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治疗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5周岁,其中30例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设定为A组,另外30例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设定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B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1.6±1.2)d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组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均无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并发症。其中A组远期发生1例假体松动并发症,B组发生1例髋臼磨损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优点,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科研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良好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
随着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类寿命也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动作迟缓、反应能力下降,骨量丢失严重,轻微的外力很容易引起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是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发生退变、骨脆性增加等具有密切关系[1]。股骨颈骨折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关节肿胀及功能障碍等,较为严重的是骨折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例如骨折后断端移位严重、骨折愈合能力较差、骨折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治疗该病的临床方式主要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术等,其中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文介绍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6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5周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分为A、B两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组;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致伤原因:走路跌倒摔伤30例,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两组入选的性别、年龄、Garden分型及一般合并症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對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不能承受手术的、同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创伤、关节结核及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排除在外。
1.2 治疗方法
A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位,应用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逐层切开各层组织后切除关节囊,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软骨后放置大小合适的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保持人工髋臼前倾10°~15°,外展角40°~45°;术后放置负压引流48h,术后常规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B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侧位,应用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显露关节囊后做T型切开,沿股骨小转子上方1.5cm左右截骨,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骨赘及软组织,整理股骨残端,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将骨水泥置入假体柄中,保持前倾15°,髋臼复位放置负压引流48h。术后3天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2年,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项目分为疼痛(4分)、关节功能(18分)、关节运动(5分)、行走能力(3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分析对比
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A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股骨颈解剖的特殊性,骨折之后的血液循环被破坏,导致骨折部位愈合能力大大下降,出现骨折部位不愈合和后期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一种致命的打击,患者惧怕手术,通常采用保守卧床的方式治疗,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并发症也随之增多,预后极差,据报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年死亡率高达8%~36%。因此,早期下床恢复患者行走,可以有效的避免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后仍需卧床,早期下床活动还会造成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导致手术失败。一期股骨头置换术已经证实比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恢复活动,而且科研有效的降低远期并发症,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也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对于选择哪一种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半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假体难与骨性髋臼相匹配,应力集中在髋臼负重区,时间久之容易磨损髋臼引起髋臼疼痛。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短于A组,而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B组,且远期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B组。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两种术式各有优势,临床上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使病人更快更安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孙辉,臧学慧,高立华,等.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536-8541.
[2]宋维海,余华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3):50-52,55.
[3]彭笳宸,李安余,吕国庆,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76-3177.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临床疗效
随着生活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人类寿命也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也随之而来。老年人动作迟缓、反应能力下降,骨量丢失严重,轻微的外力很容易引起髋部骨折,最为常见的是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颈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髋周肌肉群发生退变、骨脆性增加等具有密切关系[1]。股骨颈骨折主要表现为髋部疼痛、关节肿胀及功能障碍等,较为严重的是骨折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并发症,例如骨折后断端移位严重、骨折愈合能力较差、骨折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治疗该病的临床方式主要有内固定和关节置换术等,其中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本文介绍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60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65周岁;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分为A、B两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组;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致伤原因:走路跌倒摔伤30例,交通事故20例,高处坠落伤10例,两组入选的性别、年龄、Garden分型及一般合并症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對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不能承受手术的、同时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创伤、关节结核及病理性骨折的患者排除在外。
1.2 治疗方法
A组: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侧位,应用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逐层切开各层组织后切除关节囊,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软骨后放置大小合适的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保持人工髋臼前倾10°~15°,外展角40°~45°;术后放置负压引流48h,术后常规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B组: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侧位,应用硬膜外麻醉,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显露关节囊后做T型切开,沿股骨小转子上方1.5cm左右截骨,取出股骨头,清理髋臼内骨赘及软组织,整理股骨残端,选择合适的髋臼假体,将骨水泥置入假体柄中,保持前倾15°,髋臼复位放置负压引流48h。术后3天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2年,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Harris评分项目分为疼痛(4分)、关节功能(18分)、关节运动(5分)、行走能力(3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Harris评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低于70分为差[2]。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分析对比
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2 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A组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于股骨颈解剖的特殊性,骨折之后的血液循环被破坏,导致骨折部位愈合能力大大下降,出现骨折部位不愈合和后期出现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老年股骨颈骨折对患者一种致命的打击,患者惧怕手术,通常采用保守卧床的方式治疗,随着卧床时间的延长,并发症也随之增多,预后极差,据报道,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年死亡率高达8%~36%。因此,早期下床恢复患者行走,可以有效的避免卧床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目前,临床上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包括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后仍需卧床,早期下床活动还会造成骨折部位再次移位,导致手术失败。一期股骨头置换术已经证实比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床恢复活动,而且科研有效的降低远期并发症,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也被广大的患者所接受。然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为全髋和半髋关节置换,对于选择哪一种术式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半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但半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假体难与骨性髋臼相匹配,应力集中在髋臼负重区,时间久之容易磨损髋臼引起髋臼疼痛。
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上述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结果显示B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短于A组,而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B组,且远期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优于B组。说明两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效方法,两种术式各有优势,临床上需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法,使病人更快更安全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孙辉,臧学慧,高立华,等.全髋关节置换与人工股骨头置换修复老年股骨颈骨折:18个月随访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53):8536-8541.
[2]宋维海,余华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3):50-52,55.
[3]彭笳宸,李安余,吕国庆,等.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6):3176-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