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欣赏的内容及具体要求
(一)音乐表现要素
1.1~2年级
一是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二是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生音色;
三是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四是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2.3~6年级
一是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二是能够听辨歌唱中的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人是常见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三是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各种拍子的律动感;
四是能够辨别音律的高低、强弱、快慢。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要渗透情绪与情感的体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并体验和说出音乐情绪的变化。而高年级则需要对不同情绪的音乐及音乐的变化作出简要描述。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高年级同学:
一是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类别的歌曲,能够随音乐哼唱或默唱;
二是聆听不同题材类别的小型乐器,能够随着声乐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三是能够初步分辨小型音乐体裁的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与流派要求低年级同学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童歌曲、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风格。高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还有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一)节奏和律动引导欣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两者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歌曲、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模式和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配合音乐拍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及音乐情绪的切实感受。以四年级下册第八课为例,本课欣赏聆听的曲目之一《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初听歌曲时可播放伴奏音乐轻轻摇晃身体感受歌曲6/8拍的节拍律动感。提示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的伴奏中始终有一个像水波荡漾的节奏型,你能模仿出来吗?复听时出示第一二句歌谱,指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基础好的班级可让学生唱歌词,身体继续保持节奏律动或即兴发挥其他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这样既能使学生轻松的愉快的感受音乐,又能按课标的要求,做到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牌子的律动感。
(二)对比聆听
如刚才提到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听完独唱版的之后,继续聆听合唱版以及长笛演奏的版本,让学生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同样的一首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回答,独唱演唱声音比较明亮,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意思,变化比较细腻。合唱音色和谐柔和,给人抒情,温暖的感觉,非常适合表现歌曲的朦胧意境。而长笛版的则声音悠扬,给人以宁静和向往的感觉。)又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我们的朋友”,这一课有两首欣赏的曲目,分别是《空中鸟语》和《荫中鸟》,两首曲子用不同的乐器形象的模仿了鸟的叫声,有共同之处但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可以先后播放两首曲子,让学生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然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乐器模仿鸟的叫声,表现大自然的情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不同之处主要是乐器的音色不同,在表现技法上也不同等)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新课标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要求,感受和分辨了不同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同时也充分体验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视听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多感官欣赏的又一重要辅助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达到视听结合的立体教学效果。以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爱满人间”为例,这一课共编选了四首与“爱满人间”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其中欣赏聆听的曲目《爱的奉献》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充满爱意的歌曲歌曲,在初听歌曲《爱的奉献》之前,可播放由韦唯演唱此曲的视频,或借助多媒体一边展示一些大型公益活动的图片,一边播放录音范唱。此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学生很熟悉,播放时,可让学生跟唱。第二次听,比较两段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歌词内容和旋律上去感受。此外,还可以聆听《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与爱有关的歌曲片段导入欣赏,跟老师一起做歌曲的手语动作,以此视唱互补的办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并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歌曲的音乐情感通过多种形式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来。
(四)适时适当的解说
欣赏提示是音乐欣赏的必要环节,适时对音乐作品给予解说,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有的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经常一来就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特意为音乐作解释,强迫学生按同一思路去欣赏,忽视学生亲身欣赏的体验与感受。其实音乐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音乐来引人共鸣,适时适量的语言的更能描述和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在根据情况适当给出欣赏提示和引导,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间。例如,上面提到的歌曲《爱的奉献》,在第二次欣赏歌曲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聆听最后几句,歌曲以高八度大条的高音区上带出一声呼唤“啊”,突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爱的主题,充满着对爱的呼唤与对美好愿望的憧憬。就此处介绍演唱者韦唯以及作品的创作的背景,并介绍歌曲最早是为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个故事而创作,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入本课的主题,顺理成章,简单明了,恰当的讲解才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总之,欣赏解说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音乐表现要素
1.1~2年级
一是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
二是能够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生音色;
三是感受乐器的声音。能够听辨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强弱、长短不同的声音;
四是能够感受并描述音乐中力度、速度的变化,并对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2.3~6年级
一是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
二是能够听辨歌唱中的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说出人声的分类,能够人是常见的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
三是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体验各种拍子的律动感;
四是能够辨别音律的高低、强弱、快慢。
(二)音乐情绪与情感
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时刻要渗透情绪与情感的体验。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需要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并体验和说出音乐情绪的变化。而高年级则需要对不同情绪的音乐及音乐的变化作出简要描述。
(三)音乐体裁与形式
高年级同学:
一是聆听少年儿童歌曲和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等各种体裁类别的歌曲,能够随音乐哼唱或默唱;
二是聆听不同题材类别的小型乐器,能够随着声乐哼唱短小的音乐主题或主题片段,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做出反应;
三是能够初步分辨小型音乐体裁的形式,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
(四)音乐风格与流派
音乐风格与流派要求低年级同学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童歌曲、童谣及小型器乐曲或乐曲片段,初步感受其不同风格。高年级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及曲艺音乐,还有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
(一)节奏和律动引导欣赏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两者都是音乐生命的源泉,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歌曲、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节奏模式和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配合音乐拍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形象及音乐情绪的切实感受。以四年级下册第八课为例,本课欣赏聆听的曲目之一《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初听歌曲时可播放伴奏音乐轻轻摇晃身体感受歌曲6/8拍的节拍律动感。提示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的伴奏中始终有一个像水波荡漾的节奏型,你能模仿出来吗?复听时出示第一二句歌谱,指导学生用lu哼唱旋律,基础好的班级可让学生唱歌词,身体继续保持节奏律动或即兴发挥其他的肢体语言来诠释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这样既能使学生轻松的愉快的感受音乐,又能按课标的要求,做到在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体验各种牌子的律动感。
(二)对比聆听
如刚才提到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在听完独唱版的之后,继续聆听合唱版以及长笛演奏的版本,让学生说说都听到了什么?同样的一首音乐作品,带给我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引导学生回答,独唱演唱声音比较明亮,能够准确表达歌曲意思,变化比较细腻。合唱音色和谐柔和,给人抒情,温暖的感觉,非常适合表现歌曲的朦胧意境。而长笛版的则声音悠扬,给人以宁静和向往的感觉。)又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我们的朋友”,这一课有两首欣赏的曲目,分别是《空中鸟语》和《荫中鸟》,两首曲子用不同的乐器形象的模仿了鸟的叫声,有共同之处但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教师可以先后播放两首曲子,让学生仔细聆听,展开想象,然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讨论:相同之处在于都是用乐器模仿鸟的叫声,表现大自然的情景,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不同之处主要是乐器的音色不同,在表现技法上也不同等)这样一来,既完成了新课标中对音乐表现要素的要求,感受和分辨了不同人声和乐器的音色,同时也充分体验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视听结合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多感官欣赏的又一重要辅助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达到视听结合的立体教学效果。以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爱满人间”为例,这一课共编选了四首与“爱满人间”这一主题相关的歌(乐)曲,其中欣赏聆听的曲目《爱的奉献》就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充满爱意的歌曲歌曲,在初听歌曲《爱的奉献》之前,可播放由韦唯演唱此曲的视频,或借助多媒体一边展示一些大型公益活动的图片,一边播放录音范唱。此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学生很熟悉,播放时,可让学生跟唱。第二次听,比较两段旋律上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从歌词内容和旋律上去感受。此外,还可以聆听《让世界充满爱》《感恩的心》等与爱有关的歌曲片段导入欣赏,跟老师一起做歌曲的手语动作,以此视唱互补的办法,使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并能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把歌曲的音乐情感通过多种形式更加深刻的表达出来。
(四)适时适当的解说
欣赏提示是音乐欣赏的必要环节,适时对音乐作品给予解说,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有的教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经常一来就在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一味主观灌输乐曲伟大的美名,特意为音乐作解释,强迫学生按同一思路去欣赏,忽视学生亲身欣赏的体验与感受。其实音乐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音乐来引人共鸣,适时适量的语言的更能描述和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在根据情况适当给出欣赏提示和引导,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感受的空间。例如,上面提到的歌曲《爱的奉献》,在第二次欣赏歌曲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聆听最后几句,歌曲以高八度大条的高音区上带出一声呼唤“啊”,突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爱的主题,充满着对爱的呼唤与对美好愿望的憧憬。就此处介绍演唱者韦唯以及作品的创作的背景,并介绍歌曲最早是为中央电视台《人与人》栏目中的一个故事而创作,简单介绍故事情节,引入本课的主题,顺理成章,简单明了,恰当的讲解才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总之,欣赏解说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