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 研读 补白 提升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A1986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研磨: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篇课文短小,内容简单,语言朴实,情节曲折,主题鲜明。课文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增添了几分家的温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常常这样,只要你善于思考,劣势往往可能转化为优势,坏事可能变成好事。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较熟悉,甚至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课文内容虽然浅显,但寓意深远,生活哲理呈现于简单的故事之中。这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仔细研磨课文,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人物的情感变化曲折是本文的最大特点。玲玲的情感变化主线是从“满意——哭——笑”,最后以爸爸的話揭示主题。再认真读课文,我们还会发现,对话描写是这篇课文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一个叙述段就带出几个对话段。在语言叙述上,每一个叙述段与所带的几段对话为一个节奏。在文章情节上,每一个叙述段所带的几段对话为一个情节;在人物情感上,每一个叙述段所带的几段对话体现一种感情。换句话说,在文章段落结构安排上,每一个节奏为一个情节,每一个情节为一种感情。这是文本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设计思想:
  任何一篇好的记叙文,都存在着有意义的艺术空白。这些空白,能有力地激活人们的阅读期待。在教学中,它能引发学生填补艺术空白的欲望,并尝试着为之而努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可以借助课件出示形象生动的画面、图片,把学生引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进入对话情境,去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紧紧抓住故事情节里的重点词语,去品味理解课文,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提升认识,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中去揣摩人物的情感波折,重点预设想象环节,促使学生去梳理玲玲“想了想”的思维过程。这样,学生的语言实践是在填补思维空白中实现的,是在不断寻找思考问题的规律中去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这就自然启动了学生积极的多向思维,有利于他们高质量地领悟文本寓意,达成实现知识增值的目的,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读八个生字,会写“玲、糟、筋”等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含义深刻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挖掘玲玲的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想象,体会玲玲的情感波折,明白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培养学生遇事勤动脑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系统识字,朗读质疑
  (一)初读质疑。
  1.自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读完课文,说说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预设:学生一般会从不懂的字词提问,如“端详、催、糟、收拾”的理解与识记)
  3.说文解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注意随时正音:前鼻音——筋;后鼻音——详、玲、奖、脏;平舌音——催、脏;多音字:脏。
  (2)在形声字“玲、详、幅、奖、催、叭、脏”的旁边,用课件出示它们的声旁“令、羊、畐、将、崔、八、庄”,引导学生比一比,读一读,让他们发现,生字与它的声旁读音相同或相近。
  (3)课件出示以下几个句子并学习生字。
  ①“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指导识记生字“详”。指名表演“端详”。再让学生开心地读读这个词:评奖。
  ②“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地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比较:“叭、哇”。
  ③说说怎么记住“脏”字,请用“弄脏”一词说句话。
  ④“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认读“糟”,并组词。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环节采用了音、形、义整合的方法,来建构生字的认知板块。引导学生发现本课8个生字,除“筋”外,都是形声字。通过字形解析,借助声旁,学生既能记住生字的读音、字形,又产生了字与字的类比联想,温故知新,从而达到有效记忆的目的。
  (二)再读质疑。
  1.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要多读几遍。
  2.质疑。玲玲的画弄脏了,最后还是获得一等奖,对此你有什么问题?(预设:玲玲的画是怎么弄脏的?玲玲是怎么动脑筋想出办法让画获奖的?)
  设计意图: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保证。课堂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思维,让他们学会质疑。
  二、研读课文,填补空白
  1.听配乐课文朗读,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2.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从哪些句段中看出来的?
  3.课件出示玲玲画好的作品,说一说玲玲对这幅画“满意”吗?你从课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4.这么美的画弄脏了(课件出示玲玲弄脏的画),玲玲的心情该是多么——(学生回答),哪个词最能体现玲玲此时的心情呢?
  5.爸爸为什么还要仔细地看这个污点呢?课件出示短语并问学生:“看了看”和“看了”“看了一眼”意思一样吗?为什么爸爸只给孩子提示,而不是直接指导玲玲?(孩子的事只能孩子自己做,孩子的路只能孩子自己走,别人代替不了。)
  6.课件出示第三幅画,让学生和第一幅画进行比较,说说哪幅画更漂亮?为什么?(更增添了生机)玲玲想了想,她是怎么想的呢?如果是你,你会想什么?   7.你猜猜,玲玲是怎么想到画小花狗的?
  8.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玲玲哪里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9.在文中画出爸爸的话,自由读爸爸说的话,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思考过程,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自主發现思考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本环节聚焦于玲玲想什么这个问题去拓展,就是让学生去寻找文章的艺术留白,然后尝试着去填补这空白。让学生经历玲玲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点,抓住这个结合点,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精读体验,体会情感
  1.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你能读出玲玲的“满意”吗?
  2.想一想,当自己做作业晚了,爸爸妈妈是怎么催促自己的,请模仿你爸爸妈妈的口气来读玲玲爸爸的话。
  3.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
  4.指导学生读第八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中感悟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5.听配乐的课文朗读,听完后让学生也试着在同桌同学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从读中来,到读中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会从读中得到心智的启迪,从读中得到知识的升华,从读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玲玲这样的事情?是否有并体会过坏事变成好事的例子?
  2.把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读名人名言。课件出示: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爱因斯坦)
  4.作业。回到家里,请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玲玲这样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环节旨在使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参加工作3年即成为五华区最年轻的“十佳班主任”;2005年、2010年、2015年连续三次当选全国少代会代表,分别受到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全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小学校长当选的全国少工委副主任;“昆明市首届名校长”“云南省名校长魏晴工作坊坊主”“全国十佳辅导员”“全国少先队魏晴名师工作室导师”……从教30年来,伴随着发生在魏晴身上的先进事迹,各种名誉纷至沓来。到底是什么魔法,让
期刊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从容不迫地走进课堂,按照教案滴水不漏地开始授课,教学环节衔接得天衣无缝。听课老师全神贯注地欣赏着上课老师的娴熟的教学技巧。然后在一片掌声中,师生完美无缺地完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情境。我们不禁要反思:在这些所谓“精彩”“优秀”的课堂上,学生独特个性的思维火花在哪里闪现?数学教师独具的灵敏的课堂教学智慧在哪里闪现?难道顺畅的教学流程、先进的教学手段、热闹的教学气氛,就是新课程
期刊
小学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帮助学生提高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对于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新人教版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是学生学好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关键,因而,这部分知識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此类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呢? 
期刊
30年的辛劳汗水在平凡的讲台上挥洒,30年的青春芳华在学生成长路上绚丽绽放。“平凡却不平庸,直爽、果决、敢承担责任、处事公正,善于开启师生‘智慧之门’。”这就是师生家长眼中的刘春伟。  为自己开启一扇“奋进之门”,从一名普通小学语文教师,成长为省级骨干教师、首届春城名校长,她最大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距是智商,最大的差距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为家长学生开启一扇服务之门,动员教师和家长开展
期刊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建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观的重任。目前高中已将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归结为直观想象,作为六个数学核心素养成分之一进行讨论,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亦沿用此方式。小学阶段则将空间观念作为核心素养,几何直观视为空间观念的衍生素养进行素养架构。本文从空间观念入手,以现有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内容为例,进行教材分析,并利用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框架对其做出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充满着童真童趣,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很贴近,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会感到可亲可近,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童真童趣中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感知诗意中想象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代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写岀儿童追逐黄蝶的情景,既生动
期刊
教材分析:  《画家和牧童》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唐代一个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画家戴嵩画中出现的错误,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主人公戴嵩勇于承认错误、谦虚诚挚的美德令人感动,而那个小小牧童面对备受尊崇的大画家,敢于批评,毫不畏惧,这种敢于挑战权威、实事求是的品质更是难能可贵!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质渗透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深远的回味。教师在教学中要引
期刊
一、什么是强制报告  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存在较大的差别,在遭受暴力尤其是家庭暴力时很难自己主动向相关机构报告并寻求帮助。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儿童保护系统中,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一直备受重视。为了保障儿童的安全,一些国家已经通过了未成年人遭受暴力的强制报告制度,规定医生、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人员和专业工作者发现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有义务向权威部门或儿童保护机构报告。目前,我国也已经通过
期刊
虽说小升初免试入学,但课堂体验已经成为另外一种筛选形式。2016年小升初距今近一年,2017年的小升初家长、老师们正紧锣密鼓展开。数学是小升初课堂体验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快速有效掌握2017年小升初的备考动向已经成为昆明市多数老师、家长们关注的风向标。现就昆明市第一次统一民办初中招生课堂体验作分享说明与评析,希望家长、老师、学生有所借鉴。  第一部分:昆明市2016年民办初中招生课堂體验反馈  2
期刊
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是一篇描述“乡村生活”的精读课文。课文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情趣,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品味课文那如画、如诗、入情的优美语言,并通过想象画面来感受乡下人家的诗情画意,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揭示课题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