较少,学生党员数量的不足,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高职院校的党支部成员基本上没有大一新生,这对于发挥党支部的模范作用非常不利。
1.3 培训考察受限。一个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都在实施2+1或2.5+0.5模式,学生大三的时间基本上在实习企业度过,而大三的学生正处于入党的考察期,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导致学生的考察期被拖延,影响学生的入党时间。
1.4 缺乏校企联动党建管理机制,实习学生党建力量薄弱。入党积极分子在参加岗位实习后,需要高职院校选派专门的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就业实习,但是由于受到党建工作力量的限制,高职院校不能选派专门的党建工作者进入实习企业指导入党积极分子,而实习企业的党组织一般不规范,企业不会关注学生的入党表现,使得入党积极分子不能接受正确的教育。
2 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扩大推优层面,提早选拔时间。针对高职院校入党考核时间受限的缺陷,高职院校可以提早进行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工作,以往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高职院校会在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这样的选拔程序会延长入党的选拔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扩大推优层面,提早开展入党选拔实践,高职院校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就根据入党人数适当增加选拔的人数,将这些人都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然后根据他们以后的表现对他们进行选拔,这样就为学生的入党考核赢取了半年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大三上半年就能发展成为党员。
2.2 整合资源,科学建立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高职院校根据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借助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形式的党员管理制度: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校内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年级和专业特点成立学生党小组,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管理制度,让高年级的党员指导低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入党学习规划;其次对于进入实习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实习企业和当地社区党组织资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进入实习企业实习后,由于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就自己的思想及时向高职院校进行汇报,对此实习企业或者当地社区党组织可以针对学生的人数等成立临时党小组,党小组书记由企业党组织成员或者社区党组织管理者担任,其要负责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监督等。
2.3 分类指导,创新党建管理模式。首先高职院校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或者通过课堂灌输的方式,这样单一的教育培训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学生进入实习岗位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党员教育培训;其次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根据其身份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最后要扩大党建活动载体,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党员培养载体,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党员思想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问题,通过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可以切实解决学生因为进入实习企业而高职院校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的弊端,实现进入实习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在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党员。
总之,高职院校的党建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本着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将党建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完善组织结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剑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思考[J].价值工程, 2014(04).
[2]张富强,刘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路径探析[J].家教世界·下半月,2013(4).
[3]王小策.新形势下企业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建工作 科学化管理
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党建工作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学生的就业和生源的招收工作。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受到人才教育模式、党员入党流程以及学生生源质量等多方面的因素,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根据教育特点发展党建工作是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需要克服的首要问题。
1 高职院校党建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高职院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特有的一些特性使得高职院校的党建管理工作存在不少的问题:
1.1 党员发展时间受到限制。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如果不是入党积极分子,那么其真正成为党员的时间要经过三年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甚至有的高职院校施行2年制,理论意义上讲高职院校在真正成为党员的时候,也是其毕业的时候,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入学第三年就开始到实习企业进行实习或者进行社会锻炼进行论文答辩等,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成为党员。
1.2 学生党员有限。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因此在进入高职院校前已经是党员的学生数量更是比较少,学生党员数量的不足,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党支部建设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高职院校的党支部成员基本上没有大一新生,这对于发挥党支部的模范作用非常不利。
1.3 培训考察受限。一个学生从递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成为预备党员至少需要两年以上的时间,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制为三年,但是由于高职院校都在实施2+1或2.5+0.5模式,学生大三的时间基本上在实习企业度过,而大三的学生正处于入党的考察期,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高职院校不能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实地考察,结果导致学生的考察期被拖延,影响学生的入党时间。
1.4 缺乏校企联动党建管理机制,实习学生党建力量薄弱。入党积极分子在参加岗位实习后,需要高职院校选派专门的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就业实习,但是由于受到党建工作力量的限制,高职院校不能选派专门的党建工作者进入实习企业指导入党积极分子,而实习企业的党组织一般不规范,企业不会关注学生的入党表现,使得入党积极分子不能接受正确的教育。
2 促进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2.1 扩大推优层面,提早选拔时间。针对高职院校入党考核时间受限的缺陷,高职院校可以提早进行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工作,以往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高职院校会在一学期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表现选拔一批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学生,这样的选拔程序会延长入党的选拔时间,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扩大推优层面,提早开展入党选拔实践,高职院校在第一学期结束时,就根据入党人数适当增加选拔的人数,将这些人都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然后根据他们以后的表现对他们进行选拔,这样就为学生的入党考核赢取了半年的时间,使得学生在大三上半年就能发展成为党员。
2.2 整合资源,科学建立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小组。高职院校根据其特殊的教育模式,借助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不同形式的党员管理制度:首先对于高职院校校内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年级和专业特点成立学生党小组,形成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管理制度,让高年级的党员指导低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做到入党学习规划;其次对于进入实习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实习企业和当地社区党组织资源,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在进入实习企业实习后,由于受到现实因素的限制,学生不可能就自己的思想及时向高职院校进行汇报,对此实习企业或者当地社区党组织可以针对学生的人数等成立临时党小组,党小组书记由企业党组织成员或者社区党组织管理者担任,其要负责对学生的培养、教育、监督等。
2.3 分类指导,创新党建管理模式。首先高职院校要创新党员教育方式,高职院校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方式主要是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或者通过课堂灌输的方式,这样单一的教育培训模式对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借助学生进入实习岗位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党员教育培训;其次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内容要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在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时,要根据其身份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最后要扩大党建活动载体,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党员培养载体,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开展党员思想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问题,通过丰富党建活动载体可以切实解决学生因为进入实习企业而高职院校无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的弊端,实现进入实习企业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够在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发展成为党员。
总之,高职院校的党建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者要本着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准备迎接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将党建工作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完善组织结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党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剑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思考[J].价值工程, 2014(04).
[2]张富强,刘慧.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路径探析[J].家教世界·下半月,2013(4).
[3]王小策.新形势下企业创新党建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