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为下旬刊“杂说教育”专栏写稿,心中颇为惶恐,我的受教育过程一半是在“文革”期间,及至恢复高考,已是初中在读,可自己依然是懵懵懂懂,满脑子的打打杀杀,又受时代影响,偏科严重,而且幡然悔悟又不够及时,结果连个大学也没考上,受了两年职业教育,就参加革命工作了。
对于学校教育的有关问题,我实在没有资格说话,能说的仅限于文科上的“如何作文”是比较正面的,这个我一直在学校里得宠,其实无非是在大家都不读书的年代里,我多读了一点点书而已。現在回头看,也没有什么高级读物,眼界窄得很;再一个是数学,就比较负面了,这是我悔恨一生的一件事,实在是愚不可及。数学是人类追求确定知识的基础,我当时以为是“算账”,不学也罢,可见格局、胸怀之狭隘。
我坦陈自己在这个时代基本沦为了“半文盲”,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成为“坏人变老了”的那种人,这得益于我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父母都是老实人,虽说缺乏点趣味,但是正直、朴实。
在西方社会里,心灵问题是交给教堂的,我们这里不兴这个。我们小时候学校就要把我们教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家长都忙着“抓革命,促生产”,也很少有机会和心情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切交给了学校,可是我也眼看着身边的好多小伙伴未及成年就进了少管所或是成年后身居要职,而进了监狱。我们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事实上却也不能事事都推到时代身上,自己却置身事外,毫无责任。
我想来想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是承担着不一样的功能。
学校教育主要的还是在知识的领域,鉴于家长们知识水准不一,很难在各个领域全面指导孩子,这部分教育内容只能交给学校。但是有关人格和心灵养成,学校却不是长项。坦率地说,我觉得学校在这个方面是失败的,学校教育过于同质化,除非你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但这个只能靠运气,不是必然结果。学校一般过于讲大道理,太过空洞,在校或也有效,但是我们毕竟处在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中的一个阶段,这是亘古未有的变局,尘埃尚未落定,社会却瞬息万变。孩子们一旦走向社会,其空洞处立即显现出来,不假时日,即破灭如幻影。
学校教育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但这种主旨实在是太过功利,有用、没用实在不是今天谁能说了算的,也是难以界定的。其实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养成一个具有完备人格的个人。人不是机器,如果把孩子按照“有用”的思路去教育,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未来悲催可期,就“有用”而言,个体的人比不上电脑和机器人。
不要说百年回顾,就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还很不完善,孩子们将来即使很努力,也未必就必然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承认,他要承受多少委屈和打击我们难以预料,这会不会带来反社会人格?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无论顺利还是不顺利,内心总有一块地方保存着一份柔软和温情,心情大恶不见得没有,但也只是一时之忿,总会平复下来,心中不留太多的阴影。这听上去像是最低的底线,实则想做到并不易。
这些方面,学校教育就不及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学校教育有所不同,不需要上课,但事事处处又都是在上课,孩子越小,就越是这样。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要明事理,家长看问题的格局虽然不能决定孩子将来的格局,但影响还是很大的。家长不一定要给孩子讲大道理,大道理留给学校讲吧,家长要告诉孩子的是常识真理,是人生经验,是悲天悯人,是善待生命,是抱有同情心看问题的眼光,是独立思考的权利,最好别轻易嘲笑孩子,别遇到孩子犯了错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容分辩。但是也千万别纵容孩子,要知道到了社会上,没人有耐心这样宽容你家宝贝,你越是宽纵,将来这孩子在社会上遭难越多,这和你的期望恰恰相反。
孩子们的发展未必符合我们的心愿,家长在这等事情上要有度量,是你想让孩子当钢琴家他就能当上吗,这要看孩子的天赋以及他是不是喜欢。孩子要是不喜欢,或是天资不够,逼迫是没用的,只能导致孩子心灵的扭曲,得不偿失。
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却不是私产,孩子终究要成为社会人的,他是这个社会的组成,给社会提供一个有益的人比提供一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有用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所了解的用,有益则不一定,也许我们根本就看不透,看似无用,实有大用。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丰富孩子的内心,让他学会接受挫折,勇于面对困难,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善待动物,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学会不盲从,保持内心的独立。学会享受孤独,学会谦逊做人。至少做到人畜无害吧。
能做到人畜无害,其实就很好,孩子将来是不是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那得看他的机缘和才情了。那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说了那么多,感觉还是挺符合这个专栏的名称的,杂说嘛,就是什么都说说,教育本身就很复杂,把孩子教育好,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听闻编辑说,要改版了!但我想,无论如何去改,教育的初心不会改变,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想,接下来的改版刊物和专栏,会更加深刻地去讨论这个话题。
祝改版成功!
对于学校教育的有关问题,我实在没有资格说话,能说的仅限于文科上的“如何作文”是比较正面的,这个我一直在学校里得宠,其实无非是在大家都不读书的年代里,我多读了一点点书而已。現在回头看,也没有什么高级读物,眼界窄得很;再一个是数学,就比较负面了,这是我悔恨一生的一件事,实在是愚不可及。数学是人类追求确定知识的基础,我当时以为是“算账”,不学也罢,可见格局、胸怀之狭隘。
我坦陈自己在这个时代基本沦为了“半文盲”,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成为“坏人变老了”的那种人,这得益于我原生家庭的影响。我父母都是老实人,虽说缺乏点趣味,但是正直、朴实。
在西方社会里,心灵问题是交给教堂的,我们这里不兴这个。我们小时候学校就要把我们教育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家长都忙着“抓革命,促生产”,也很少有机会和心情关注子女的教育问题,一切交给了学校,可是我也眼看着身边的好多小伙伴未及成年就进了少管所或是成年后身居要职,而进了监狱。我们可以说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但事实上却也不能事事都推到时代身上,自己却置身事外,毫无责任。
我想来想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是承担着不一样的功能。
学校教育主要的还是在知识的领域,鉴于家长们知识水准不一,很难在各个领域全面指导孩子,这部分教育内容只能交给学校。但是有关人格和心灵养成,学校却不是长项。坦率地说,我觉得学校在这个方面是失败的,学校教育过于同质化,除非你遇到了一个好老师,但这个只能靠运气,不是必然结果。学校一般过于讲大道理,太过空洞,在校或也有效,但是我们毕竟处在社会转型的大时代中的一个阶段,这是亘古未有的变局,尘埃尚未落定,社会却瞬息万变。孩子们一旦走向社会,其空洞处立即显现出来,不假时日,即破灭如幻影。
学校教育是要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有用的人,但这种主旨实在是太过功利,有用、没用实在不是今天谁能说了算的,也是难以界定的。其实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养成一个具有完备人格的个人。人不是机器,如果把孩子按照“有用”的思路去教育,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未来悲催可期,就“有用”而言,个体的人比不上电脑和机器人。
不要说百年回顾,就近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做家长的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知道,我们的社会还很不完善,孩子们将来即使很努力,也未必就必然能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承认,他要承受多少委屈和打击我们难以预料,这会不会带来反社会人格?这是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都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无论顺利还是不顺利,内心总有一块地方保存着一份柔软和温情,心情大恶不见得没有,但也只是一时之忿,总会平复下来,心中不留太多的阴影。这听上去像是最低的底线,实则想做到并不易。
这些方面,学校教育就不及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学校教育有所不同,不需要上课,但事事处处又都是在上课,孩子越小,就越是这样。所以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要明事理,家长看问题的格局虽然不能决定孩子将来的格局,但影响还是很大的。家长不一定要给孩子讲大道理,大道理留给学校讲吧,家长要告诉孩子的是常识真理,是人生经验,是悲天悯人,是善待生命,是抱有同情心看问题的眼光,是独立思考的权利,最好别轻易嘲笑孩子,别遇到孩子犯了错就不分青红皂白,不容分辩。但是也千万别纵容孩子,要知道到了社会上,没人有耐心这样宽容你家宝贝,你越是宽纵,将来这孩子在社会上遭难越多,这和你的期望恰恰相反。
孩子们的发展未必符合我们的心愿,家长在这等事情上要有度量,是你想让孩子当钢琴家他就能当上吗,这要看孩子的天赋以及他是不是喜欢。孩子要是不喜欢,或是天资不够,逼迫是没用的,只能导致孩子心灵的扭曲,得不偿失。
孩子虽然是你生的,但却不是私产,孩子终究要成为社会人的,他是这个社会的组成,给社会提供一个有益的人比提供一个有用的人,更有价值。有用是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所了解的用,有益则不一定,也许我们根本就看不透,看似无用,实有大用。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尽量丰富孩子的内心,让他学会接受挫折,勇于面对困难,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善待动物,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学会不盲从,保持内心的独立。学会享受孤独,学会谦逊做人。至少做到人畜无害吧。
能做到人畜无害,其实就很好,孩子将来是不是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那得看他的机缘和才情了。那不是我们能说了算的。
说了那么多,感觉还是挺符合这个专栏的名称的,杂说嘛,就是什么都说说,教育本身就很复杂,把孩子教育好,更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听闻编辑说,要改版了!但我想,无论如何去改,教育的初心不会改变,教育的初心是什么?我想,接下来的改版刊物和专栏,会更加深刻地去讨论这个话题。
祝改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