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溃疡病症变化。结果:研究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0.0%,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60.0%,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
【关键词】消化系统溃疡;兰索拉唑;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45-02
消化系统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左右[1],消化系统溃疡多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具体表现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兰索拉唑作为消化系统溃疡临床治疗常用药,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具有科学的药效机制[2]。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病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系统溃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2.6±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为(44.0±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哈尔滨松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60201)治疗,每次剂量为20mg,每日晨起用药。研究组患者行兰索拉唑(海南益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60301)治疗,每次剂量为30mg,每日清晨口服用药。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一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期间着重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3]: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状况及溃疡状况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病症明显缓解,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及溃疡部位基本愈合或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各种临床病症无明显变化,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及溃疡部位病变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经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经X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60.0%(24/40),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20(50.0) 17(42.5) 3(7.5) 37(92.5)
对照组 40 15(37.5) 15(37.5) 10(25.0) 30(75.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系统溃疡具体包括食管以下、胃部及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等部位胃黏膜出现的溃疡性病症[4]。临床研究发现,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时胃内部环境改变后极易发生幽门楼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见消化系统溃疡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胃酸分泌抑制与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当前,消化系统溃疡临床上多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多样,药效不一。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治疗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达90%,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提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较佳,具有安全、见效快等优势,但是奥美拉唑对胃黏膜组织血流状况改善无显著疗效。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抑酸剂,可阻断胃黏膜壁细胞中H+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内环境,起到治疗胃黏膜溃疡的效果。临床实践证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安全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高,血药浓度的提升保证药效更为持久。本文研究发现,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更有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刚.用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5(02):572-573.
[2]李莉.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34(31):78-79.
[3]陈辉.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4,19(02):45-46.
[4]周海燕,刑伟斌.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1,21(07):67-68.
[5]陈祖达.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05):116-116,118.
【关键词】消化系统溃疡;兰索拉唑;疗效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145-02
消化系统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多发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0%左右[1],消化系统溃疡多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部位,具体表现为慢性、周期性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兰索拉唑作为消化系统溃疡临床治疗常用药,是一种新型的胃酸分泌抑制剂,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具有科学的药效机制[2]。本文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了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病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系统溃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23-65岁,平均年龄为(42.6±2.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22-64岁,平均年龄为(44.0±2.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奥美拉唑(哈尔滨松鹤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60201)治疗,每次剂量为20mg,每日晨起用药。研究组患者行兰索拉唑(海南益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060301)治疗,每次剂量为30mg,每日清晨口服用药。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一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期间着重观察患者病症变化及用药后不良反应。
1.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3]: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状况及溃疡状况基本消失;有效:患者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病症明显缓解,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及溃疡部位基本愈合或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各种临床病症无明显变化,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炎症及溃疡部位病变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记作(均值±标准差),经t检验,计数资料记作百分数形式,经X2检验,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率为37.5%,总有效率为75.0%,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比较研究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90.0%(36/40),对照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为60.0%(24/40),研究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研究组 40 20(50.0) 17(42.5) 3(7.5) 37(92.5)
对照组 40 15(37.5) 15(37.5) 10(25.0) 30(75.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出现2例轻度腹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消化系统溃疡具体包括食管以下、胃部及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等部位胃黏膜出现的溃疡性病症[4]。临床研究发现,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同时胃内部环境改变后极易发生幽门楼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见消化系统溃疡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胃酸分泌抑制与胃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当前,消化系统溃疡临床上多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多样,药效不一。
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治疗显效率为50.0%,总有效率为92.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高达90%,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疗效明显优于奥美拉唑。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5],提示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作用较佳,具有安全、见效快等优势,但是奥美拉唑对胃黏膜组织血流状况改善无显著疗效。兰索拉唑是一种新型抑酸剂,可阻断胃黏膜壁细胞中H+通过,减少胃酸分泌,改善胃内环境,起到治疗胃黏膜溃疡的效果。临床实践证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安全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高,血药浓度的提升保证药效更为持久。本文研究发现,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更有优势,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建刚.用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5(02):572-573.
[2]李莉.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34(31):78-79.
[3]陈辉.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不良反应分析[J].北方药学,2014,19(02):45-46.
[4]周海燕,刑伟斌.西咪替丁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北方药学,2011,21(07):67-68.
[5]陈祖达.兰索拉唑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05):116-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