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中最受关注的热点。我们不仅要在观念上进一步提升、理解核心素养的理念,更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践行。然而,纵观小学英语课堂,许多教师对于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融合核心素养理念做得还很不到位。因此,本文以李若涵老师执教的闽教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B一课为例,具体剖析如何将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英语教学实践中。
一、关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要素。语言能力即英语语言结构的积累,它不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积累,还包括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老师在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B这一课时,创设了真实且有生活意义的语言情境,在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例如,李老师以歌曲How is the weather?进行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情绪饱满。接着在Free talk的自由对话环节中,其利用生活化的对话情境,询问天气和学生的着装,以及此刻伦敦的天气情况和着装情况,和谐地进行师生互动。这不仅对Part A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还实现了前后两课的知识内容和语言结构的过渡与衔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询问天气这话题的了解与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操练环节,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获取天气信息,并使用目标语言进行问答,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以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活动设计目标明确、有梯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能将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
二、关注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最高层次是思维品质。由于思维品质具有批判性、独创性、创新性等特点,因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结合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
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一,而问题正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这是最为常见、最受欢迎的教学活动。在本课的语篇教学中,李老师合理、巧妙地设计了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在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以发展。例如,李老师在操练“take ?摇?摇?摇 with you”这个知识点时,呈现了几个不同场景:I want to go ?摇?摇?摇 ?摇(to the park/to a birthday party/shopping/travelling),然后抛出问题“What should I take?”,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励学生生成更多思维活动,也启发学生利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能力,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又如本课的巩固和拓展环节,李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天气的活动,提出“It may ?摇?摇?摇 ?摇 today.”这样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辨析,帮助学生丰富生活智慧并展示了本土谚语文化。
三、关注课外延伸,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别人的社会文化。英语语言教学若没有了文化教育,就容易出现很多交际问题,甚至造成误解。比如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没有了解,在交流中习惯性用汉语思维问“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your handbag?”等不礼貌的隐私问题,造成交际无法继续,尴尬收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容,及时渗透文化知识,塑造学生文化品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敏感的文化嗅觉,能敏锐地洞察、感知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抓住契机,将文化品格这样抽象的概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在本节课谈论天气的话题教学中,李老师在课堂中抛出问题:英国人为什么出门总是带伞?为什么他们见面经常谈论天气?引发了学生对西方文化探究的极大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及时渗透英国天气的特点以及人们的交往习惯,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为综合运用环节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词组cats and dogs时,让学生思考英国人形容倾盆大雨为什么用这样的谚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渗透英文谚语典故,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确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教师多元化拓展的文化内容具有及时性、趣味性,而且非常贴近生活实际,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
四、关注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英语学习能力,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持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英语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后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还要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对单词的发音、词形的记忆都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老师在教学sunny,cloudy,windy三个生词时,让学生朗读并发现词形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利用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等词形变化(+y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通过提问“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morning?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afternoon?”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Watch and Find活动寻找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注重策略引导,从而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后的Writing写作部分,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可以给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如用“How is the weather? What do you wear? What can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等问题让学生探讨天气对衣服和出行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天气的喜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問题并形成小短文,实现语言的真实运用和产出。关注运用,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表达,说写结合,内化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英语课中,李老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深度剖析教材,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挖掘主题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很好地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值得一线教师学习探讨。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
一、关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要素。语言能力即英语语言结构的积累,它不仅指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积累,还包括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的能力。我们欣喜地看到李老师在教学闽教版四年级下册Unit 6 Weather Part B这一课时,创设了真实且有生活意义的语言情境,在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兼顾学习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例如,李老师以歌曲How is the weather?进行课堂导入,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情绪饱满。接着在Free talk的自由对话环节中,其利用生活化的对话情境,询问天气和学生的着装,以及此刻伦敦的天气情况和着装情况,和谐地进行师生互动。这不仅对Part A的知识进行了复习,还实现了前后两课的知识内容和语言结构的过渡与衔接,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询问天气这话题的了解与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如操练环节,让学生观看天气预报、获取天气信息,并使用目标语言进行问答,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语言交际,以达成教学目标。这样的活动设计目标明确、有梯度,使学生有足够的思考与表达的时间与空间,能将语言知识及时转化为语言技能。
二、关注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基本素养的最高层次是思维品质。由于思维品质具有批判性、独创性、创新性等特点,因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结合我们的教学活动进行。
课堂提问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一,而问题正是思维的起点,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这是最为常见、最受欢迎的教学活动。在本课的语篇教学中,李老师合理、巧妙地设计了多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学习。在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解决各种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得以发展。例如,李老师在操练“take ?摇?摇?摇 with you”这个知识点时,呈现了几个不同场景:I want to go ?摇?摇?摇 ?摇(to the park/to a birthday party/shopping/travelling),然后抛出问题“What should I take?”,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场合提出合理的建议。这样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激励学生生成更多思维活动,也启发学生利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认知能力,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刻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又如本课的巩固和拓展环节,李老师还巧妙地设计了根据生活经验预测天气的活动,提出“It may ?摇?摇?摇 ?摇 today.”这样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辨析,帮助学生丰富生活智慧并展示了本土谚语文化。
三、关注课外延伸,塑造学生文化品格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别人的社会文化。英语语言教学若没有了文化教育,就容易出现很多交际问题,甚至造成误解。比如有些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没有了解,在交流中习惯性用汉语思维问“How old are you?”“How much is your handbag?”等不礼貌的隐私问题,造成交际无法继续,尴尬收场。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内容,及时渗透文化知识,塑造学生文化品格,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合格公民。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敏感的文化嗅觉,能敏锐地洞察、感知中外文化之间的异同,挖掘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抓住契机,将文化品格这样抽象的概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中。在本节课谈论天气的话题教学中,李老师在课堂中抛出问题:英国人为什么出门总是带伞?为什么他们见面经常谈论天气?引发了学生对西方文化探究的极大兴趣。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及时渗透英国天气的特点以及人们的交往习惯,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为综合运用环节做好铺垫。又如,在教学词组cats and dogs时,让学生思考英国人形容倾盆大雨为什么用这样的谚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恰到好处地渗透英文谚语典故,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确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教师多元化拓展的文化内容具有及时性、趣味性,而且非常贴近生活实际,能恰到好处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发学生对其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层次理解文化内涵,尊重文化差异。
四、关注语言运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会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英语学习能力,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持久。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英语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因此,在课前、课中、课后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还要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例如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生对单词的发音、词形的记忆都比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提高效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李老师在教学sunny,cloudy,windy三个生词时,让学生朗读并发现词形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利用sun-sunny,cloud-cloudy,wind-windy等词形变化(+y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通过提问“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morning?How is the weather in the afternoon?”两个问题,让学生通过Watch and Find活动寻找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获取关键信息,注重策略引导,从而发展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最后的Writing写作部分,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输出的过程,可以给学生搭建语言支架引导他们进行探讨。如用“How is the weather? What do you wear? What can you do? What’s your feeling?”等问题让学生探讨天气对衣服和出行的影响以及对不同天气的喜好,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問题并形成小短文,实现语言的真实运用和产出。关注运用,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表达,说写结合,内化语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本节英语课中,李老师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深度剖析教材,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挖掘主题意义,明确教学目标,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很好地落实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值得一线教师学习探讨。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