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办公楼作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技术发展的标志,是现代城市发展中常见的建筑类型。本文阐述了现代办公楼的可持续设计的意义,结合某办公楼建筑设计实践,分别对普通办公室内部的办公空间的安全性及其健康,舒适,经济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通过一个办公楼设计案例,探讨了现代办公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建筑设计;现代办公楼;可持续发展
1 现代办公楼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它的需求量较大,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常常使其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因此,办公建筑推行节能的力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办公建筑节能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使现代办公建筑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较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已朝着顺应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结合有关生态环境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使建筑技术同艺术、材料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2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
节能型办公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水土、风向、日照、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形成多种的空间组合,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建筑体型影响建筑能耗得失的基本情况。
在设计规划时能充分考虑了该现代办公楼的朝向、通风、雨水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等几个方面。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击。在设计之初权衡了各因素直接的相互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来提高现代办公楼在夏天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采光效果。该现代办公楼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风,一是可以显著的降低夏季房间自然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性,使办公人员可以在较好环境中工作;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较低的室外空气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并获得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此现代办公楼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6级要求,非常注意能源节约。该现代办公楼在规划设计就结合场地及当地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雨水处理方案,雨水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屋面雨水,减少雨水受污染的机率。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多孔材质,以利于雨水入渗。雨水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在办公区内还采用景观驻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来增加渗透量,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积蓄、处理、利用等配套设施,处理后雨水再生水进行绿化灌溉,节约市政洪水。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并开源节流,也尽量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创造高效、高品质的建筑和城市空间。
3 设计案例
本文以一个科研监测办公楼为实例。该建筑场地总用地面积:14616㎡,其中生活区6113㎡,办公区8503㎡,该办公楼为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除架空层外为十层,建筑高度43.5㎡,为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科研监测大楼位于用地南端的办公区,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总图布置。该场地共分两大块,南边的办公区与北边的生活区,利用地形地势特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大楼退用地红线48.8m,楼前布置大面积广场、停车位,既方便群众办事停车,又使大楼更庄严、气派,同时又美化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检测办公。其中地下室为地下停车场、人防和设备用房,架空层为车库、设备用房与食堂,一层为检测室与大堂,二、三层为检测室,四至九层为办公,十层为大会议室与视频会议室。该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层高均满足各功能用房的要求,地下室层高3.5m,架空层结合地形做到4.8m,一层至九层3.5m,十层4.8m。
大楼设置有两台防烟楼梯间,一台消防电梯和一客梯,并配以相应数量的出入口,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方便快捷。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自动喷淋系统,地下室设一个防火分区,架空层一个防火分区,地上十层每层一个防火分区。
考虑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大楼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厕所,电梯设置有残疾人设施,入口设置残疾人轮椅坡道和盲道;人防工程设置于地下室,平战结合,战时人防,平时车库;建筑智能化设计,该工程按规范规定和业主要求,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控系统。
4 办公大楼建筑设计中考慮的建筑物的主要属性
4.1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
4.2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的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
5 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的办公大楼设计
在办公环境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使用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6 办公建筑中体现的经济性策略及能源效益
6.1针对降低能源消耗的最低策略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
(1)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
(2)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3)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6.2能源效能
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支出效用,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7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给现代化办公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产品规划到具体设计,再到市场培育,目前仍在摸索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行业办公楼的使用要求,利用它的一些特征优势,综合考虑环境、交通、景观、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设计出更多既满足不同的企业要求又各具特色的建筑产品,供使用者选择,从而营造节能环保,有益健康的办公环境。
参考文献:
[1] GBJ16-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 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
[4] 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5]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关键词】 建筑设计;现代办公楼;可持续发展
1 现代办公楼建筑的可持续设计的意义
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中的一种较普遍的建筑类型,它的需求量较大,由于其本身功能的复杂性和设计的多样性,常常使其能耗非常高,远大于住宅。因此,办公建筑推行节能的力度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建筑节能整体目标的实现,对办公建筑节能问题目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性的研究更是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使现代办公建筑能适应新的功能和室内环境的需求,不断地应用新的技术手段达到较为人性化的办公空间,现代办公楼的设计已朝着顺应功能多元化、大空间的灵活划分,结合有关生态环境和审美等方面的要求,使建筑技术同艺术、材料完美结合的方向发展。
2 现代办公楼建筑设计方法与策略
节能型办公建筑的设计主要从整体环境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两个方面展开。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水土、风向、日照、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由于不同的功能要求,形成多种的空间组合,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建筑体型影响建筑能耗得失的基本情况。
在设计规划时能充分考虑了该现代办公楼的朝向、通风、雨水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等几个方面。建筑总平面设计的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与暴风雨的袭击。在设计之初权衡了各因素直接的相互关系,通过多方面分析,来提高现代办公楼在夏天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采光效果。该现代办公楼良好、合理的自然通风,一是可以显著的降低夏季房间自然室温,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热舒适性,使办公人员可以在较好环境中工作;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过渡季节较低的室外空气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并获得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此现代办公楼的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6级要求,非常注意能源节约。该现代办公楼在规划设计就结合场地及当地实际情况规划设计了雨水处理方案,雨水径流途径,包括地面雨水、屋面雨水,减少雨水受污染的机率。公共活动场地、人行道、露天停车场的铺地材质,采用多孔材质,以利于雨水入渗。雨水管兼具渗透和排放两种功能。另外在办公区内还采用景观驻留渗透水池、屋顶花园及中庭花园来增加渗透量,建立完善的雨水收集、积蓄、处理、利用等配套设施,处理后雨水再生水进行绿化灌溉,节约市政洪水。绿化灌溉采用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并开源节流,也尽量节材及材料资源利用,创造高效、高品质的建筑和城市空间。
3 设计案例
本文以一个科研监测办公楼为实例。该建筑场地总用地面积:14616㎡,其中生活区6113㎡,办公区8503㎡,该办公楼为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除架空层外为十层,建筑高度43.5㎡,为二类高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科研监测大楼位于用地南端的办公区,在满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进行总图布置。该场地共分两大块,南边的办公区与北边的生活区,利用地形地势特点,建筑进行合理布局。大楼退用地红线48.8m,楼前布置大面积广场、停车位,既方便群众办事停车,又使大楼更庄严、气派,同时又美化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检测办公。其中地下室为地下停车场、人防和设备用房,架空层为车库、设备用房与食堂,一层为检测室与大堂,二、三层为检测室,四至九层为办公,十层为大会议室与视频会议室。该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墙体采用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建筑层高均满足各功能用房的要求,地下室层高3.5m,架空层结合地形做到4.8m,一层至九层3.5m,十层4.8m。
大楼设置有两台防烟楼梯间,一台消防电梯和一客梯,并配以相应数量的出入口,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方便快捷。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室内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自动喷淋系统,地下室设一个防火分区,架空层一个防火分区,地上十层每层一个防火分区。
考虑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大楼设置有残疾人专用厕所,电梯设置有残疾人设施,入口设置残疾人轮椅坡道和盲道;人防工程设置于地下室,平战结合,战时人防,平时车库;建筑智能化设计,该工程按规范规定和业主要求,设置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安监控系统。
4 办公大楼建筑设计中考慮的建筑物的主要属性
4.1集成性
也就是说,建筑设计要在考虑所有相关因素的前提下构思。除此之外,大楼的建设用途和维护方法也很重要,为保证建筑的完成与建筑物维护相分离,由建筑用途出发而得出的建筑设计就很重要。
4.2可变性
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能够简单、经济的装修,必须适应经常性的更新改造。
5 关于安全、健康与舒适的办公大楼设计
在办公环境中,员工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是最最重要的问题。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先进办公室中,这些问题已经被制定为标准列入建筑说明书,如提高新鲜空气流通率,采用无毒、低污染材料和系统等。使用者的舒适度是工作场所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效能办公室能够提供个性化气候控制,允许用户设定他们各自的、局部的温度、空气流通率和风量大小。虽然难以衡量满意度的高低,但有一点被广泛接受,那就是当办公室职员被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充满活力的工作环境后,提高工作场所满意度能够得益于此,部分原因是员工们可以接近自然,视野开阔,有相互交往的机会,还可以控制自己周边的小环境。
6 办公建筑中体现的经济性策略及能源效益
6.1针对降低能源消耗的最低策略
根据办公室大小、局部气候、使用收益和效用比,使能源消耗降至最低的策略包括:
(1)减轻负荷(通过综合考虑建筑与场地状况,充分运用建筑外壳,如减少透光、提高隔热性);
(2)使用规格大小合适的取暖、通风和空调系统;
(3)安装高效能的设备、灯具和器具。
6.2能源效能
采用可替代能源系统,如使用太阳光、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风力发电,以及充分发挥利用废热发电技术或天然气燃料电池技术的自主发电策略,已经成为高效能建筑设计中的标准要素。支出效用,高效能办公室必须运用生命循环经济模型和材料评估模型来进行评估。在设计阶段,建筑开发商应正确地采用工程经济学来考虑可供选择方案,以确保项目完成时能够达到所预期的支出效用。工程经济学通过在减少生命周期费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或改善结果得出选择方案。必须考虑可更新能源的使用,如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照明用电的与建筑一体化的光电池系统、可以提供家庭热水供应的太阳能加热系统、通过抽取地球中饱含的热量的地热抽泵系统,提高高压输电系统的性能等。
7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转变,给现代化办公建筑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产品规划到具体设计,再到市场培育,目前仍在摸索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各行业办公楼的使用要求,利用它的一些特征优势,综合考虑环境、交通、景观、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设计出更多既满足不同的企业要求又各具特色的建筑产品,供使用者选择,从而营造节能环保,有益健康的办公环境。
参考文献:
[1] GBJ16-87(2001)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 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 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S].
[4] JGJ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5] 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