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探索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结合的实例,从学生的亲身体验,联系实例,多媒体运用,大胆想象等手段有效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关键词: 体验活动; 联系实例;媒体运用;大胆想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形成空间观念,再通过实际运用发展其空间观念。
一、亲身体验活动,建立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悟中逐渐建立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千米”这个空间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非常的抽象,教学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把这抽象的知识讲的简单易懂,让学生能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观念,我利用早操课的时间带全班同学到学校的操场上,亲身体验了手拉手和走一走、估一估两个活动。活动一:手拉手。我先用皮尺拉好10米的长度,同学们在长度单位“米”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个小朋友张开双手大约有1米长,同学们分四组手拉手站成一排得出:大約需要10个小朋友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我在课堂教学时,提出问题:全班62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那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呢?学生从亲身体验得出的结果很快就说出全班62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不够100米,要1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100米。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到:要10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活动二:走一走、估一估。我用皮尺量出10米的长度,让每个同学都走一走,又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的100米直跑道上走一走,记录好走10米、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走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1000米没有亲自去走一走,但很多同学能从100米的数据中得出了走1000米大约的步数和时间,他们得出的理由是:10个100米是1000米。“千米”是个抽象的空间概念,但通过课前学生亲身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对“千米”形成一个正确的表象,逐步建立了“千米”这个空间观念。
二、联系生活实例,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课件先出示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100米的直跑道,让学生得出10个这样100米的直跑道就是1000米,接着出示学校的操场图,告诉学生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200米,让学生用手指二百二百地数:二百、四百、六百、八百、一千,得出学校操场5圈就是1000米,即1千米,再接着出示县城体育中心标准体育场,告诉学生标准的体育场一圈长 400米,让学生自己得出2圈半就是1千米,最后我用自己每天步行来学校测量得出的结果告诉学生:从学校门口到公园圆盘大约是500米,沿着市场一直往下走,到红绿灯路口大约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很多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走着这条路,所以在头脑里很快、很好的建立了1千米的这个长度概念。在学生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我告诉学生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三、媒体提供平台,形成空间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法单一,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只有听的份,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常常被戏称为填鸭式教学。数学课堂融入多媒体,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观察平台,让学生在观察中逐步获得空间观念的表象,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整节课多媒体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活跃。复习引入中,课件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形式,简单明了,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了一个全面的复习。接着课件出示手拉手,走一走,估一估的生动画面,这两个活动学生课前已经亲身体验,学生回答问题踊跃,个个都想说一说自己记录的结果。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1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课件通过学生熟悉的学校的直跑道和运动场,县城体育中心标准的体育场,从学校门口沿市场一直往下走到红绿灯路口这些实例,学生通过观察,形成了“千米”这个概念的空间观念。
四、大胆发挥想象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往往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学生从亲身体验知道了要1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要10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这时我学生想象一下:我校1000个学生手拉手从学校门口到沿着市场一直往下到红绿灯路口的情景,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在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正确的表象后,我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步行以及自行车、摩托车的时速,再大胆想象一下轮船、汽车、高铁、飞机的时速,让学生惊叹现代科技的发达,飞快的时速给人们出门带来的便利。通过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学生建立了“千米”的表象,大脑中形成了“千米”的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得到提升和发展。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平台,让学生多操作、多体验、多想象,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6版》
关键词: 体验活动; 联系实例;媒体运用;大胆想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空间观念是数学新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空间观念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空间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形成空间观念,再通过实际运用发展其空间观念。
一、亲身体验活动,建立空间观念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空间观念的培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感悟中逐渐建立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千米”这个空间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非常的抽象,教学也有很大的难度。为了把这抽象的知识讲的简单易懂,让学生能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观念,我利用早操课的时间带全班同学到学校的操场上,亲身体验了手拉手和走一走、估一估两个活动。活动一:手拉手。我先用皮尺拉好10米的长度,同学们在长度单位“米”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一个小朋友张开双手大约有1米长,同学们分四组手拉手站成一排得出:大約需要10个小朋友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我在课堂教学时,提出问题:全班62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够不够100米?那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够100米呢?学生从亲身体验得出的结果很快就说出全班62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不够100米,要1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100米。接着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到:要10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活动二:走一走、估一估。我用皮尺量出10米的长度,让每个同学都走一走,又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的100米直跑道上走一走,记录好走10米、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在课堂上,我提出问题:走10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需要多长时间?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1000米没有亲自去走一走,但很多同学能从100米的数据中得出了走1000米大约的步数和时间,他们得出的理由是:10个100米是1000米。“千米”是个抽象的空间概念,但通过课前学生亲身体验活动,促使学生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在头脑中形成对“千米”形成一个正确的表象,逐步建立了“千米”这个空间观念。
二、联系生活实例,培养空间观念
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宝贵资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例如:我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课件先出示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100米的直跑道,让学生得出10个这样100米的直跑道就是1000米,接着出示学校的操场图,告诉学生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有200米,让学生用手指二百二百地数:二百、四百、六百、八百、一千,得出学校操场5圈就是1000米,即1千米,再接着出示县城体育中心标准体育场,告诉学生标准的体育场一圈长 400米,让学生自己得出2圈半就是1千米,最后我用自己每天步行来学校测量得出的结果告诉学生:从学校门口到公园圆盘大约是500米,沿着市场一直往下走,到红绿灯路口大约就是1000米,也就是1千米,很多学生每天上学、放学都走着这条路,所以在头脑里很快、很好的建立了1千米的这个长度概念。在学生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我告诉学生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三、媒体提供平台,形成空间观念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法单一,枯燥无味。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只有听的份,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也常常被戏称为填鸭式教学。数学课堂融入多媒体,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观察平台,让学生在观察中逐步获得空间观念的表象,形成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整节课多媒体以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动静结合的画面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气氛活跃。复习引入中,课件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形式,简单明了,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长度单位有了一个全面的复习。接着课件出示手拉手,走一走,估一估的生动画面,这两个活动学生课前已经亲身体验,学生回答问题踊跃,个个都想说一说自己记录的结果。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1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课件通过学生熟悉的学校的直跑道和运动场,县城体育中心标准的体育场,从学校门口沿市场一直往下走到红绿灯路口这些实例,学生通过观察,形成了“千米”这个概念的空间观念。
四、大胆发挥想象 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想象力是在丰富的空间感知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升华。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往往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学生从亲身体验知道了要1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米,要1000个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大约是1000米。这时我学生想象一下:我校1000个学生手拉手从学校门口到沿着市场一直往下到红绿灯路口的情景,那是多么壮观的场面。在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正确的表象后,我让学生大胆猜一猜步行以及自行车、摩托车的时速,再大胆想象一下轮船、汽车、高铁、飞机的时速,让学生惊叹现代科技的发达,飞快的时速给人们出门带来的便利。通过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学生建立了“千米”的表象,大脑中形成了“千米”的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在不知不觉得到提升和发展。
空间观念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的平台,让学生多操作、多体验、多想象,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和发展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更好的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