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所有人接受正规初等教育的第一步,是基础教育的关键。在小学阶段,所学习到的基础知识就已经占了整个人生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同时,人的大部分性格特征也在小学阶段形成,因此,小学阶段对于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幢大楼,那么小学阶段的学习就是在给整装大楼打下“地基”,要想建成坚固的大楼,就必须要修好稳固的地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很弱,如果没有外部因素的控制和引导,很多有可能走向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虽然义务教育阶段是要遵循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快乐成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在小学阶段养成的习惯,到了中学阶段就难以改变。小学班主任就要在引导学生向好发展方面下功夫,把控力度对学生进行管教,对一些“后进生”要加强管理和关注,坚持注重方法、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等原则,对“后进生”进行转化。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策略
“后进生”就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体学习水平处于整个班集体末尾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在小学阶段中常常见到的,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小学都没有依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等级班,小学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不能像中学那样将学生按照成绩来分班级,成绩好的在一个班级,成绩中等的在一个班级,成绩较差的在一个班级。小学阶段整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目前成绩差的学生就会一直是差生,成绩好的学生就一直会是成绩好的学生。小学阶段要想转化优生,班主任就必须肩负起责任来,将班级里的“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行转变,加强对“后进生”的管理,强调学习态度在学习中的首要地位,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
一、小学阶段“后进生”现状
(一)普遍存在且分布广
小学时期,每一个班都存在着一两个甚至以上的“后进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也是一种较为难以解决的现象。我国教育部提出教育改革的时候,就着重强调了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很显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优秀,还要在思想上优秀,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生”。只有学习优秀,没有思想优秀不能成为“优生”,只有思想优秀,没有学习优秀也不能成为“优生”,这是整个中国在教育改革时期遇到的问题。
(二)类型和表现形式多样
一些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状态,这种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心完成作业的表象,实质上就是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就呈现出过于安静、内向、交流少、容易发呆等状况,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都是好动的,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闭症等。不仅有两个极端种类的学生,还有许多种类,例如:表面上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学生实质在背地里做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这种学生就更加难以管教。总之,“后进生”的类型较多,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后进生都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寻找方法的时候要根据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阶段“后进生”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许多时候,人的性格和行为往往都是带有一点“先天”的成分在其中,简单来说,就是有的学生天性活泼外向,有的学生就有可能天性安静内向,这种情况同样会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影响,因此形成哪种类型的学生,与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但是影响程度小于其他几项因素。
(二)家庭因素
正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然,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还有人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这句话虽然不能用来概括所有的孩子家庭,但是大部分的孩子确实如此。家庭的环境,家庭的温度,家庭的活动,学生除了上课期间,更多的时间是处在整个家庭中,因此家庭的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父母的行为在学生眼里都被记录下来,学生也会不知不觉的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学生的程中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学校风气良好的学校和风气不好的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如果“后进生”在学校中被冷落,被无视,那么整个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度就还不够,这就容易引起“后进生”的“自我抛弃”,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也非常重要。
三、小学阶段“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后进生”的具体特征都是各不相同的,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将学生的一些具体行为结合起来,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问题。例如: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的纠正,加强对学生关注和管理,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状态。
(二)加强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班主任的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把“后进生”都进行转化,同时还必须依靠一些较为严苛的手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三)加强校风建设
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要让后进生在学校中、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转变,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的风气,才能让“后进生”有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进行转变。
(四)提高学生家长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关注和管理,并且还要使学生父母一同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来,让学生家长注重自身的习惯和家庭的风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目的开始发生转变,然而“后进生”还是在整个教育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后进生”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每个小学班级都存在着,这样加总起来,总体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班主任入手,班主任作为长期与学生相处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较为深入,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也熟悉,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问题,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芳.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J].教师(下),2014(08):69-71.
[2]李子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J].教育学,2017(11):130-130.
[3]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學,2009(08):24-24.
作者简介:伊建军(1968.8 -),女,满族,辽宁沈阳市人,本科学历,现就职在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策略
“后进生”就是指在一个班集体中,总体学习水平处于整个班集体末尾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在小学阶段中常常见到的,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小学都没有依照学生的成绩来划分等级班,小学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不能像中学那样将学生按照成绩来分班级,成绩好的在一个班级,成绩中等的在一个班级,成绩较差的在一个班级。小学阶段整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目前成绩差的学生就会一直是差生,成绩好的学生就一直会是成绩好的学生。小学阶段要想转化优生,班主任就必须肩负起责任来,将班级里的“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进行转变,加强对“后进生”的管理,强调学习态度在学习中的首要地位,制定出一系列完善的方法来转化“后进生”。
一、小学阶段“后进生”现状
(一)普遍存在且分布广
小学时期,每一个班都存在着一两个甚至以上的“后进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也是一种较为难以解决的现象。我国教育部提出教育改革的时候,就着重强调了小学阶段的学生要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很显然,小学阶段的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优秀,还要在思想上优秀,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生”。只有学习优秀,没有思想优秀不能成为“优生”,只有思想优秀,没有学习优秀也不能成为“优生”,这是整个中国在教育改革时期遇到的问题。
(二)类型和表现形式多样
一些小学生还处于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状态,这种学生往往会在学习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心完成作业的表象,实质上就是小学生容易产生的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另一部分学生就呈现出过于安静、内向、交流少、容易发呆等状况,小学阶段的孩子天性都是好动的,但是这种类型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闭症等。不仅有两个极端种类的学生,还有许多种类,例如:表面上看起来安安静静的学生实质在背地里做一些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这种学生就更加难以管教。总之,“后进生”的类型较多,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后进生都是指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寻找方法的时候要根据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小学阶段“后进生”原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许多时候,人的性格和行为往往都是带有一点“先天”的成分在其中,简单来说,就是有的学生天性活泼外向,有的学生就有可能天性安静内向,这种情况同样会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有着较强的影响,因此形成哪种类型的学生,与学生自身的一些因素有关,但是影响程度小于其他几项因素。
(二)家庭因素
正所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显然,家庭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还有人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这句话虽然不能用来概括所有的孩子家庭,但是大部分的孩子确实如此。家庭的环境,家庭的温度,家庭的活动,学生除了上课期间,更多的时间是处在整个家庭中,因此家庭的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父母的行为在学生眼里都被记录下来,学生也会不知不觉的受到来自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学生的程中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个学校风气良好的学校和风气不好的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是不同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学生。如果“后进生”在学校中被冷落,被无视,那么整个学校对学生的关注度就还不够,这就容易引起“后进生”的“自我抛弃”,因此学校环境对学生也非常重要。
三、小学阶段“后进生”转化策略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后进生”的具体特征都是各不相同的,真正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将学生的一些具体行为结合起来,针对性的指出学生的问题。例如:学习习惯差的学生,班主任就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的学习习惯的纠正,加强对学生关注和管理,才能彻底转变学生的状态。
(二)加强制度和规范的建设
班主任的个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想把“后进生”都进行转化,同时还必须依靠一些较为严苛的手段,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对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惩罚。
(三)加强校风建设
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要让后进生在学校中、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和关心,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转变,学校要建立起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好学的风气,才能让“后进生”有一个良好的客观环境进行转变。
(四)提高学生家长的重视程度
班主任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关注和管理,并且还要使学生父母一同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来,让学生家长注重自身的习惯和家庭的风气,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的目的开始发生转变,然而“后进生”还是在整个教育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后进生”虽然人数较少,但是每个小学班级都存在着,这样加总起来,总体的人数也是非常庞大的,因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先从班主任入手,班主任作为长期与学生相处的老师,对学生的了解较为深入,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行为也熟悉,这样班主任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的问题,来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刘芳.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J].教师(下),2014(08):69-71.
[2]李子云.小学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J].教育学,2017(11):130-130.
[3]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學,2009(08):24-24.
作者简介:伊建军(1968.8 -),女,满族,辽宁沈阳市人,本科学历,现就职在沈阳市和平区望湖路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