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发现教学法初探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524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无定法,教无成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一直默默努力的方向。但所教课程和学生千变万化,语文教学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教法。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探索,善于尝试,就会不断地有灵感出现。
  在不断的尝试摸索中,有这么一点小小的收获,不知这名字是否合适,我姑且称之为“对比发现教学法”——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对文章的内容积极思考,进行猜测和探究,通过对比,自行发现并掌握文章的内容和技法的一种教学方法。研究背景:初二后到初三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写作体会,对于文章下一步如何发展,有了自己的初步见解。由于学业紧张,有很多语文课学生课前极少预习,课前的不预习似乎不利于课堂的高效率教学,但也有好处,就是能让学生在上课时有新奇感。运用对比发现法无需预习,却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率。我尝试运用这种方法,感觉小有收获。
  一、对比内容感悟智者情怀。语文课本所选文章是无数精英人物智慧的结晶,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人生哲理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与人类智者对话的过程,而对比发现法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智者的情怀。如在学古文《公输》一课时,我没有先让学生读文章,而是先简单介绍了文章背景后,让学生翻译第一章节,并让学生猜测:如果你是墨子,你会怎样劝公输班?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直谏,有的说威胁,有的说讲道理等等。跟着我让学生翻译第二段,通过对比,学生发现了原来墨子确实是技高一筹,也掌握理解了劝说要讲究技巧的道理。我又让学生猜测见楚王该如何劝,学生又如法炮制,在和课文进行对比后,才发现墨子更为高超的劝说技巧——语言方式也要因人而异。穿插其中的,是我对学生的追问:墨子的方法和你的不同在哪儿?为什么这样劝?通过对比,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了积极的思考。甚至有的学生还想和墨子一比高低。当我决定最后一章不再讲时,学生都嚷嚷着急着学下去。这种教法让我感慨万千。原来,让学生先猜测再对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思路,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而且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入地理解了智者的情怀,真可谓事半功倍。
  二、对比写作掌握名家技法。虽然说“文无定法”,但课文所选名家之作大多为精品,学生有借鉴他们写法的必要。在《蒲柳人家》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读到纤夫惹恼了一丈青大娘时,我不让翻页,而是让学生自己口头作文:以下会发生怎样的状况。学生是积极续写,各有特色。接着大家一起欣赏作者刘绍棠的描写,通过对比,我让学生谈收获。于是,很多学生发现了自己与名家的区别:描写不细致、不生动、不具体,不注意和前文的衔接,想象力不够丰富等等。当然,也有的同学有些语句写得非常好、非常有特色,这时,我就表彰他都能超过作家了,学生自然信心大增。这种方法,让学生无形中自己就学到了刻画人物的技巧,而且印象深刻。再如《谈生命》一课,我先不说讲什么,而是让学生给生命下定义,学生说太难,我就顺势让学生试着给生命的过程打比方。学生说得很美,有说像花的,有说像咖啡的,基本上能从一个侧面打比方,但很难说出过程。接着我告诉学生:文学家冰心是把生命比成了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你觉得为何这样比?要是你,会如何具体地阐述?学生先动脑思索了,再和课文一对比,发现原来作家的比喻是那样的形象贴切,语言是那样的生动优美,思维是那样的清晰得体。这样,不仅课文理解轻松了,还学到了名家的技法,学生感觉受益匪浅。看来,对比发现法让学生动脑先行,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写作,提高写作能力,这不是一举而多得吗?
  三、对比情节培养敏锐的感受力。在语文学习中,好大一部分同学都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自己的阅读只限于大概看懂文章表层意思,而很少主动推敲铺垫伏笔等细节。对比阅读可以让学生“细”起来,做个有心人。如对于“一丈青大娘”的猜测,有的说讲道理,有的说大打一架,我就追问原因和“打”的细节,并让写得好的同学谈为何这样续写。经过交流,又提醒续写得不好的学生回头去看前文的描写:哦,原来,前文对于一丈青的语言动作习惯都有铺垫介绍,当然下文应该呼应了。也有的同学构思得不错,但和文章背景、作者语言风格不一致,我就提醒学生回头去了解作者。通过对比,让学生在阅读时对语言有了较为敏锐的感受能力,也让学生学会了阅读不只是读文章,还要去读背景、读作者。
  自然,由于和作者的阅历、学识、思维习惯、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很难真正预测准作者的下文。但作者的写作会让他们有一种新鲜、意外的感觉,或钦佩,或质疑。再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讨论,相互的比较与争论,每个学生便都有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它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自学到智者的技法,甚至会产生思想火花,激发写作的冲动。总的来说,以往的教学是让学生“读了再想”,学生有时就显得被动散漫。这种教法让学生“猜着读”, 使学生上课就进入紧张的阅读和思维状态,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提高了阅读的兴致。“读了再悟”,在比较探究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通过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获得了启迪,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印象深刻,教师也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当然,这种教法也有它的局限性,即使是阅读教学,也要有选择地用。语文课的教学如有时间,还是让学生有充分的预习较好。我的研究也只是雏形,但,教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多动脑,就能有高效的课堂。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语文,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最近,全国各地各学校都在开展有效教学研究和讨论,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推进高中生物课课堂有效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此,笔者认为,搞好高中生物课的有
期刊
近几年高考对三角函数部分的考查保持了三个稳定(内容、题量、分值),难度适中,其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三角函数的变换,二是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解题过程一般是先进行恒等变换,再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解题。  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演绎推理能力、计算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的数学思想有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思想等。  考查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奇偶性、单调性、图像对称性,二倍
期刊
中学课本选入莫泊桑的《项链》是由来已久的事了,但对其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思想意义争论颇多。传统的看法认为,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也有一种看法是作者无意对人物做明显的价值判断,他注重的是发生在人物身上的这种戏剧性变化引起的心灵震撼与深思,是人自身对于这种变化的无能为力。这是评论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作品作出的不同的判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议者都是在用孤立的静止的
期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可见问题与思考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问题在教学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1、指引课堂的方向。一堂课的教学,我们要把学生引向何方?希望学生到达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样的风景、经历什么样的情感历程?这一切只能依赖问题的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会选择自己的方式,寻觅自己的路径,自主地
期刊
在小学阶段,分数应用题是应用题中的一大类型。对学生来说,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与分析思路非常重要。有一部分学生,对此类型的应用题分析不透、理解不清,更有甚者一窍不通,做起题来感觉头痛,无从下笔。  本人从教几年来,连续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虽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几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通过慢慢摸索探索、深研细究,从而得出了一套具有一定成效的解题方法。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已经对分数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纲中明确提出来,这不仅是大纲体现义务教育性质的重要表现,也是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培训创新思维的重要保证。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  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方法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性质决定了语文阅读教学要具有开放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较其它课程更为密切,因而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是学校的学科教学活动,而且还广泛地存在于学校各学科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存在于家
期刊
摘 要:干涉现象中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振动加强、某些区域振动减弱,而且振动加强区域和振动减弱区域相互间隔出现。学生在学习到该知识点时,总是对振动加强区和振动减弱区质点的振动情况模糊不清,经常出现将振动情况相同点振动加强理解为只有“波峰——波峰”,“波谷——波谷”相遇才为振动加强点、振动情况相反点振动减弱理解为只有“波峰——波谷”相遇才为振动减弱点,以及加强区、减弱区各质点的移位相同等错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引起学生思维的共鸣,必须注意以下“四性”:  一、提问的原则性  1、 具体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是由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具有直观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形象。  2、趣味性原则。根据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
期刊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习惯于按照教科书的内容进行教学,习惯于上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而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如何定位、如何上这样的课,还是觉得有些空洞。关于理论的东西,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来说,具体把握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何上这样的课,新课标给我的感觉总是在谈由上而下的改革,这样的话,就会造成下面的一线教师总是在揣摩新理念,期间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