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5月31日-6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墨西哥3个拉美国家。6月6日,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重要演讲,指出“拉美正在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中拉关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一个更高水平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必将更有力地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2013年拉美经济增速止降返升
2013年5月,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简称“拉美经委会”)发布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12年经济形势初步报告》,预计2013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将为3.5%;几乎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2013年度《美洲经济展望》,预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14年GDP增长率将为3.9%。这意味着2013年将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形势的转折年,如图1所示。
2013-2017年经济前景乐观
拉美地区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204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 317万人(2012年),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按美元现价)。该地区共有33个独立国家和若干个未独立地区。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可分为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南美洲4部分。墨西哥是一个独立国家,中美洲有7个国家,加勒比地区有13个国家和一些未独立地区,南美洲有12个独立国家和一个未独立地区(法属圭亚那)。
拉美各国间国情差异较大,其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秘鲁、乌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3国是主要国家,GDP合计约占地区GDP总量的95%,人口合计约占地区总数的87%,国土面积合计约占地区陆地总面积的93%。因此,这13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拉美地区具有决定性影响。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新近发布的“国家报告”,2013-2017年,上述13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如表1所示,秘鲁的年均GDP增长率将为6%左右,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乌拉圭等7个国家将在4%以上,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4个国家将介于3%-4%,委内瑞拉將为1.9%左右。
中拉利益融合正当时
2012年3月,拉美经委会出版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构建经贸战略关系》一书。在序言中,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长阿莉西亚·巴尔塞纳指出,未来几年,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中国和拉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两大主要增长极。中拉关系已足够成熟,足以实现质的飞跃,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关系。
贸易是中拉关系的坚实基础,也是中拉互惠互利和利益融合的主要机制。2000-2011年中拉贸易实现了“三级跳”,根据中国海关和商务部的数据,2000年中拉商品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约126亿美元),2007年突破1000亿美元(约1027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0亿美元(2414亿美元),2012年达到2612亿美元。2000-2012年,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总额由54亿美元增至1260亿美元;中国向拉美地区出口的商品总额由72亿美元增至135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地区约13%的进口来自中国,约12%的出口去往中国。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秘鲁、古巴、哥斯达黎加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国出口到拉美地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资源类加工产品。如表2所示,2012年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中,近七成为初级产品;中国出口到拉美地区的商品中,逾八成为工业制成品及其他类产品。
就整个拉美地区而言,初级产品也是其主要出口产品,2011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该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7%。根据出口结构,可以将拉美国家分为3组。第一组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智利、哥伦比亚、圭亚那、洪都拉斯、巴拉圭、秘鲁等介于80%-90%之间。第二组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家,如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等,其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各自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0.7%、66.8%、59.4%和58.7%。第三组是以服务贸易(旅游、离岸金融、航运、转口贸易等)为主的国家,主要有加勒比地区的岛国和中美洲的巴拿马,安地瓜和巴布达服务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90%,多米尼克和格林纳达均约为82%,航运、转口贸易和离岸金融是巴拿马的重要出口收入来源。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拉贸易有力地带动了拉美地区的出口增长。根据拉美经委会的统计数据,2000-2012年拉美地区的出口额累计增加了约6202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额累计增加了约1205亿美元,后者占前者的比重约为20%,这意味着拉美地区每增加100美元的出口,其中约有20美元出口到中国(美国为24美元,欧盟为16美元),中国成为拉动拉美出口增长的第二大因素。
“中国效应”惠及大部分主要拉美国家。“中国效应”是指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提高了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改善了贸易条件,增加了出口收入。以2005年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2011年委内瑞拉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68.1,改善幅度高达68%;同期,玻利维亚的改善幅度为56%,智利47%,秘鲁44%,巴西36%,哥伦比亚35%。中国与墨西哥之间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生产链。中国向墨西哥主要出口零配件、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墨西哥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到美国等第三方市场。根据墨方统计,2012年中国向墨西哥出口商品约569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元器件占35.5%,数控装置占19.2%,传动装置占6.4%,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商品中70%以上为零配件、中间产品或半成品。中国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而墨西哥的工业体系较不完整,因此,中墨贸易是墨西哥出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中国与哥斯达黎加于2007年建立外资关系,是目前中国在中美洲的唯一一个建交国,2011年8月1日中哥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07-2012年,双边贸易总额由29亿美元增至62亿美元,其中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由23亿美元增至53亿美元,哥方贸易顺差由17亿美元增至44亿美元。2012年,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的商品中,98.5%为半导体元器件。 巴拿马虽然尚未与中国建交,但也是中国在中美洲及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一方面,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另一方面巴拿马是中国商品的重要中转站。2003年,中国向巴拿马的出口额约为13亿美元,2012年增至153亿美元 。中巴贸易为活跃和繁荣巴拿马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贸易和融资托起“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1.中国的进口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88%左右是中国日益短缺的初级产品和资源类加工产品,进口需求呈明显刚性且增长速度较快。拉美经委会预测,2013-2015年中国GDP每增长1%,从拉美地区的进口增长2.3% ,据此推算, 2013年中国从拉美地区的进口将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 2017年将达到2800亿美元。
2.拉美地区的融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拉美经委会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成为该地区繼美国、荷兰之后的第三大来源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拉美已成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非金融类投资存量约为540亿美元。中国也成为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的主要外部融资来源国,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截止2012年底,该银行境外贷款余额约为2245亿美元 ,其中近1/3集中在拉美地区。
中国向拉美地区的投融资远远满足不了该地区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改善和发展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水处理、住房、通讯、工业园区等。在新的“黄金时期”,基础设施落后或不足是严重制约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拉美各国已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纷纷制订或正在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拉美经委会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拉美地区每年至少需要将其GDP的6%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拉美地区的GDP将达到60000亿美元,2013-2017年拉美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3600亿美元。因此,中国应提供力所能及的融资支持,积极参与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与此同时,中拉融资合作还能有效地解决以下三个制约中拉经贸合作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解决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融资难。长期以来,“融资难”困扰或阻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拉美地区也不例外。第二,有助于解决“中国效应”不平衡。中国从拉美地区的进口主要来自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乌拉圭、厄瓜多尔等10个国家,其进口额占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总额的98%左右,其他23个国家仅占2%左右。因此,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很少或难以分享“中国效应”带来的收益。第三,有助于缓解或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拉美地区33个国家中,绝大多数居逆差地位,只有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等5个国家居顺差地位。
2013年拉美经济增速止降返升
2013年5月,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简称“拉美经委会”)发布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12年经济形势初步报告》,预计2013年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将为3.5%;几乎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2013年度《美洲经济展望》,预计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14年GDP增长率将为3.9%。这意味着2013年将是拉美地区经济增长形势的转折年,如图1所示。
2013-2017年经济前景乐观
拉美地区地域辽阔,陆地面积约2041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 317万人(2012年),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按美元现价)。该地区共有33个独立国家和若干个未独立地区。按照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可分为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地区和南美洲4部分。墨西哥是一个独立国家,中美洲有7个国家,加勒比地区有13个国家和一些未独立地区,南美洲有12个独立国家和一个未独立地区(法属圭亚那)。
拉美各国间国情差异较大,其中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秘鲁、乌拉圭、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哥斯达黎加、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3国是主要国家,GDP合计约占地区GDP总量的95%,人口合计约占地区总数的87%,国土面积合计约占地区陆地总面积的93%。因此,这13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对拉美地区具有决定性影响。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新近发布的“国家报告”,2013-2017年,上述13国的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如表1所示,秘鲁的年均GDP增长率将为6%左右,哥斯达黎加、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古巴、厄瓜多尔、乌拉圭等7个国家将在4%以上,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4个国家将介于3%-4%,委内瑞拉將为1.9%左右。
中拉利益融合正当时
2012年3月,拉美经委会出版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构建经贸战略关系》一书。在序言中,拉美经委会执行秘书长阿莉西亚·巴尔塞纳指出,未来几年,中国和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中国和拉美将是未来全球经济的两大主要增长极。中拉关系已足够成熟,足以实现质的飞跃,建立互惠互利的战略关系。
贸易是中拉关系的坚实基础,也是中拉互惠互利和利益融合的主要机制。2000-2011年中拉贸易实现了“三级跳”,根据中国海关和商务部的数据,2000年中拉商品贸易总额突破100亿美元(约126亿美元),2007年突破1000亿美元(约1027亿美元),2011年突破2000亿美元(2414亿美元),2012年达到2612亿美元。2000-2012年,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总额由54亿美元增至1260亿美元;中国向拉美地区出口的商品总额由72亿美元增至1352亿美元。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拉美地区约13%的进口来自中国,约12%的出口去往中国。中国已成为巴西、智利的第一大出口市场,秘鲁、古巴、哥斯达黎加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中国出口到拉美地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和资源类加工产品。如表2所示,2012年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中,近七成为初级产品;中国出口到拉美地区的商品中,逾八成为工业制成品及其他类产品。
就整个拉美地区而言,初级产品也是其主要出口产品,2011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该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7%。根据出口结构,可以将拉美国家分为3组。第一组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的国家,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委内瑞拉等国的初级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以上,智利、哥伦比亚、圭亚那、洪都拉斯、巴拉圭、秘鲁等介于80%-90%之间。第二组是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国家,如墨西哥、多米尼加共和国、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等,其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各自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70.7%、66.8%、59.4%和58.7%。第三组是以服务贸易(旅游、离岸金融、航运、转口贸易等)为主的国家,主要有加勒比地区的岛国和中美洲的巴拿马,安地瓜和巴布达服务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90%,多米尼克和格林纳达均约为82%,航运、转口贸易和离岸金融是巴拿马的重要出口收入来源。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中拉贸易有力地带动了拉美地区的出口增长。根据拉美经委会的统计数据,2000-2012年拉美地区的出口额累计增加了约6202亿美元,其中对华出口额累计增加了约1205亿美元,后者占前者的比重约为20%,这意味着拉美地区每增加100美元的出口,其中约有20美元出口到中国(美国为24美元,欧盟为16美元),中国成为拉动拉美出口增长的第二大因素。
“中国效应”惠及大部分主要拉美国家。“中国效应”是指中国进口需求的增长提高了初级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改善了贸易条件,增加了出口收入。以2005年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2011年委内瑞拉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68.1,改善幅度高达68%;同期,玻利维亚的改善幅度为56%,智利47%,秘鲁44%,巴西36%,哥伦比亚35%。中国与墨西哥之间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生产链。中国向墨西哥主要出口零配件、中间产品或半成品,墨西哥加工成制成品后再出口到美国等第三方市场。根据墨方统计,2012年中国向墨西哥出口商品约569亿美元,其中半导体元器件占35.5%,数控装置占19.2%,传动装置占6.4%,中国出口到墨西哥的商品中70%以上为零配件、中间产品或半成品。中国的工业体系较为完善,而墨西哥的工业体系较不完整,因此,中墨贸易是墨西哥出口加工制造业的重要支撑。中国与哥斯达黎加于2007年建立外资关系,是目前中国在中美洲的唯一一个建交国,2011年8月1日中哥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07-2012年,双边贸易总额由29亿美元增至62亿美元,其中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由23亿美元增至53亿美元,哥方贸易顺差由17亿美元增至44亿美元。2012年,哥斯达黎加对华出口的商品中,98.5%为半导体元器件。 巴拿马虽然尚未与中国建交,但也是中国在中美洲及拉美地区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一方面,中国是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另一方面巴拿马是中国商品的重要中转站。2003年,中国向巴拿马的出口额约为13亿美元,2012年增至153亿美元 。中巴贸易为活跃和繁荣巴拿马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
贸易和融资托起“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1.中国的进口需求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的商品,88%左右是中国日益短缺的初级产品和资源类加工产品,进口需求呈明显刚性且增长速度较快。拉美经委会预测,2013-2015年中国GDP每增长1%,从拉美地区的进口增长2.3% ,据此推算, 2013年中国从拉美地区的进口将达到1500亿美元左右, 2017年将达到2800亿美元。
2.拉美地区的融资需求日益迫切。中国已成为拉美地区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拉美经委会的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成为该地区繼美国、荷兰之后的第三大来源国。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拉美已成中国第二大对外投资目的地,截至2011年底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非金融类投资存量约为540亿美元。中国也成为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的主要外部融资来源国,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截止2012年底,该银行境外贷款余额约为2245亿美元 ,其中近1/3集中在拉美地区。
中国向拉美地区的投融资远远满足不了该地区的发展需求,尤其是改善和发展基础设施的融资需求,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水处理、住房、通讯、工业园区等。在新的“黄金时期”,基础设施落后或不足是严重制约拉美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拉美各国已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纷纷制订或正在实施一系列基础设施发展计划。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拉美经委会等国际组织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拉美地区每年至少需要将其GDP的6%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拉美地区的GDP将达到60000亿美元,2013-2017年拉美地区每年的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3600亿美元。因此,中国应提供力所能及的融资支持,积极参与拉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
与此同时,中拉融资合作还能有效地解决以下三个制约中拉经贸合作的困难和问题。第一,解决中国企业在拉美地区的融资难。长期以来,“融资难”困扰或阻碍绝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拉美地区也不例外。第二,有助于解决“中国效应”不平衡。中国从拉美地区的进口主要来自巴西、智利、委内瑞拉、墨西哥、秘鲁、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乌拉圭、厄瓜多尔等10个国家,其进口额占中国从拉美地区进口总额的98%左右,其他23个国家仅占2%左右。因此,绝大部分拉美国家很少或难以分享“中国效应”带来的收益。第三,有助于缓解或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拉美地区33个国家中,绝大多数居逆差地位,只有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等5个国家居顺差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