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繁忙的工作,堵塞的交通,雾霾的天气,飙升的物价都足以令都市人烦躁、沮丧、不安。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辞掉工作,离开城市,向外寻找心灵的慰藉。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通过内观让自己安稳。他们是城市里的仙活族喜欢喝茶,热爱传统文化,在生活上追求雅致、安宁、清净的禅意状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愿意和周围的朋友分享喜悦和智慧。在现实的都市中,他们实践着一种仙活方式焚香、挂画、插花、点茶,醉心于以茶道为中心的传统生活艺术,在周围疲于奔命的快节奏中,他们抽身而出,慢下来,将心安定于当下。
“我所看到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许多人误解中的那么陈旧、迂腐甚或是破落,其实它展现给我们的是持久的经典以及当下无法企及的古人智慧的博大。”
丁慧是个85后的女孩,曾经是时尚杂志专题编辑、广告公司策划,如今的作家、“仙活方式”概念的首创者。她喜爱喝茶,一年前,在为一家杂志策划茶文化空间的选题时,被茶道的精深和古人的智慧深深吸引。
在那次采访过程中,一位老师这么诠释时尚和传统时尚需要有一个发力点,它走得越快便证明这个起始点所展现的力量越大。在丁慧看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便是千年以来的时尚的积淀,而且这份基因的优越性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强大。“许多奢侈品牌的贵是在于其设计的精巧和人工的付出,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贵」,时间是最无法被取代的,是奢侈中的奢侈。”于是,循着此机缘,丁慧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探索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
2013年,丁慧只专注地围着茶打转儿品茶、闻香、听琴、悟道……享受着茶带给她的各种美好,并把这份美好散播出去。她与同样爱茶的好友郑清儿寻遍了隐逸于北京各处的大大小小的传统人文空间,拜访主人、亲身体验各种传统活动,然后便有了《城市里的清凉地探访北京26家禅意人文空间》这本书。
书里这26家人文空间就如同一间间小小的博物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抚琴、对谈、玩石、刺绣、古建丁慧用茶把这些被遗忘的传统文人雅士的爱好联结起来,将它们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向人们娓娓道来。
茶中有大智慧
在专注地探索茶之前,丁慧也是喝咖啡的。但茶与咖啡不同,它不单是一种饮料,更多时候,它是享受“慢生活”的通道。
大家常说茶里有很多智慧,但茶叶作为一种物质,本身并不会赋予人们精神上的东西。商业谈判缺不了酒,谈工作会喝咖啡,然而,喝茶,更多地是心与心的交流。这种真诚的交流会让人有更多的灵感,从而激发智慧。丁慧说,通过喝茶能够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清晰地分析自己的长短之所在,这也是一种智慧。
经典普洱身心灵茶文化会所的主人石昆牧先生有一套泡茶的仪式,能让人们更认清自己:泡茶时人不能多,自己一个人,或者一对一。如果有五六个人,心性一定要相近,不然会影响到茶与自己。泡茶时,桌面一定简单、干净、整洁,今天泡什么茶就要告诉自己为什么要泡这壶茶,希望它展现的是什么。泡茶要讲究静、稳、缓、均,心要静,身体要稳,动作要缓慢,水要均匀。一道茶和一道茶之间要隔 3-5分钟,出汤到斟茶,就一个字——“静”,慢慢去品,你去感受它在体内的任何一种变化。茶入口,茶是什么状况,你就是什么状况。
很多空间主人真正做到了将智慧融入工作和生活,这一点让丁慧很受启发。三摩地 &徐行坊的主人唐欣虽然很忙,但依然坚持每周做芳香精油身体按摩,她觉得“女孩子在照顾好家庭和事业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经常说没时间,那你的时间都去干什么了,你真的那么忙吗?我觉得爱惜自己就是应该重视的事情。”离开时,唐欣叮嘱丁慧要记得定时排毒,不仅是身体里的毒,更重要的是大量日常媒体资讯里繁杂错综的毒,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讯息。
到茶馆喝茶,需要有时间和经济条件,但如果两者都不具备,我们照样可以把喝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正你每天都会倒水喝水,你也可以每天给自己冲一杯速溶咖啡,泡一小包茶,让它有一点仪式感。”这是丁慧的主意。采访时,丁慧让记者跟着她一起盘腿打莲花座,“每天打坐半个小时,特别好,很多人能坐 45分钟,一炷香的时间。我现在习惯了,在这个地方就喜欢打坐。” 无论是泡茶还是打坐,每天的一点仪式感,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你的心境。
一茶一器皆是一扇门
如何理解茶?茶有九香: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浓、六烈、七逸、八冷、九真。干茶香清、点茶香幽、瀹茶香柔、淋壶香烈、注水香逸、品汤香真、公道香冷、壶盖香浓、盏底香甘,在茶艺的每一步,茶都散发出不同的香气。茶还有“苦、甘、酸、甜、涩、香”六味,综合成一杯茶的能量,绽放在味蕾。而每一种茶又有自己的专属体感,绿茶是用眼睛与鼻子,乌龙茶是用鼻子和嘴巴感受,铁观音和岩茶多用嘴巴和喉咙,而普洱茶是用喉咙和身体在品茗……
宴隐嘉舍的主人说,会喝茶要先会喝水。八分的茶,十分的水,最后这一泡茶可以是十分。但如果是八分的水,十分的茶,最后这个茶汤可能八分都不到。所以好茶一定要配好水,因为水能发茶。
那又如何理解茶道呢?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便是茶道。茶道讲究环境,室外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则挂画、插花,必不可少。丁慧走访的 26家人文空间,有古朴的四合院,有的藏身于繁华的CBD,有的坐落在皇家园林,有的隐匿于艺术区,环境无不清雅幽静,一旦踏入便有忘却俗世、洗尽尘心之感。茶具多用紫砂与陶瓷,茶具、茶水互相滋养,好的茶具会令茶味道更醇香,而茶香也会渗入茶具,茶饮尽之后嗅一嗅杯底,浅香犹存。而最近铁壶颇流行,尤以日本铁壶最受追捧。
和静园的主人王琼分享自己理解的茶道——大家最初喝的都是一杯物质的茶,解渴、养身,观察色香味,考究它的产地,但慢慢随着人对茶的靠近、融入,他就会转向对茶精神层面的追求。
原先丁慧一直以为茶、咖啡和酒不能喝到一起,但转了这一遭儿,她才明白,原来天下至味,大抵都是相通的。凤凰茶室的主人心哥让她破天荒感受了一回古树茶和茅台共品的滋味。心哥说,茶和酒,都是醇香,有何不可?说完便拿出一把由日本国宝级制金制银大师石黑光南打造的经典之作——象牙把纯金壶,醒上了二两上好的茅台。他解释说酒一定要跟空气结合才能氧化,氧化之后才能甜,才能把它的棱角进一步打磨,更温润,跟茶一样。而有的茶人通过咖啡来训练自己的茶。煮咖啡训练对温度和时间的把控,因为有火在下面烧,就需要更专注在当下,才能有好咖啡出现。学会后再来泡茶,技法水涨船高,一定能比之前泡得好。
因茶,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特别是居于一座快节奏的城市,我们是否有时间好好地观照自己的心念,把这颗散乱的心收回到当下?”丁慧原本是有一点急性子,她说,我们的心,在一般不用功的情况下,是散乱的,不是想到过去,就是想到未来,很少能安住当下。
但通过喝茶,心静下来了。丁慧渐渐发觉了自己的变化——比以前更有耐心。以前她和别人打电话谈事情偶尔会着急,现在遇到同样的情况,她会说,“这样吧,我先想一想,五分钟后我再打给你”。通过这五分钟,一是可以想办法,二是,双方可以都不那么着急。
拨开传统文化的面纱后,丁慧看到了它作用于生活里所产生出的快乐之道。一次她去探访文化小院大唐春,院里一年四季都有落叶和落花,主人赵老师告诉丁慧,如果把扫花当成家务的话,那它就是一场体力劳动,你就会觉得很烦很累。但如果换一种思维呢?把它当成一场修行,那么通过扫花你就能感受一种诗意的生活,心情也会明媚起来。那次回到家,丁慧就尝试着把无比繁琐的家务“另眼相看”。她告诉记者,“你每天整理采访录音会觉得很讨厌,但是从另一面看,是不是也是一次学习呢?”
“写一本书不是太难,但写一本美好的书的确不易。”这个过程中,丁慧亲自整理了几百小时的采访录音,大量阅读了每一位采访对象推荐的书,辛苦不言而喻。但丁慧说,每一天都是充实快乐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赤诚和坚守令她不只一次动容。
朋友清儿这样描述丁慧的变化,“一路走来看到她内心清静欢喜的增长,面容日益安静柔美,是多么欢喜的收获。”之前那个风风火火麻利的“前自己”由内而外地更“优雅”了,丁慧把这归功于喝茶这门雅致的修行,“我发现,通过做这件事,我遇到了更美好的自己”。
茶之五感
味觉
茶,非茶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闻香,先嗅干茶,再嗅茶汤的香气,后嗅茶汤冷却后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辨形,观察茶叶经水浸泡,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观色,欣赏茶汤的颜色。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不断改变颜色,常由浅入深。品味,用味蕾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
嗅觉
品茶、闻香不分家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正所谓品茶、闻香不分家。古人云:“君子品茗得真知,智者闻香妙高聚”品茶清心,闻香怡情。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国医有香药同源之说,此说既能以香养生,又能满足嗅觉所需,以静其心。品茶前半个小时点上一炷香,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享受。
触觉
把玩时间的沉淀
品茗赏石,是文人雅士之好,是好茶爱石人闲暇时的绝妙情致。古人云:“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文人喜欢在书桌上摆放石头,既养眼又能启发灵感。石头的护理方法不一,有的需要抹护手霜让它滋润,有的需要水擦,有的只需去掉浮土就好,而庭院石有自然的阳光雨水来养护。
视觉
花,修心灵
早在唐朝,赏花品茗就是达官显贵与文人雅士的时尚,多数茶人主张“花宜茶”。插花依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现代茶道中,插花多为鲜花插花。插花可以有很多面去展示,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会插出不同意境的花,出家人有其修禅定的插法,文人有文人墨客的潇洒,官宦之间有其富贵的气质,平民间有平民间的乐趣,但只要心中有一朵花,手下便能插出一瓶花。
听觉
一弦一柱一琴音
琴道讲求“琴韵”,“音从意转,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讲的都是琴韵。茶道也讲求“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韵,是琴道和茶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可名之为“琴茶同韵”。“古琴发声的频率和我们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抚琴一曲,香茗一杯,能帮人们找回自然的状态。
然而,有这样一群人,通过内观让自己安稳。他们是城市里的仙活族喜欢喝茶,热爱传统文化,在生活上追求雅致、安宁、清净的禅意状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愿意和周围的朋友分享喜悦和智慧。在现实的都市中,他们实践着一种仙活方式焚香、挂画、插花、点茶,醉心于以茶道为中心的传统生活艺术,在周围疲于奔命的快节奏中,他们抽身而出,慢下来,将心安定于当下。
“我所看到的传统文化,并不是许多人误解中的那么陈旧、迂腐甚或是破落,其实它展现给我们的是持久的经典以及当下无法企及的古人智慧的博大。”
丁慧是个85后的女孩,曾经是时尚杂志专题编辑、广告公司策划,如今的作家、“仙活方式”概念的首创者。她喜爱喝茶,一年前,在为一家杂志策划茶文化空间的选题时,被茶道的精深和古人的智慧深深吸引。
在那次采访过程中,一位老师这么诠释时尚和传统时尚需要有一个发力点,它走得越快便证明这个起始点所展现的力量越大。在丁慧看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便是千年以来的时尚的积淀,而且这份基因的优越性是我们不可预知的强大。“许多奢侈品牌的贵是在于其设计的精巧和人工的付出,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贵」,时间是最无法被取代的,是奢侈中的奢侈。”于是,循着此机缘,丁慧便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探索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
2013年,丁慧只专注地围着茶打转儿品茶、闻香、听琴、悟道……享受着茶带给她的各种美好,并把这份美好散播出去。她与同样爱茶的好友郑清儿寻遍了隐逸于北京各处的大大小小的传统人文空间,拜访主人、亲身体验各种传统活动,然后便有了《城市里的清凉地探访北京26家禅意人文空间》这本书。
书里这26家人文空间就如同一间间小小的博物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抚琴、对谈、玩石、刺绣、古建丁慧用茶把这些被遗忘的传统文人雅士的爱好联结起来,将它们的历史和人文积淀向人们娓娓道来。
茶中有大智慧
在专注地探索茶之前,丁慧也是喝咖啡的。但茶与咖啡不同,它不单是一种饮料,更多时候,它是享受“慢生活”的通道。
大家常说茶里有很多智慧,但茶叶作为一种物质,本身并不会赋予人们精神上的东西。商业谈判缺不了酒,谈工作会喝咖啡,然而,喝茶,更多地是心与心的交流。这种真诚的交流会让人有更多的灵感,从而激发智慧。丁慧说,通过喝茶能够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清晰地分析自己的长短之所在,这也是一种智慧。
经典普洱身心灵茶文化会所的主人石昆牧先生有一套泡茶的仪式,能让人们更认清自己:泡茶时人不能多,自己一个人,或者一对一。如果有五六个人,心性一定要相近,不然会影响到茶与自己。泡茶时,桌面一定简单、干净、整洁,今天泡什么茶就要告诉自己为什么要泡这壶茶,希望它展现的是什么。泡茶要讲究静、稳、缓、均,心要静,身体要稳,动作要缓慢,水要均匀。一道茶和一道茶之间要隔 3-5分钟,出汤到斟茶,就一个字——“静”,慢慢去品,你去感受它在体内的任何一种变化。茶入口,茶是什么状况,你就是什么状况。
很多空间主人真正做到了将智慧融入工作和生活,这一点让丁慧很受启发。三摩地 &徐行坊的主人唐欣虽然很忙,但依然坚持每周做芳香精油身体按摩,她觉得“女孩子在照顾好家庭和事业时也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经常说没时间,那你的时间都去干什么了,你真的那么忙吗?我觉得爱惜自己就是应该重视的事情。”离开时,唐欣叮嘱丁慧要记得定时排毒,不仅是身体里的毒,更重要的是大量日常媒体资讯里繁杂错综的毒,要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讯息。
到茶馆喝茶,需要有时间和经济条件,但如果两者都不具备,我们照样可以把喝茶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反正你每天都会倒水喝水,你也可以每天给自己冲一杯速溶咖啡,泡一小包茶,让它有一点仪式感。”这是丁慧的主意。采访时,丁慧让记者跟着她一起盘腿打莲花座,“每天打坐半个小时,特别好,很多人能坐 45分钟,一炷香的时间。我现在习惯了,在这个地方就喜欢打坐。” 无论是泡茶还是打坐,每天的一点仪式感,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你的心境。
一茶一器皆是一扇门
如何理解茶?茶有九香:一清、二幽、三甘、四柔、五浓、六烈、七逸、八冷、九真。干茶香清、点茶香幽、瀹茶香柔、淋壶香烈、注水香逸、品汤香真、公道香冷、壶盖香浓、盏底香甘,在茶艺的每一步,茶都散发出不同的香气。茶还有“苦、甘、酸、甜、涩、香”六味,综合成一杯茶的能量,绽放在味蕾。而每一种茶又有自己的专属体感,绿茶是用眼睛与鼻子,乌龙茶是用鼻子和嘴巴感受,铁观音和岩茶多用嘴巴和喉咙,而普洱茶是用喉咙和身体在品茗……
宴隐嘉舍的主人说,会喝茶要先会喝水。八分的茶,十分的水,最后这一泡茶可以是十分。但如果是八分的水,十分的茶,最后这个茶汤可能八分都不到。所以好茶一定要配好水,因为水能发茶。
那又如何理解茶道呢?喝茶、品茶、茶艺的最高境界便是茶道。茶道讲究环境,室外有青松翠竹等常绿植物及花木,室内则挂画、插花,必不可少。丁慧走访的 26家人文空间,有古朴的四合院,有的藏身于繁华的CBD,有的坐落在皇家园林,有的隐匿于艺术区,环境无不清雅幽静,一旦踏入便有忘却俗世、洗尽尘心之感。茶具多用紫砂与陶瓷,茶具、茶水互相滋养,好的茶具会令茶味道更醇香,而茶香也会渗入茶具,茶饮尽之后嗅一嗅杯底,浅香犹存。而最近铁壶颇流行,尤以日本铁壶最受追捧。
和静园的主人王琼分享自己理解的茶道——大家最初喝的都是一杯物质的茶,解渴、养身,观察色香味,考究它的产地,但慢慢随着人对茶的靠近、融入,他就会转向对茶精神层面的追求。
原先丁慧一直以为茶、咖啡和酒不能喝到一起,但转了这一遭儿,她才明白,原来天下至味,大抵都是相通的。凤凰茶室的主人心哥让她破天荒感受了一回古树茶和茅台共品的滋味。心哥说,茶和酒,都是醇香,有何不可?说完便拿出一把由日本国宝级制金制银大师石黑光南打造的经典之作——象牙把纯金壶,醒上了二两上好的茅台。他解释说酒一定要跟空气结合才能氧化,氧化之后才能甜,才能把它的棱角进一步打磨,更温润,跟茶一样。而有的茶人通过咖啡来训练自己的茶。煮咖啡训练对温度和时间的把控,因为有火在下面烧,就需要更专注在当下,才能有好咖啡出现。学会后再来泡茶,技法水涨船高,一定能比之前泡得好。
因茶,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生活在一个喧嚣的时代,特别是居于一座快节奏的城市,我们是否有时间好好地观照自己的心念,把这颗散乱的心收回到当下?”丁慧原本是有一点急性子,她说,我们的心,在一般不用功的情况下,是散乱的,不是想到过去,就是想到未来,很少能安住当下。
但通过喝茶,心静下来了。丁慧渐渐发觉了自己的变化——比以前更有耐心。以前她和别人打电话谈事情偶尔会着急,现在遇到同样的情况,她会说,“这样吧,我先想一想,五分钟后我再打给你”。通过这五分钟,一是可以想办法,二是,双方可以都不那么着急。
拨开传统文化的面纱后,丁慧看到了它作用于生活里所产生出的快乐之道。一次她去探访文化小院大唐春,院里一年四季都有落叶和落花,主人赵老师告诉丁慧,如果把扫花当成家务的话,那它就是一场体力劳动,你就会觉得很烦很累。但如果换一种思维呢?把它当成一场修行,那么通过扫花你就能感受一种诗意的生活,心情也会明媚起来。那次回到家,丁慧就尝试着把无比繁琐的家务“另眼相看”。她告诉记者,“你每天整理采访录音会觉得很讨厌,但是从另一面看,是不是也是一次学习呢?”
“写一本书不是太难,但写一本美好的书的确不易。”这个过程中,丁慧亲自整理了几百小时的采访录音,大量阅读了每一位采访对象推荐的书,辛苦不言而喻。但丁慧说,每一天都是充实快乐的,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赤诚和坚守令她不只一次动容。
朋友清儿这样描述丁慧的变化,“一路走来看到她内心清静欢喜的增长,面容日益安静柔美,是多么欢喜的收获。”之前那个风风火火麻利的“前自己”由内而外地更“优雅”了,丁慧把这归功于喝茶这门雅致的修行,“我发现,通过做这件事,我遇到了更美好的自己”。
茶之五感
味觉
茶,非茶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闻香,先嗅干茶,再嗅茶汤的香气,后嗅茶汤冷却后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辨形,观察茶叶经水浸泡,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观色,欣赏茶汤的颜色。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不断改变颜色,常由浅入深。品味,用味蕾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
嗅觉
品茶、闻香不分家
“品茶最是清事,若无好香在炉,遂乏一段幽趣。焚香雅有逸韵,若无名茶浮碗,终少一番胜缘。是故,茶香两相为用,缺一不可。”正所谓品茶、闻香不分家。古人云:“君子品茗得真知,智者闻香妙高聚”品茶清心,闻香怡情。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等。国医有香药同源之说,此说既能以香养生,又能满足嗅觉所需,以静其心。品茶前半个小时点上一炷香,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享受。
触觉
把玩时间的沉淀
品茗赏石,是文人雅士之好,是好茶爱石人闲暇时的绝妙情致。古人云:“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文人喜欢在书桌上摆放石头,既养眼又能启发灵感。石头的护理方法不一,有的需要抹护手霜让它滋润,有的需要水擦,有的只需去掉浮土就好,而庭院石有自然的阳光雨水来养护。
视觉
花,修心灵
早在唐朝,赏花品茗就是达官显贵与文人雅士的时尚,多数茶人主张“花宜茶”。插花依花材的不同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和混合式插花。现代茶道中,插花多为鲜花插花。插花可以有很多面去展示,不同身份、背景的人会插出不同意境的花,出家人有其修禅定的插法,文人有文人墨客的潇洒,官宦之间有其富贵的气质,平民间有平民间的乐趣,但只要心中有一朵花,手下便能插出一瓶花。
听觉
一弦一柱一琴音
琴道讲求“琴韵”,“音从意转,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讲的都是琴韵。茶道也讲求“茶韵”,是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韵,是琴道和茶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可名之为“琴茶同韵”。“古琴发声的频率和我们心脏的跳动是同步的”,抚琴一曲,香茗一杯,能帮人们找回自然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