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微课程” 促进教师发展

来源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qz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程”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资源,它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形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广州市开发区某学校,依据实际,开发、整理了两大部分、八个系列两百多项“微课程”,探索出“团队研讨激发式”和“自主研读浸润式”两种“微课程”利用模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微课程”能够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兴趣,引发教师的专业探索,触发教师对日常教育教学进行理性思考,成为教师成长的一种新方式。
  关键词:微课程;教师专业发展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面临较大困境。究其原因,既有教师本身专业发展的意愿不足,教师的职业倦怠越来越强的因素;也和“不接地气”的教师培训有关系。大多数教师培训内容乏味,大多数是高深的理论,枯燥的讲解,鲜有符合教师需求的培训活动。当然,这和目前一线教师日益繁忙的教育教学也密不可分。当前学校教育面临很多干扰,教师的大多数时间都被上级各类部门的检查、验收所挤占。老师们想要抽出一点时间来进行专业发展则难上加难。
  针对这种困境,广州市某学校依据教师的实际需要,依据“微时代”的特点,在广州市生旭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开发“微课程”,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微课程”的特点
  目前,国内关于“微课”“微课程”的开发类型较多。该学校开发的“微课程”属于李玉平老师为代表的微课程范畴,其使用的主要对象是教师。
  这一类微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龙丽嫦在《何为微课程——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一文中从八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根据以上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微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内容精炼。微课程以小现象、小问题为切入点,文字简练,内容集中。
  2. 形式生动。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具有较强的情景性,感染力很强。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能调动听者感官参与学习。
  3. 实操性强。微课程主要提炼出解决小问题的具体策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实操性强。
  4. 便于传播。由于微课程的容量小、时间短,便于网络传播。
  二、“微课程”的内容体系
  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对照《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相关条目,学校进行具体分析,构建了微课制作内容的体系。微课内容体系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隐性知识类微课程,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主要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意志、路径、规划等方面;另一部分是显性知识类微课程,主要传递给教师的是各种专业技能。主要板块为班级常规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班级常规管理、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围绕着建构的内容体系,学校将“微课程”分为八大类:(1)名师名班主任简介系列;(2)教师心理辅导系列;(3)教师阅读系列;(4)教师专业写作系列;(5)教师班级常规管理系列;(6)教师课堂常规管理系列;(7)教师学科知识、技能系列;(8)教育管理系列。
  围绕着这八大类内容,学校开发、整理了两百五十多项“微课程”,表2为部分“微课程”。
  三、运用“微课程”的两种模式
  开发“微课程”资源,重点在于运用,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团队研讨激发式”和“自主研读浸润式”两种利用模式。
  (一)团队研讨激发式
  一般来说,学校团队活动有例会、科组研讨、校本研修、班主任工作会议、年级组会议、学期总结会议等形式。在这些活动中,适当引进“微课程”,让“微课程”嵌入其中,将常规工作加入到“微学习”内容中,让常规研修有抓手,更精准。“微课程”在这些活动中起到引领、激励、促思等作用。
  1. 例会中的“微课程”:激励、促思
  常规中的例会一般是布置工作。引入“微课程”后,例会也具有培训的功能,老师参加会议也是一种“微学习”。例会中的“微课程”主要选择两种,一种是引领式的,如“走近名师”系列、“教师阅读”系列。另一种是促思式的,如行政的值周小结,其目的是引起老师进一步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2. 总结中的“微课程”:激励、反思
  常规中的期末工作总结,大多数是各个部门负责人作报告,总结一个学期以来的得与失,其方式传统、低效,老师难以获得共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组织各科组、级组制作总结类型“微课程”,感性地回顾本级组一个学期的情况,并及时组织老师点评、反思。图文并茂的形式,感性回顾加上理性反思,让老师们如看“大片”,趣味盎然,又让激励、反思成为可能。
  3. 科组中的“微课程”:引领、促思
  在科組活动中嵌入“微课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亮点展示类微课程,即让老师们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点做法,提炼并制作成“微课程”,在本科组活动中进行展播;二是学科知识类、学科教学类的微课程嵌入。比如在语文科组研讨课例时,引入微课程《如何把握编者意图》,引起老师们的思考,让老师们围绕着“编者意图”展开讨论。
  4. 培训中的“微课程”:引领、促思
  校本培训中嵌入“微课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引入名家论点,例如在“教师阅读系列”校本培训中,借用微课程《魏智渊的阅读地图》,让老师明晰教师阅读的数目选择和阅读途径。另一个种是在培训中,借用微课程,引发老师们进行讨论、交流,促进教师多元思考。
  (二)自主研读浸润式
  除了团队研讨中运用“微课程”,学校还利用QQ等途径推送“微课程”,让老师们自主研读,自我浸润。
  1. QQ群中的“微课程”:浸润
  学校常在工作QQ群中不定期推送“微课程”,如教师阅读系列,教师心理调整系列,让老师们自主观看,自主学习。
  2. 网络中的“微课程”:解惑
  教师们在接受任务时,最想借鉴相关资源。学校充分把握教师的这一需求,及时在开学初、节日时、班级文化布置等时间点,推送《创意开学五招》等微课程资源,让老师们有所借鉴。   四、“微课程”的作用
  (一)激发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兴趣
  关于微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见表3),调查从“提高学习兴趣”“深化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五个方面进行。从调查结果看,老师们对“提高学习兴趣”这一项认同度最高。
  根据调查结果,结合“微课程”的特点,不难看出,“微课程”能有效激发老师专业成长的兴趣。
  (二)引发了教师的专业探索
  在“微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座谈活动中,老师们认为,“微课程”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对专业成长了解得更加全面。主要是通过名师、名班主任系列和教师阅读系列这两类微课程,了解到教师成长的多种途径,明晰阅读对教师成长的作用重大。
  2. 触发了对日常教育教学的思考。“微课程”大多是从身边的小事情、小案例出发,从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炼出教育策略,让老师们具有亲切感、熟悉感,而且触发了对教育教学常态的反思。
  3. 提供了一定的專业知识。学科知识技能类、课堂管理类、班主任工作类微课程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和策略,能够帮助老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成为教师成长的新方式
  微课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式。制作“微课程”时,教师们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步,发现经验——从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经验;第二步,将经验变为成果——对经验进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等;第三步,对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变成微课程。这样的深入反思和归纳总结,让教师从被动地接受培训到主动地创造培训内容,既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兴趣,也促进了教师研究意识的提升,从而真正走上研究之路。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2]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3]董晓群.微课程:提升研修合力的有效途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3(02).
  [4]马朝宏,刘溜.微课程:教师成长新途径[J].现代教学,2012(11).
  [5]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
  [6]周洁.基于微课程的体验式教师培训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7]刘颖.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三类“微课程”的对比分析教育[J].信息技术,2015(08).
其他文献
沿通道县城西南方向的沅水上溯,就到达了“百里侗 文化长廊”的轴心地带。这里的山水情韵、侗式建筑和侗乡风情,使人情不自禁产生一种对纯自然和纯文化的回归之感。侗文化
首先对电力调度安全运行所面临的威胁进行了分析,随后从多个方面阐述了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实现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力调度安全调控的策略.最后,研究了加强无功电压管理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生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时,要符合高中生的特点和高中历史的教学特点.基于此,本文对翻转课堂
期刊
年初去西藏的时候,游伴中有个叫“阿里猪猪”的,这个肥头大耳的家伙每天寻找艳遇。因为这个,我甚至不辞辛苦地将台湾妞小林子描绘成天字第一号恐龙,在我的全力保护下,猪才没有对林
谈到甘孜,请让我用典型的曼德尔斯塔姆式的语气这样回忆道:“关于它多年前的那些岁月,我至今仍记忆犹新……”。是的,三年前的冬天,我和当地人洛桑曾一起在它起伏的原野上往来过无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运用激励理论设计地方水电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从几种激励理论的原理出发,分析了其在地方水电公司员工薪酬管理方案中的运用,提出了相关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地方水电公司 员工薪酬管理 激励理论  一、引言  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合理、是否科学都会影响到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运营与管理。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电行业改革发
期刊
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在教育中必须凸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因此思想教育者的素质要高,思想教育的内容要实、方法要新、情感要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