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egw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受关注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在观念上进一步提升、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更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践行。然而,纵观小学英语课堂,许多教师对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融合核心素养理念做得还很不到位。因此,本文以李若涵老师执教的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B一课为例,具体剖析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一、关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要素。语言能力即英语语言结构的积累,它不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积累,还包括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老师在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B这一课时,创设了真实且有生活意义的语言情境,在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例如,李老师以歌曲How is the weather?进行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情绪饱满。接着在Free talk的自由对话环节中,其利用生活化的对话情境,询问天气和学生的着装,以及此刻伦敦的天气情况和着装情况,和谐地进行师生互动。这不仅对Part A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还实现了前后两课的知识内容和语言结构的过渡与衔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询问天气这话题的了解与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操练环节,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获取天气信息,并使用目标语言进行问答,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以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活动设计目标明确、有梯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能将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
  二、关注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最高层次是思维品质。由于思维品质具有批判性、独创性、创新性等特点,因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结合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
  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一,而问题正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这是最为常见、最受欢迎的教学活动。在本课的语篇教学中,李老师合理、巧妙地设计了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在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以发展。例如,李老师在操练“take ?摇?摇?摇  with you”这个知识点时,呈现了几个不同场景:I want to go ?摇?摇?摇 ?摇(to the park/to a birthday party/shopping/travelling),然后抛出问题“What should I take?”,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励学生生成更多思维活动,也启发学生利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能力,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又如本课的巩固和拓展环节,李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天气的活动,提出“It may  ?摇?摇?摇 ?摇 today.”这样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辨析,帮助学生丰富生活智慧并展示了本土谚语文化。
  三、关注课外延伸,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别人的社会文化。英语语言教学若没有了文化教育,就容易出现很多交际问题,甚至造成误解。比如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没有了解,在交流中习惯性用汉语思维问“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your handbag?”等不礼貌的隐私问题,造成交际无法继续,尴尬收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容,及时渗透文化知识,塑造学生文化品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敏感的文化嗅觉,能敏锐地洞察、感知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抓住契机,将文化品格这样抽象的概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在本节课谈论天气的话题教学中,李老师在课堂中抛出问题:英国人为什么出门总是带伞?为什么他们见面经常谈论天气?引发了学生对西方文化探究的极大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及时渗透英国天气的特点以及人们的交往习惯,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为综合运用环节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词组cats and dogs时,让学生思考英国人形容倾盆大雨为什么用这样的谚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渗透英文谚语典故,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确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教师多元化拓展的文化内容具有及时性、趣味性,而且非常贴近生活实际,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
  四、关注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英语学习能力,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持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英语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后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还要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对单词的发音、词形的记忆都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老师在教学sunny,cloudy,windy三个生词时,让学生朗读并发现词形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利用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等词形变化(+y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通过提问“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morning?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afternoon?”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Watch and Find活动寻找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注重策略引导,从而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后的Writing写作部分,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可以给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如用“How is the weather? What do you wear? What can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等问题让学生探讨天气对衣服和出行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天气的喜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問题并形成小短文,实现语言的真实运用和产出。关注运用,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表达,说写结合,内化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英语课中,李老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深度剖析教材,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挖掘主题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很好地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值得一线教师学习探讨。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其他文献
2017年11月,笔者有幸赴日进行访学,期间共参访了三所日本小学:富士见小学、有140年历史的野川小学,以及学习共同体的领航学校——滨之乡小学。虽然三所学校位于不同的地区,各有特色,但给了笔者共同的感受:日本学校是从细节着手将学校打造成学生的家,从而进行校园文化的渗透。  一、细节打造一家亲  1. 仪式感,日常的家。富士见小学是一个没有塑胶跑道的仿社区型的校园。笔者刚到学校时,正巧遇上有几个班级
期刊
“不学诗,无以言。”孔子的这句话,将诗歌的重要性说到了极致。  古往今来,中国就是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一种表达方式。诗歌在中国,已经超出了简单的文学体裁的范畴,不仅与书法、绘画、戏剧等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互相促进滋养着,而且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产生了密切的影响。虽然我们不能说学会了诗歌就掌握了中国文化,但诗歌承载的文化含量之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完全可以说,一
期刊
试卷评测是一种传统的学生学业测评方式,它为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提供了直观参考。当前,为了适应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新要求,小学数学命题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原先的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与解决问题六大版块,已日渐整合成选择、填空与解答三部分;原先计算题占三分之一强,现已悄然缩水……除了这些显性的变化之外,还有许多内隐的变化。  一、减少纯计算份额,提升思维含量,突出数学思维核心价值  或许有人认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要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写景类文章为例,浅析读写结合对语文素养建构的作用及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一、读写结合在建构语文素养中的作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
期刊
去年,我有幸参加了两场香港教师的学术活动,让我更深入对香港教师认真的职业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有了一些了解。  提携与传承  2018年7月15日,我们一行人参加了香港科技大学师生声乐作品音乐会,地点就在湾仔的香港演艺学院。晚上七点出发前,突如其来的暴雨影响了行程。最后大家顶着伞,紧赶慢赶地踩着时间点到了。每个人排队领到一张票,免费进场,工作人员给每个人发了一份歌词(全英文),七点半时间一到,虽然到
期刊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一步更新了教学理念,强调要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融合,使课堂教学回归以简约化为基础的本质。“简洁是智慧的灵魂”,把莎士比亚的名言借鉴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简简单单地教“语”习“文”,追求形式简约而内蕴丰盈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渗透理念,还原简约的教学目标  构建简约课堂教学目标,还原小学语文课堂的书香气息与文化韵味,让学生处于放松愉悦的状态,与教师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是基础。教师要引领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词语的内在涵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要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在体验中理解词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言语品位。  一、唤醒表象,触摸词语温度  小学生的主要思维是直观形象思维,他们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往往取决于生活表象的積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阅历浅,故而表象积累不厚,不能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直接感受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而汉
期刊
《呼风唤雨的世纪》原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现编入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发生如下变化。  一、文本教学解读  作为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用不到600字的篇幅介绍了20世纪100年的科学成就,其语言特点值得我们细细咀嚼。  首先,语言高度概括。作者通过引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概括科学成就多、发展快的现象,引人遐想;还通过典型的例子以点带面,从天地、大小等角
期刊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对语文课程而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要素都是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摆脱传统的唯教材、唯教师的课程资源观,而且要纠正“开发课程资源就是编校本教材”的错误认识,要结合当前新教育技术与理念,综合开发与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与管理经验,笔者认为,要着重对教材资源、生活资源、信息技术
期刊
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民族诞生了无数的艺术文化瑰宝,篆刻艺术便是其一。在小学美术课中开展篆刻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强学生的艺术文化体验,这是落实德育教育和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由于篆刻艺术对小学生而言比较陌生,教学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理论传递变得具有趣味性,确保学生在接触篆刻的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其次,围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落实技巧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