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讨论是教学中最活跃的步骤,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就得努力掌握三个基本功:推敲功、指引功、应变功。
【关键词】思维质量 思维训练 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5-01
课堂讨论是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步骤,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堂讨论在教学工作中都是普遍存在着的。尤其是小学的课堂讨论,更有其特殊性,小学生年龄小,文化低,生活经历简单,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差,因此课堂讨论中,老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就显得更为重要。老师组织好了,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独立思考,人人抢着发言,就能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如果老师组织不好,课堂讨论就会死气沉沉,学生们不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回答问题,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目的。通过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结合本人组织课堂讨论的做法,笔者认为,要组织好小学生课堂讨论,老师必须具备“三功”:推敲功、指引功、应变功。
1、推敲功
所谓推敲功,就是反复琢磨,反复思考。课堂讨论中首要因素是“提问”,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质疑点,对提出的问题,要反复琢磨,反复思考。多方推敲,一是看“问题”是否围绕教学目的;二是看“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和能力是否相符;三是看“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学生就难以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去讨论,其结果只能是教师徒劳无功,学生索然无味。
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所谓揣摩,就是思考推求之意。思考推求,不是凭空进行,而应以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为依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关键点和易错的地方,精心设疑,提出生动曲折,而且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还给课堂增添了无穷活力。例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她提出“课题中的‘借’字可以改为‘骗’字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箭的,可以用‘骗’字。”有的学生说:“火烧赤壁时,诸葛亮把全部箭还给了曹丞相,这叫有借有还。还是用‘借’字好。”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感觉到还是用“借”字好。学生在讨论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领悟了文章的中心。可见,要取得课堂讨论的效果善推敲、细推敲、会推敲,精心设计“问题”是关键。
2、指引功
所谓指引,就是指方向,引路子,俗语称之为“点拨”,指引是教师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又一重要基本功。教师要求讨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不可避免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可行的见解或回答的内容比较肤浅。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点拨,就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学生的见解不合理,此时教师不能肯定的告诉他:“你说得不对。”应把这个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理由,这样答错的学生会集中注意力继续思考。指引好课堂讨论,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指引思路。有时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此时,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的思路,使孩子们知道如何去回答问题。二是指引方向,引导学生从那几个方面去回答问题,就是指引方向。三是指引方法。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肤浅,不能深入的理解主旨。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伯父说:‘我的记性可比你的好多了。’他的小侄女听了为什么会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一个学生说:“因为小侄女认为伯父比她的记性好,所以自己很羞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显然这样的回答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对此该教师并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同时,给予了巧妙的指引,“你好好想一想,有的时候你写作业乱时,老师会拿出一份特别工整的作业给你看,会对你说,看这份作业写得多棒,你能写出这样的作业吗?老师表扬这个同学写得好的同时,还包含着什么意思?”这可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说,“我知道,老师其实在批评我写作业马虎。对了,鲁迅先生的话也包含着批评的意思,他的小侄女听出来了,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此教师又因势利导,“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批评,而是这样含蓄呢?”于是一个和蔼可亲,关心下一代的形象通过课堂的集体讨论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寻到最佳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质量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指引工作,使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对教材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3、应变功
所谓应变就是能够应付各种突发事情,未预测性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有些问题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未预测到的。教师必须具备解决“非预期性”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使教学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力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还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我在教学达到尾声时,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课文之后,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很多同学的答案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不爱惜生命的人。”他的回答令我和同学们诧异,但我的诧异迅速地转化为了兴趣,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假如鲁迅先生爱惜自己的身体,科学的安排作息,就不会那么早就去世,这样就能写更多的作品来抨击旧社会。我真的很高兴,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吗?这个问题如果我引导好了会使鲁迅先生的形象再度升华,深思片刻之后我问这名学生:“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劳动人是怎样生活的?”他说,很苦很悲惨,我又问他,那么当时的革命者受到什么待遇呢?他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是我又借机提出: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科学的安排作息,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由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推敲、指引、应变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三对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项基本功。其中,“推敲”是组织课堂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细推敲才能巧提问,才能使课堂讨论有一个好的开端。而“指引”是课堂讨论的中间环节,它上接“推敲”下联“应变”,没有“指引”课堂讨论就不可能正常、顺利、健康的进行下去。“应变”则是课堂讨论的深入和深化,是对“推敲”、“指引”的升华,是最终实现课堂讨论效果的根本保证和途径。可见,细推敲、巧指引、灵应变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样的功底,你的教学能不精彩吗?
c
【关键词】思维质量 思维训练 因势利导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75-01
课堂讨论是教学工作中的必要环节,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的步骤,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堂讨论在教学工作中都是普遍存在着的。尤其是小学的课堂讨论,更有其特殊性,小学生年龄小,文化低,生活经历简单,独立思考和理解能力差,因此课堂讨论中,老师的组织、引导、启发就显得更为重要。老师组织好了,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人人独立思考,人人抢着发言,就能达到课堂讨论的目的和效果。如果老师组织不好,课堂讨论就会死气沉沉,学生们不知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回答问题,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目的。通过学习优秀老师的经验,结合本人组织课堂讨论的做法,笔者认为,要组织好小学生课堂讨论,老师必须具备“三功”:推敲功、指引功、应变功。
1、推敲功
所谓推敲功,就是反复琢磨,反复思考。课堂讨论中首要因素是“提问”,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质疑点,对提出的问题,要反复琢磨,反复思考。多方推敲,一是看“问题”是否围绕教学目的;二是看“问题”与学生的实际和能力是否相符;三是看“问题”的难易程度,问题过难,学生就难以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百思不得其解。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去讨论,其结果只能是教师徒劳无功,学生索然无味。
教育家叶圣陶说:“宜揣摩何处为学生所不易领会,即于其处提出问题。”所谓揣摩,就是思考推求之意。思考推求,不是凭空进行,而应以掌握教材和了解学生为依据。在组织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关键点和易错的地方,精心设疑,提出生动曲折,而且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还给课堂增添了无穷活力。例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时,她提出“课题中的‘借’字可以改为‘骗’字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说:“诸葛亮是用欺骗的手段得到箭的,可以用‘骗’字。”有的学生说:“火烧赤壁时,诸葛亮把全部箭还给了曹丞相,这叫有借有还。还是用‘借’字好。”同学们通过分析、比较,感觉到还是用“借”字好。学生在讨论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领悟了文章的中心。可见,要取得课堂讨论的效果善推敲、细推敲、会推敲,精心设计“问题”是关键。
2、指引功
所谓指引,就是指方向,引路子,俗语称之为“点拨”,指引是教师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又一重要基本功。教师要求讨论的问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不可避免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可行的见解或回答的内容比较肤浅。教师面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引导、点拨,就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学生的见解不合理,此时教师不能肯定的告诉他:“你说得不对。”应把这个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别的学生指出错误的理由,这样答错的学生会集中注意力继续思考。指引好课堂讨论,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指引思路。有时老师提出问题后,同学们“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此时,老师应引导孩子们的思路,使孩子们知道如何去回答问题。二是指引方向,引导学生从那几个方面去回答问题,就是指引方向。三是指引方法。有的学生回答问题肤浅,不能深入的理解主旨。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伯父说:‘我的记性可比你的好多了。’他的小侄女听了为什么会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一个学生说:“因为小侄女认为伯父比她的记性好,所以自己很羞愧,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显然这样的回答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实质,对此该教师并没有简单的否定,而是在肯定的同时,给予了巧妙的指引,“你好好想一想,有的时候你写作业乱时,老师会拿出一份特别工整的作业给你看,会对你说,看这份作业写得多棒,你能写出这样的作业吗?老师表扬这个同学写得好的同时,还包含着什么意思?”这可是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说,“我知道,老师其实在批评我写作业马虎。对了,鲁迅先生的话也包含着批评的意思,他的小侄女听出来了,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此教师又因势利导,“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直接批评,而是这样含蓄呢?”于是一个和蔼可亲,关心下一代的形象通过课堂的集体讨论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寻到最佳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思维质量的过程,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指引工作,使学生加深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对教材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3、应变功
所谓应变就是能够应付各种突发事情,未预测性问题的能力。课堂讨论是一个动态的复杂过程。课堂上,几十个头脑在思索,各有各的见解,有些问题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未预测到的。教师必须具备解决“非预期性”教学问题的能力,以使教学顺利进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你的注意力的将不是关于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向它攀登。还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我在教学达到尾声时,让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完课文之后,你认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很多同学的答案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是有一个学生却说:“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不爱惜生命的人。”他的回答令我和同学们诧异,但我的诧异迅速地转化为了兴趣,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说,假如鲁迅先生爱惜自己的身体,科学的安排作息,就不会那么早就去世,这样就能写更多的作品来抨击旧社会。我真的很高兴,追求思维训练的高质量不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努力的方向吗?这个问题如果我引导好了会使鲁迅先生的形象再度升华,深思片刻之后我问这名学生:“鲁迅先生所处的年代,劳动人是怎样生活的?”他说,很苦很悲惨,我又问他,那么当时的革命者受到什么待遇呢?他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于是我又借机提出:鲁迅先生为什么不科学的安排作息,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呢?一石击起千层浪,同学们回答问题的热情立刻被调动了起来,这节课由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推敲、指引、应变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三对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它们是由低级到高级的三项基本功。其中,“推敲”是组织课堂讨论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细推敲才能巧提问,才能使课堂讨论有一个好的开端。而“指引”是课堂讨论的中间环节,它上接“推敲”下联“应变”,没有“指引”课堂讨论就不可能正常、顺利、健康的进行下去。“应变”则是课堂讨论的深入和深化,是对“推敲”、“指引”的升华,是最终实现课堂讨论效果的根本保证和途径。可见,细推敲、巧指引、灵应变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必备的基本功,有了这样的功底,你的教学能不精彩吗?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