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实验操作,学生能够对物理理论更加深入消化。此外,科学趣味的实验教学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积极性。新课程改革倡导物理教学提升自主性、研究性、科学探究性,崭新的理念和机遇让物理实验教学的变革迫切待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否正面认识物理,捕捉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决定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引导。而实验教学正好作为一个调节枯燥课本,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力的有效工具。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大于实效,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趣味度与启发性并不高。为此,教师要多角度、多样化地拓展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操作的乐趣,让理论与实践更加融会贯通。
一、改善演示模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演示实验往往不用学生亲自动手,由教师操作完成。这样的固定教学模式有着不少弊端,一方面学生不熟悉操作流程,而且教师的演示空间有限,容易造成有些学生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情况;另一方面,仅有视觉的冲击,而无法亲历亲感,难免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调整演示模式,尽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令学生一点一滴聚集起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演示来增强课堂氛围,总之,要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而不是看而后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不要以条框或形式来限制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进行八年级《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意识到实验操作工具并不复杂,实验探究性比较高,于是动员学生自愿和教师一起进行演示,不少学生都自告奋勇。教师首先列好实验步骤,让参加演示的学生着手准备,剪掉矿泉水空瓶的底、用橡皮膜扎住、灌进水、酒精等观察分析。学生参与动手的演示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不仅亲手演示的学生兴致勃勃,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不时配合着提意见,课堂气氛活力积极。开放式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不再被动,而是自主、自信地融入进实验课堂。
二、重视手脑结合,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能够了解书面理论,还能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完成物理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和理论却有所分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虽然提升了实际的操作力,但自主探究性明显不足,学生常常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并没有充分发散自主思维,将物理理论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有必要加强物理实验的思维引导,可以在实验操作前设置问题,让问题将手脑自然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还能够促进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思维扩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两块铅块自然结合”的实验,在正式操作前,教师围绕分子间的作用了提出两个问题:1.如果说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散开?2.如果说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将固体和液体压缩却很难?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环节都格外关注,观察更为仔细,思考更为谨慎,实验结束,学生也同时得出了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的正确答案。手脑结合的实验引导,让学生所收获的不只是实验中的感官感受,更加拓展了探究思维空间。
三、优化分组实验,均衡学生能力提升
在如今的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是十分常见的形式,分组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独立地进行操作体验,同时让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完善自主合作。但传统的分组实验引导却不够细化,只是做到了形式分组,还没有形成能力分组,也就是说,小组成员的分配比较随意,通常按照实验所需,却没有按照学生心理实际所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仔细地调配,按照基础强弱、个性特点等元素进行差异搭配,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高有低,特色不一,总之要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科学分配法,让小组通过实验配合,整体能力有所增强,而小组每位成员因取长补短个人能力也随之提升。例如,在进行八年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分组实验中,按照能力均衡分配原则分组后,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格外充实,小组成员互相商讨所需工具、材料,共同制定实验过程,分配个人任务,无论是基础差的学生还是基础好的学生都融入集体,密切沟通。因为个性化的整体调动,各小组的实验细节也不相同,有的小组选用了酒精、有的小组则增加了盐水;有的小组使用常规的铝块、铁块,有的则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橡皮泥作为测量物体。优化分组实验,让每位学生的潜能特质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让实验操作更具时效性和启发性。
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化抽象为直观的必要通道,是学生固化书本知识,发挥个性特点的有效驱动力。让物理实验教学渗透开放、民主、人性的新课改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在深度吸收知识之余,还能强化个性素养,让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更具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2]袁小龙.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1(1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
初中是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能否正面认识物理,捕捉到物理学习的乐趣,很大程度决定于这一时期的教学引导。而实验教学正好作为一个调节枯燥课本,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力的有效工具。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大于实效,学生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趣味度与启发性并不高。为此,教师要多角度、多样化地拓展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操作的乐趣,让理论与实践更加融会贯通。
一、改善演示模式,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物理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传统教学中,演示实验往往不用学生亲自动手,由教师操作完成。这样的固定教学模式有着不少弊端,一方面学生不熟悉操作流程,而且教师的演示空间有限,容易造成有些学生看不清楚,看不明白的情况;另一方面,仅有视觉的冲击,而无法亲历亲感,难免消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要调整演示模式,尽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令学生一点一滴聚集起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也可以通过师生合作演示来增强课堂氛围,总之,要让学生边体验边学习,而不是看而后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情绪,不要以条框或形式来限制学生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进行八年级《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意识到实验操作工具并不复杂,实验探究性比较高,于是动员学生自愿和教师一起进行演示,不少学生都自告奋勇。教师首先列好实验步骤,让参加演示的学生着手准备,剪掉矿泉水空瓶的底、用橡皮膜扎住、灌进水、酒精等观察分析。学生参与动手的演示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不仅亲手演示的学生兴致勃勃,台下观看的学生也不时配合着提意见,课堂气氛活力积极。开放式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不再被动,而是自主、自信地融入进实验课堂。
二、重视手脑结合,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手脑并用,不仅能够了解书面理论,还能够切身感受到物理的科学探究过程,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完成物理学习。但是,长期以来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实践和理论却有所分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虽然提升了实际的操作力,但自主探究性明显不足,学生常常是为了实验而实验,并没有充分发散自主思维,将物理理论学习紧密联系起来。为此,教师有必要加强物理实验的思维引导,可以在实验操作前设置问题,让问题将手脑自然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还能够促进学生有目标地进行思维扩展,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例如,在学习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时,教师引导学生做“两块铅块自然结合”的实验,在正式操作前,教师围绕分子间的作用了提出两个问题:1.如果说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散开?2.如果说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为什么将固体和液体压缩却很难?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对每一个实验环节都格外关注,观察更为仔细,思考更为谨慎,实验结束,学生也同时得出了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的正确答案。手脑结合的实验引导,让学生所收获的不只是实验中的感官感受,更加拓展了探究思维空间。
三、优化分组实验,均衡学生能力提升
在如今的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是十分常见的形式,分组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独立地进行操作体验,同时让小组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完善自主合作。但传统的分组实验引导却不够细化,只是做到了形式分组,还没有形成能力分组,也就是说,小组成员的分配比较随意,通常按照实验所需,却没有按照学生心理实际所需。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仔细地调配,按照基础强弱、个性特点等元素进行差异搭配,让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高有低,特色不一,总之要遵循“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科学分配法,让小组通过实验配合,整体能力有所增强,而小组每位成员因取长补短个人能力也随之提升。例如,在进行八年级《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分组实验中,按照能力均衡分配原则分组后,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格外充实,小组成员互相商讨所需工具、材料,共同制定实验过程,分配个人任务,无论是基础差的学生还是基础好的学生都融入集体,密切沟通。因为个性化的整体调动,各小组的实验细节也不相同,有的小组选用了酒精、有的小组则增加了盐水;有的小组使用常规的铝块、铁块,有的则别出心裁地使用了橡皮泥作为测量物体。优化分组实验,让每位学生的潜能特质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让实验操作更具时效性和启发性。
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化抽象为直观的必要通道,是学生固化书本知识,发挥个性特点的有效驱动力。让物理实验教学渗透开放、民主、人性的新课改理念,能够促进学生在深度吸收知识之余,还能强化个性素养,让物理学习更加轻松,更具效率。
【参考文献】
[1]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2]袁小龙.新课程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学苑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