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3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出血完全得到控制,出血现象完全消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危重最终治疗无效,2例患者死亡,1例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患者转院治疗,1例胃癌患者入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胃癌、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消化性溃疡是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对症治疗能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和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5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98-02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由胰胆、十二指肠以及胃、食管等病情造成的出血症状,黑便以及呕血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同时还存在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现象,本次研究特就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接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6例女性,20例男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为(56.7±9.4)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乏力、心慌、头晕、黑便、呕血等。1例胃癌病史患者,5例肝硬化病史患者,15例消化性溃疡病史患者,6例患者存在酗酒或者醉酒史。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禁食或者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同时进行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止血剂的应用。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细胞计数以及网织红细胞等,32例患者白细胞有轻度或者中度升高现象,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入院时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正常但是入院后一段时间出现异常的患者占23例,入院24小时后共27例患者网织红细胞有明显升高现象。同时给予患者辅助检查,B超检查显示5例肝硬化患者,纤维内镜检查结果显示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例胃癌患者,21例消化性患者。
1.3治疗方法。全部3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共21例患者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由于饮酒过量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例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进行吸氧治疗、心电监护以及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尿量持续记录。立即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给予患者补液以及血容量补充治疗,同时进行低分子糖苷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给予全部患者补液治疗、西米替丁、止血敏以及6-氨基乙酸等对症治疗,积极进行各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1]。
1.4观察指标。观察出血控制、出血现象消失、死亡、转院情况。
2结果
所有纳入选择中的36例患者中共29例患者出血完全得到控制,出血现象完全消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危重最终治疗无效,2例患者死亡,1例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患者转院治疗,1例胃癌患者入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3讨论
胃癌、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为造成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大危害,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若老年患者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现象,即便少量出血也可能会对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可能诱发心功能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为了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必须根据出血原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2]。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但需要及时控制出血现象同时还需要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掌握和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易突然发病,患者易呕吐大量血液,从而具有较高几率发生出血性休克,为了防止患者死亡必须迅速采取抢救措施[3]。
上消化道出血在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季节,原因在于气压以及气温的变化会导致机体病理以及生理效应发生变化,为了降低上消化道的发病率,冬春季节必须采取全面的防治措施[4]。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因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要高于中青年患者,主要原因包括:老年含患者容易出现凝血机制障碍、血管舒缩功能不良以及动脉硬化等病症,病灶一旦出血后止血难度相对较大;老年患者合并全身疾病的几率较高,需要应用多种药物,皮质类固醇以及抗凝药物等均可能引发胃、十二指肠黏膜溃烂等并形成溃疡,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引发出血。
老年患者罹患胃癌的几率也明显要高于中青年患者,主要原因在于老年画着消化器官严重退化,胃蛋白酶、胃酸等的分泌量明显下降,腺体出现萎缩现象,全身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均有明显下降。此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幽门腺逐渐移向贲门,患者上皮细胞的再生速度下降、胃黏膜屏障功能被削弱、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以及血管硬化等现象会加大溃疡的愈合难度,从而出现癌变[5]。
中青年患者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压力,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引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通过有效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但是患者病情获得治愈后必须告诫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饮酒量,定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防止胃黏膜受损。参考文献
[1]曾庆新,彭如洁,张富春.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38-40
[2]马淑红,凌娇奴.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30(1):103
[3]潘仕海.老年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14-1015
[4]王秀娥,曲秀琴.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95
[5]祝旭清,王雪飞,高志荣,等.上消化道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12(6):139-140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探讨和分析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50【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98-02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包括由胰胆、十二指肠以及胃、食管等病情造成的出血症状,黑便以及呕血为主要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同时还存在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现象,本次研究特就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临床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36例接受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16例女性,20例男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7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为(56.7±9.4)岁。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长期规律性上腹疼痛、乏力、心慌、头晕、黑便、呕血等。1例胃癌病史患者,5例肝硬化病史患者,15例消化性溃疡病史患者,6例患者存在酗酒或者醉酒史。
1.2方法。患者入院后立即叮嘱患者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禁食或者给予患者流质食物,同时进行凝血酶、去甲肾上腺素等止血剂的应用。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细胞计数以及网织红细胞等,32例患者白细胞有轻度或者中度升高现象,4例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入院时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正常但是入院后一段时间出现异常的患者占23例,入院24小时后共27例患者网织红细胞有明显升高现象。同时给予患者辅助检查,B超检查显示5例肝硬化患者,纤维内镜检查结果显示8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2例胃癌患者,21例消化性患者。
1.3治疗方法。全部3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共21例患者被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例患者由于饮酒过量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2例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危重,患者入院后需要立即进行吸氧治疗、心电监护以及禁食,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呼吸、血压以及心率等变化情况,同时进行尿量持续记录。立即进行静脉通道的建立,给予患者补液以及血容量补充治疗,同时进行低分子糖苷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给予全部患者补液治疗、西米替丁、止血敏以及6-氨基乙酸等对症治疗,积极进行各种原发病的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措施[1]。
1.4观察指标。观察出血控制、出血现象消失、死亡、转院情况。
2结果
所有纳入选择中的36例患者中共29例患者出血完全得到控制,出血现象完全消失。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病情危重最终治疗无效,2例患者死亡,1例胃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及3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患者转院治疗,1例胃癌患者入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3讨论
胃癌、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为造成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上消化道出血具有较大危害,会影响脑组织的正常供血,若老年患者同时存在脑动脉硬化现象,即便少量出血也可能会对预后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而心脏供血不足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后可能诱发心功能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为了取得理想的止血效果必须根据出血原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2]。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但需要及时控制出血现象同时还需要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掌握和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危重,易突然发病,患者易呕吐大量血液,从而具有较高几率发生出血性休克,为了防止患者死亡必须迅速采取抢救措施[3]。
上消化道出血在冬春季节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季节,原因在于气压以及气温的变化会导致机体病理以及生理效应发生变化,为了降低上消化道的发病率,冬春季节必须采取全面的防治措施[4]。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严重退化,因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几率要高于中青年患者,主要原因包括:老年含患者容易出现凝血机制障碍、血管舒缩功能不良以及动脉硬化等病症,病灶一旦出血后止血难度相对较大;老年患者合并全身疾病的几率较高,需要应用多种药物,皮质类固醇以及抗凝药物等均可能引发胃、十二指肠黏膜溃烂等并形成溃疡,若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引发出血。
老年患者罹患胃癌的几率也明显要高于中青年患者,主要原因在于老年画着消化器官严重退化,胃蛋白酶、胃酸等的分泌量明显下降,腺体出现萎缩现象,全身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均有明显下降。此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升高,幽门腺逐渐移向贲门,患者上皮细胞的再生速度下降、胃黏膜屏障功能被削弱、黏膜血流量明显减少以及血管硬化等现象会加大溃疡的愈合难度,从而出现癌变[5]。
中青年患者由于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工作和家庭压力,生活不规律,暴饮暴食、酗酒等现象普遍存在,容易引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通过有效治疗能够控制病情发展。但是患者病情获得治愈后必须告诫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格控制饮酒量,定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防止胃黏膜受损。参考文献
[1]曾庆新,彭如洁,张富春.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5):38-40
[2]马淑红,凌娇奴.上消化道出血的分析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杂志,2011,30(1):103
[3]潘仕海.老年与中青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14-1015
[4]王秀娥,曲秀琴.探讨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1):95
[5]祝旭清,王雪飞,高志荣,等.上消化道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12(6):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