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huitou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有必要创造性地学习课本前面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性地学习主要体现在:一、引导孩子认真阅读,补充原文。 二、续写结尾。 三、还原故事本身。 当我们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去建构、学习这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也许真的会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创造性学习习惯读书方法阅读语文教学
  
  五年级一开学,同学们就拿到了江苏教育出版社第9册语文课本。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照例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学期,我们学习习惯的培养重点是——“读书做笔记”。这可不难,因为从三年级起,我就开始培养他们上课做笔记,读书摘抄,批注等等,他们已经初步学会了“不动笔墨不读书”,所以,同学们很快就总结出写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摘抄,编写提纲,写读后感。前两种方法他们比较熟悉,读后感他们虽然也接触过,但没有真正学过,是小学高年级需要掌握的。
  翻开第四幅图片,上面扫描的是一篇小学生的习作——《读〈给予是快乐的〉》,可由于版面所限,两张稿纸有一些重合,而且文章的结尾也因为在第三张学生没法读到。我没有轻易放弃这个学习资源,而是创造性地进行了写作和做人的教育。
  第一步,引导孩子认真阅读,补充原文。针对孩子争强好胜的特点,我向他们提出了挑战:“谁能将原文顺下来?”他们一听,兴致可高了,谁都想第一个读出来。一遍以后,几个语文成绩好的同学已经将前两张的内容补充完整了。
  第二步,续写结尾。为了降低难度,我给了同学们结尾的开头:“读完这篇文章,我……”接下来,同学们一个个地续下去。黄若宇同学说:“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深深感动了,也想像保罗那样去帮助别人。”何鑫铭说:“读完这篇文章,我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韩雪垚说:“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吴陈君同学的结尾富有诗意:“爱不是自私的,爱可以给予。我也要用爱温暖这个世界。”“爱像圣诞节橱窗的光芒,照耀了我,我也要把快乐把爱给予他人。用爱之光照亮残疾人黑暗的心房。”
  不要小看这个结尾续写的练习,它使同学们自觉地探讨例文,领悟文章的内涵,在阅读和写作中受到“无私奉献”的感染,悟出“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在情感上受到一次很好的洗礼。
  第三步,还原故事本身。孩子们在课堂上读到的只是一篇读后感,他们的感悟是建立在读后感的基础上,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故事,也是通过读后感了解了一些。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学会给予,学会学习,我又引导孩子们一起从读后感中寻找原文的痕迹,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他们各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然后让大家根据读后感提供的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写故事《给予是快乐的》。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一节课不到,他们就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文章。
  杜一写道: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保罗从哥哥那里得到了一辆新车,他非常高兴,开着车来到了大街上。
  他慢慢地开着新车,欣赏着圣诞夜的美景,突然发现一个小男孩背着一个更小的孩子,在路边指指点点。保罗很好奇,开得更慢了。他听见稍大的男孩说:“弟弟,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我刚才给你提到的那种车。天呀,我希望自己也能买一辆,带着你去看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弟弟瞪大眼睛盯着保罗的新车,满含着渴望和期盼。
  听了他们的话,保罗把车停下来,他走到兄弟俩跟前,微笑着说:“我带你俩去兜兜风。”说着就把小弟弟抱起来,放在舒适的座位上,小哥哥也高高兴兴地上了车。
  在路上,小男孩对保罗说:“谢谢您为我和弟弟着想,让他看到了他想看到的东西。”
  保罗说:“助人是最快乐的事情。”
  牛宇写道:
  圣诞节前夕,有个小男孩背着弟弟在大街上艰难地走着,因为弟弟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
  突然,他看见路边停着一辆漂亮的新车,急忙说:“弟弟,弟弟,这就是我刚才对你说过的那辆车。天啊,我真希望自己也有一辆,可以带着你出去玩。”弟弟说:“如果有了这样的车,哥哥就不用天天背我了。我要开着新车去看圣诞橱窗里的好东西。”哥哥叹了一口气说:“唉,要是真有圣诞老人就好了,我可以祈求他满足你的愿望。”弟弟抱紧哥哥说:“哥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一定能!”
  兄弟俩的言行被坐在新车里的保罗看得一清二楚,他被深深地感动了,连忙下车抱起小男孩的弟弟,说:“走,我带你们去。”
  小哥俩惊喜地接受了,保罗也高兴极了,因为给予是快乐的!
  这个还原原文的训练,非常难,因为同学们不仅要仔细研究读后感,分析读后感中提供的蛛丝马迹,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给予是快乐的”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出来。其间,他们要设计人物的动作、对话,设计人物的感受,要通过自己的想象达到身临其境之感。而且,通过这个练习,他们的身心又一次受到熏陶、感染,感悟到助人的快乐。
  这样一波三折,一个原本不起眼的课堂设计,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充分进行了阅读和写作的练习,也使学生在这些练习中初步知道了读后感的写法:读后感要概括原文内容;读后感要写出自己深切的感受;读后感可以有细节的描写;读后感要联系自己的生活。
  语文教学,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教师的智慧。作为教师,每节课我们都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多想一想,都要为学生的将来着想,责任重大呀!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课堂面临着多重挑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必须深入教学领域,研究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是我们教育战线迎接新挑战的最中心、最紧迫的任务。本文将从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方式、教学工具、教学语言四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音乐教学有效性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应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
【摘要】本文介绍了学生进行物理探究性学习指导的方法,试图探索物理探究性教学的规律。  【关键词】科学探究方法指导    《课标》说“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科学探究的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学生的科学探究
【摘要】考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正确对待考试在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中的影响,成为加强学生品德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和全民族素质重要课题。  【关键词】考试品德形成发展影响    考试制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考试被称为“科举”,是当时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直到清朝末期,新文化运动的宣起,才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推翻。由于中国几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化学的愿望 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思维能力及学习的目标等具体情况,我认为情景的创设需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一、创设的情景要符合学生的认
【摘要】试卷评讲课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集体订正答案、师生共同纠正问卷解答中出现的有关概念、计算、错误及书写格式的不规范,同时进行准确理解题意,正确应用公式解题等方面的教育,毫无疑问,这些是评讲对教师的起码要求,但评讲还应利用一些措施提高试卷评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试卷评析有效性    1、引言  实践证明,数学试卷的评析是数学测试目标达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试卷评析,既可以复习巩固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完成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一重要任务,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运
【摘要】高考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凡优秀作文都会在“发展等级”中大显身手。所以要想使阅卷老师眼睛发亮、感情冲动给予高分,文章必须有新意、有特色。这对许多考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文章中设置一两处亮点,还是可以做到的。换个角度写作文,相信会有“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收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平时的写作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创新 文体 标题 立意
【摘要】小组合作能够帮助薛申过更好学习和使用英语文本,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学习合作精神,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语言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促进他们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  【关键词】高中英语小组合作综合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倡导,运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进行教学,能够起
【摘要】 America is called the Melt Pot because of its diverse ethnic groups. With over 200 years’ development, this Melt Pot, which has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traditions, has gradually elimi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