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机械维修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设备维修后的正常使用。在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就需要加强设备维修管理,提高设备工作效率。本文主要对建筑机械维修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是一个快节奏的系统工程项目,对于建筑企业的弹性施工运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如期完成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保障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如何保证在施工进程中己方的建筑机械长期高效运转,是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而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是保障机械健康状况的必要前提。
一、建筑工程机械的维修
新时期的工程机械的维修是从设备设计到生产到使用、保养的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兴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维修的方式、维修的制度、性质、原则、特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工程机械维修的类型。工程机械的维修按照其维修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机械的设计生产阶段的维修,称为预防性维修。指的是维修人员通过对机械的系统性检查以及故障排查、相关防治措施的应用保证机械应用在正式的生产活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过程,一般包括机械的监控、操作检查、润滑等工作。另一种则是常见的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维修,称为恢复性维修,这类维修包括了故障定位与隔离,故障位置相关零件的拆解、更换、重新安装与调试、检测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机械的运行过程中,这项活动是定期的有计划进行的。
2、维修制度。维修制度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的规定。这种规定根据工程机械的使用环境与保修类型、间隔时间的不同会做定期修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既能保证机械的使用效能,又能避免出现按期强制性修理的情况。在保证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的同时,也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3、维修的目的和性质。工程机械维修的目的在于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方法排出机械故障,使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性及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而不是单纯得定期对某些零件进行更换。新型材料与工艺结构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的整体性能大幅提高,维修工作中也要在新配置的基础上做到维修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建立快速高效维修机制的要求。
4、维修原则。工程机械的维修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维修中要求分管不同部分工作的技術人员对机械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工程机械维修的首要原则是保证机械的耐用性与可靠性达到要求,其次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消耗成本。
二、建筑机械维修之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提高建筑机械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主要的来讲,现今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当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用轻养。在部分企业当中,其相关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方面的认识不足,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设备带病工作或者是超限磨损等情况,特别是忽视了建筑机械设备所必须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而其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是设备的故障增加,进而导致其相应的使用寿命缩短,不仅增加了建设工程的成本,还降低了经济效益。
2、重修轻改。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往往都是进行反复的修理,但是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改造,这样不仅会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加,并且还难以恢复其设备相关的原始性能以及使用的精准度,可谓是得不偿失。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补偿相关的损失费用,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之上阻碍技术的进步,不能适应现今生产发展的相关需求。
3、维修的条件较差。现今建筑机械的维修,仍然是处于手工作业的阶段,这一方式已经比较的落后,其中存在有质量较差、工期长并且费用较高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4、配件缺乏。这一点内容在现今的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在施工企业当中,设备的流动性比较大,有时候会因为零件没有库存,再加上交通以及市场的缘故,不能及时的采购相关的部件,这样就延长了建筑机械的停机时间,使工程建设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5、机械设备的力量不足。进口的设备以及国产的设备现今不断的增多,相应的更新也在增加,对于其相关的设备操作、管理以及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进行提升,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之下,相关的技术人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之上造成设备维修管理较为滞后的局面,没有适应现代化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要求。
三、改善建筑机械维修工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各职能岗位,挑选项目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出任管理职位,挑选合适的维修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分离建筑机械的设备采购、维修和管理权利;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日常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划和验收,责任到人,奖罚机制明确。
2、规范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进程。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技术含量高,且操作繁杂,针对这一特性,应当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操作条例,对于维修操作、保养流程以及配件使用管理等方面量化技术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出台详细的技术参考,明确更换时间点以及更换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对于大型成套设备,采取定期排查、维护、保养和部件升级,坚持预防为本的保修方针,严格规定保修步骤、指定保修责任人员,并严把验收关,做到维修到件,监守到人,量化考核明细,保障维修效率。
3、提高维修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维修管理技术人员是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保养质量上面,因此,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管理团队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员招聘入手,遴选建筑机械维修经验丰富的专业维修人员,针对已有建筑机械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强化维修技术水平。对维修操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维修质量。
4、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建筑机械,建立它们的技术参数档案。对于设备采购、配件出入等技术环节进行技术特性的整理、分析和入档,建立专职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历次维修过程进行相应的记录整理,做好设备的“病史”记录,为接下来的设备保养大修、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参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规范档案流程,减少维修技术查询的消耗,大大提高维修管理的实际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今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的方案,根据具体的措施进行实际的解决和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迪,对建筑机械维修改进措施与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工程与档案管理,2008(6)
[2]潘妹,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实践探讨[J],建筑科学,2013(3)
[3]刘永雄,建筑机械的维修与安全管理[J],广东建材,2009(1)
【关键词】 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存在问题;改善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是一个快节奏的系统工程项目,对于建筑企业的弹性施工运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企业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如期完成的同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才能保障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因此,如何保证在施工进程中己方的建筑机械长期高效运转,是企业需要关注的焦点,而有效的设备维修管理措施是保障机械健康状况的必要前提。
一、建筑工程机械的维修
新时期的工程机械的维修是从设备设计到生产到使用、保养的系统性的工程,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兴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维修的方式、维修的制度、性质、原则、特点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1、工程机械维修的类型。工程机械的维修按照其维修目的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机械的设计生产阶段的维修,称为预防性维修。指的是维修人员通过对机械的系统性检查以及故障排查、相关防治措施的应用保证机械应用在正式的生产活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过程,一般包括机械的监控、操作检查、润滑等工作。另一种则是常见的机械运行过程中的故障维修,称为恢复性维修,这类维修包括了故障定位与隔离,故障位置相关零件的拆解、更换、重新安装与调试、检测等一系列的活动。在机械的运行过程中,这项活动是定期的有计划进行的。
2、维修制度。维修制度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制定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的规定。这种规定根据工程机械的使用环境与保修类型、间隔时间的不同会做定期修改。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既能保证机械的使用效能,又能避免出现按期强制性修理的情况。在保证机械的良好技术状态的同时,也延长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3、维修的目的和性质。工程机械维修的目的在于使用一系列的技术方法排出机械故障,使机械保持良好的技术性及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耐用性,而不是单纯得定期对某些零件进行更换。新型材料与工艺结构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的整体性能大幅提高,维修工作中也要在新配置的基础上做到维修技术水平全面提高、建立快速高效维修机制的要求。
4、维修原则。工程机械的维修是一项技术性的活动,维修中要求分管不同部分工作的技術人员对机械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工程机械维修的首要原则是保证机械的耐用性与可靠性达到要求,其次是最大程度的降低消耗成本。
二、建筑机械维修之中存在的问题
想要提高建筑机械的使用效率以及使用寿命,就必须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主要的来讲,现今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当中主要存在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重用轻养。在部分企业当中,其相关人员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维修方面的认识不足,没有达到相应的重视程度,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会出现设备带病工作或者是超限磨损等情况,特别是忽视了建筑机械设备所必须的维护以及保养工作,而其最终的结果也就是是设备的故障增加,进而导致其相应的使用寿命缩短,不仅增加了建设工程的成本,还降低了经济效益。
2、重修轻改。对于一些较为落后的建筑机械设备,往往都是进行反复的修理,但是却没有进行必要的改造,这样不仅会导致维修费用的增加,并且还难以恢复其设备相关的原始性能以及使用的精准度,可谓是得不偿失。更加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很好的补偿相关的损失费用,并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之上阻碍技术的进步,不能适应现今生产发展的相关需求。
3、维修的条件较差。现今建筑机械的维修,仍然是处于手工作业的阶段,这一方式已经比较的落后,其中存在有质量较差、工期长并且费用较高等多方面的问题,并且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4、配件缺乏。这一点内容在现今的建筑机械设备维修管理当中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之上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在施工企业当中,设备的流动性比较大,有时候会因为零件没有库存,再加上交通以及市场的缘故,不能及时的采购相关的部件,这样就延长了建筑机械的停机时间,使工程建设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5、机械设备的力量不足。进口的设备以及国产的设备现今不断的增多,相应的更新也在增加,对于其相关的设备操作、管理以及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也需要进行提升,但是在现有的环境之下,相关的技术人员不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之上造成设备维修管理较为滞后的局面,没有适应现代化机械设备管理维修的要求。
三、改善建筑机械维修工作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建立配套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机制。设立专职的维修管理部门,设置各职能岗位,挑选项目设备管理经验丰富的工程管理人员出任管理职位,挑选合适的维修技术人员,注重技术团队的技术培训和实际检查;建立分工明确的责任制管理模式,分离建筑机械的设备采购、维修和管理权利;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对日常的设备维修工作进行规划和验收,责任到人,奖罚机制明确。
2、规范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进程。建筑机械的维修管理技术含量高,且操作繁杂,针对这一特性,应当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技术操作条例,对于维修操作、保养流程以及配件使用管理等方面量化技术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对于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出台详细的技术参考,明确更换时间点以及更换设备的技术指标。同时对于大型成套设备,采取定期排查、维护、保养和部件升级,坚持预防为本的保修方针,严格规定保修步骤、指定保修责任人员,并严把验收关,做到维修到件,监守到人,量化考核明细,保障维修效率。
3、提高维修管理团队的技术水平。维修管理技术人员是建筑机械维修保养的实际操作人员,他们的技术手段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维修保养质量上面,因此,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维修管理团队显得尤为重要。从人员招聘入手,遴选建筑机械维修经验丰富的专业维修人员,针对已有建筑机械的技术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岗位培训,强化维修技术水平。对维修操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维修质量。
4、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针对不同种类、不同型号的建筑机械,建立它们的技术参数档案。对于设备采购、配件出入等技术环节进行技术特性的整理、分析和入档,建立专职的技术档案管理部门,对于历次维修过程进行相应的记录整理,做好设备的“病史”记录,为接下来的设备保养大修、更新换代提供技术参考。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系统,规范档案流程,减少维修技术查询的消耗,大大提高维修管理的实际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对现今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的方案,根据具体的措施进行实际的解决和处理,保证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也保证了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迪,对建筑机械维修改进措施与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工程与档案管理,2008(6)
[2]潘妹,建筑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实践探讨[J],建筑科学,2013(3)
[3]刘永雄,建筑机械的维修与安全管理[J],广东建材,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