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诗词教学与书法文化的有机融合

来源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在古诗词课堂教a学中融入书法文化,两者相互促进、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与感知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教学与书法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对中华书法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书法文化;有机融合;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40-02
  【作者简介】刘斌,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江苏无锡,214000)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
  在学校两位校长的引领和指导下,笔者大胆尝试了将书法文化融合到古诗词教学中。我们选择了苏教版第九册的23课《清平乐·村居》,经过集体的智慧研讨后,笔者上出了洋溢着浓浓书法艺术气息的语文课。就上课的收获,笔者想谈谈是如何把古诗词教学与书法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一、指导书法技能,学写生字
  语文教学中的写字教学一块,包含了书法技能的教学,尤其在指导学生临摹生字时,教师指导需生动简洁。
  【案例】初步了解词的特点和读好这首词的停顿后,进行生字词教学。
  师:“莲”字是生字,描红前,我们先看莲蓬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与“莲蓬”这个词有没有形似之处?
  生:莲蓬的上面宽大,“莲蓬”上面的草头也是宽宽扁扁的。
  师:对!莲蓬里面还有莲子啊,这和“莲蓬”二字有何关联?
  生:莲子多而分布均匀,“莲蓬”二字草头下面的笔画也很多,如同莲子一样分布均匀。
  师:是的,“莲蓬”草头下面的横画、竖画的间距要均匀,还要注意与走之儿的避让。同学们可以描一描“莲”字,再写一个,从这个字中就能看到“莲蓬”的特点啦!
  (生描红临帖)
  【简析】写字教学也是一种美育,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学习书法技能。这里,笔者通过图、字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莲”的书写要领,在感受字体结构的优美中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达到课标“初步体会汉字之美”的要求。
  二、追溯汉字渊源,理解诗文
  汉字,又被称为“活化石”,它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从篆书到楷书,无不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密钥。走进这一个个汉字,就犹如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化的门。
  【案例一】
  师:辛弃疾看到了秀丽宜人的乡村景色,还看到了人物,你喜欢其中哪个人?
  生:喜欢小儿,因为他在卧剥莲蓬。
  师:“卧”是什么动作?
  生:“卧”是趴着,因为插图上的小儿子是趴着的。
  师:为什么“卧”是趴的意思呢?我们一起看看“卧”的金文。
  师:左边的“臣”表示古代大臣低头觐见皇帝时不能平视,眼睛要朝下。除了“趴”着不是平视,还有什么姿势时也不是平视?
  生:躺着。
  生:侧身躺着。
  师:是啊,现在你知道小儿子是用怎样的姿势剥莲子吃的了吗?
  生:小儿子一会儿趴在溪边剥莲蓬,一会儿侧躺着剥,累了索性翻个滚儿躺在地上吃上两个莲子…….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孩子。
  生:我看到了一个淘气、顽皮的孩子。
  师:这就叫作“无赖”。“无赖”本意指刁滑无理,这里贬义褒用,辛弃疾赞叹这小孩儿顽皮可爱极了!谁想来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朗读)
  【案例二】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对“翁媪”呢?
  生:因为他们“相媚好”,关系很好。
  师:“相媚好”仅仅是关系好吗?
  师:“媚”,甲骨文中原指女子大眼睛上的眉毛高高挑起,这是在传情逗趣儿呢!你知道“相媚”的意思了吗?
  生:“相媚”是说老公公和老婆婆互相逗趣儿呢,这对老夫妻看起来多么幸福美好!
  师:他们用吴侬软语相互说笑逗趣儿,多么美好的生活啊。这就是“相媚好”!读一读描写翁媪的诗句。
  (生有感情朗读)
  【简析】《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朴实易懂,词意理解上只有两处难点,一是“最喜小儿无赖”中的“无赖”,二是“醉里吴音相媚好”一句,但我们通过追溯“卧”和“媚”的金文和甲骨文写法,轻松找到了解开词意的密钥,探寻了文字的“秘密”,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人物形象、生活画面,一一跃然纸上。
  三、欣赏书法作品,品味诗情
  诗表达的情怀和意境是诗的灵魂,而诗词、书、画、乐同属艺术创作,它们的灵魂是相通的。辛弃疾隐居时所写的《清平乐·村居》表达的意境是恬淡清丽、祥和宁静的,与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豪迈壮烈的词风截然不同。引读了辛弃疾的这两首词后,笔者引入了诗、书、画、乐共赏环节。
  【案例】
  师:两位书法老师听说同学们要学习《清平乐·村居》,各为我们书写了一幅作品。如果让你选一幅与这首词意境相配的作品,你选哪一幅?
  生:第一幅作品(图1)字间隔开、笔触细柔,疏朗俊秀,符合村居的清新淡雅、恬静美好的意境,适合《清平乐》的词风。
  生:第二幅作品(图2)笔力较浑厚,显得俊逸潇洒,更有情感流泻,奔放豪迈之势,适合《破阵子》的词风。
  师:不愧是兰亭学子,书法鉴赏能力非同一般!《清平乐》这首词清新淡雅,词人列出了景物、人物后,直接说他们什么样或干什么,没有华丽的词语,简单朴素,这样的写法叫“白描”。就像画画时的白描手法:勾勒线条,没有浓墨重彩和华丽修饰,简约,却意境深远。(出示白描画,生欣赏)
  师:词为曲而作,如果给这首清淡的词配上曲调,会是怎样的浅吟低唱呢?
  (生欣赏《清平乐·村居》的书法作品与吟唱。)
  【简析】楷书端庄,使人稳重;草书凤舞龙翔,使人热情奔放、潇洒自如;隶书古色古香,使人敦厚沉稳……用恰当的笔法书写诗词歌赋,有利于学生吸取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诗书画乐,共同欣赏,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又让他们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艺术文化,进而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正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 要]当代篆刻已从案头时代进入展厅時代,篆刻的呈现方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新媒体广泛渗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印人的求教、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篆刻作为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一方面保持着原有的艺术规律,另一方面又有着新的传承、传播方式,当代青年印人正是在这种新的篆刻生态下成长起来的。  [关键词]篆刻;青年;成长  [中图分类号]G292.1  [文献标志码]B  [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课程建设在高校课程建设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运用网络课程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教师关心的问题。文章总结了在《网页设计》课程中通过建设网络课程,构建微课学习体系,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课堂面授和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灵活地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课程;
摘要:“互联网 ”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不同高校在学科课程教学的建设中,都开始引入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专业理论知识、实践内容的教育教学。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围绕课内外教学资源开展的教育,可以与线下课堂教学形成有效融合,从而构建起多元共享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文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对SPOC网络在线教学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混合式教学
摘要:目前在金融、移动数据、网络监控及物联网等领域中,经常会需要处理一些海量的、实时的、需要快速响应的数据流。为了对这些数据流进行有效的管理,提出了基于硬件预处理的数据流管理系统,并对相应的数据流并发连接算法进行了优化,以得到数据流预处理器所需的控制信息。  关键词:数据流管理系统;连续查询;查询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025
【摘 要】磨墨是传统书法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养性、养正、养智的关键阶段,磨墨或许能成为书法教育“童蒙养正”的方式之一,通过磨墨承载的是传统,通过磨墨磨砺的是孩子的心境,通过磨墨提升的是个人修养,通过磨墨品味的是一种文化。  【关键词】书法教育;心境;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58-02  【作者简
江蘇省建湖县建阳镇中心小学教师
【摘 要】不会读帖、不会分析字形、运笔技巧不到位等因素影响了现在小学生软笔书法水平的提高。读帖、分析、书写,这三步理应引起书法教师的重视。书法课堂,关注的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写,而应该是以上三个维度的相辅相成。  【关键词】读帖;书法课堂;笔法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56-03  【作者简介】王艳玲,南京市拉萨路小学分校宝船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初中科学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汲取了STEM理念的相关知识,初步确定了初中科学概念教学实施STEM教育的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杠杆概念教学之中。其次,结合杠杆概念教学提出了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建议和意义。  关键词:STEM教育;初中科学概念;杠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7-0011
摘要:以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背景与概况、内容结构与设计、学情分析与探讨、教学策略与评价和课程特色与创新等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4-0185-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课程背景与概况  1.1
摘要:移动互联网和APP的飞速发展给传统课堂带来新的变革。网教平台、在线课程、微课、APP应用等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方式掀起了新一轮课改热潮。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并联系学生现实生活,满足个性化和层次化的学习需要,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APP应用;高职信息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