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加国先生是一位执著热爱传统书法的名家。他的作品由文化部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编辑《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书法名家林加国作品专辑》,作为唯一向党的十七大献礼的珍贵礼品。曾被评为“98全国百杰书画家”,“世纪功勋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他的书法作品受到海内外普遍好评,被国内外很多领导人、博物馆、美术馆等广泛收藏,在潍坊国际碑林建有“林加国艺术园”。
在国内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纷纷趋利于浮躁的文化艺术功利得失,世俗地将一个人取得经济效益能力当成衡量其才华能力标准的时候。普通人很难想象林加国这样的部队中层领导干部,竟然会是一位长期甘于寂寞清贫,执著地热爱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艺术几十年,成为取得众多可喜成绩的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在普通人看来似乎很容易做到,因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迅速地完成一幅作品。其实,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书家没有10年及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练就出过硬的书写功夫,绝对达不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从林加国的作品笔画的特色上,可以看出书家的学识、气质、修养、情操和胆略力度的美感。
林加国先生学习书法走的是一条喜爱、欣赏、临习,融会贯通的创新发展之路。他从楷书入门,临习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古代名家书体,做到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其原有的形态风格。当社会上很多人对各种虚名津津乐道时,他却始终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楷书作品,是林加国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其字形端正,墨色饱和,行笔稳健不露锋芒俗态,撇划自然多变,结构疏密有致,笔法遒劲有力,格调高雅质朴,古韵敦实雄健。他书写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行书作品,不仅在书风上承传王羲之《兰亭序》的风味,还做到不在字体笔形上的浅表神似,而是在书法墨络上,学习王羲之舒展贯通的笔意气韵,糅和王献之、米芾的洒脱厚实神逸,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天下第一行书”的原有形态模式,融会自己领悟楷书的厚实端庄,情感流畅的意趣。其中“楚山”两个字的轻重起伏笔力,“寒”、“雨”、“客”、“友”等字的舒展俊秀,以及“江”和“洛”字的三点水偏旁部首的自然变化,众多字体和全篇作品的贯通神韵功力,令人在观赏中称奇叫好,回味无穷。近作“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在原有书体基础上,又糅和了颜体的骨力,并掺和了少量隶篆的笔意,饱和的浓墨,劲健的笔力,苍劲的风骨,彰显出一种历经五千年文明风雨沧桑洗礼的正气壮实和阳刚大美之气的神韵。
书艺的长进来自书家专注的痴迷追求,书体的神逸源于长期置身于翰墨飘香。我反复阅读林加国的书法作品,只见一幅幅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内容,相同的书体;上百幅气韵贯通、一气呵成的精美书法艺术作品,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群翰墨高手的碑林之间。
几十年来,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书法艺术,擅长草书,笔下的楷书、行书、隶书与篆书作品同样不同凡响。他书写的篆书作品不是很多,笔下赵翼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篆书作品,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雅趣。枯润笔画得自然天趣,布局和谐显多姿变化,结构严谨呈遒丽风韵,形态灵动展生机勃勃。作品上那种灵动活泼的情趣,表达出书家内心探索古风墨韵的无限活力。笔下“群龙戏海,众鹤游天”,将隶书与篆书糅和一体,或藏锋厚实,墨韵敦厚朴拙;或出锋枯涩,斑驳古朴,蕴含世事沧桑。他书写的“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篆书作品,源于石鼓文,却没有局限在石鼓文细腻的文风上,把自己领悟古代篆书与隶书碑林石刻的厚重意趣融会在篆体上,巧妙拓展出“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的崭新篆书形态风貌。
(责任编辑:郝幸田)
在国内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纷纷趋利于浮躁的文化艺术功利得失,世俗地将一个人取得经济效益能力当成衡量其才华能力标准的时候。普通人很难想象林加国这样的部队中层领导干部,竟然会是一位长期甘于寂寞清贫,执著地热爱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艺术几十年,成为取得众多可喜成绩的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在普通人看来似乎很容易做到,因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够迅速地完成一幅作品。其实,台上3分钟,台下10年功。书家没有10年及数十年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练就出过硬的书写功夫,绝对达不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从林加国的作品笔画的特色上,可以看出书家的学识、气质、修养、情操和胆略力度的美感。
林加国先生学习书法走的是一条喜爱、欣赏、临习,融会贯通的创新发展之路。他从楷书入门,临习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古代名家书体,做到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其原有的形态风格。当社会上很多人对各种虚名津津乐道时,他却始终致力于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
曹操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楷书作品,是林加国的楷书代表作之一。其字形端正,墨色饱和,行笔稳健不露锋芒俗态,撇划自然多变,结构疏密有致,笔法遒劲有力,格调高雅质朴,古韵敦实雄健。他书写的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词行书作品,不仅在书风上承传王羲之《兰亭序》的风味,还做到不在字体笔形上的浅表神似,而是在书法墨络上,学习王羲之舒展贯通的笔意气韵,糅和王献之、米芾的洒脱厚实神逸,师古人而不拘泥于“天下第一行书”的原有形态模式,融会自己领悟楷书的厚实端庄,情感流畅的意趣。其中“楚山”两个字的轻重起伏笔力,“寒”、“雨”、“客”、“友”等字的舒展俊秀,以及“江”和“洛”字的三点水偏旁部首的自然变化,众多字体和全篇作品的贯通神韵功力,令人在观赏中称奇叫好,回味无穷。近作“华夏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在原有书体基础上,又糅和了颜体的骨力,并掺和了少量隶篆的笔意,饱和的浓墨,劲健的笔力,苍劲的风骨,彰显出一种历经五千年文明风雨沧桑洗礼的正气壮实和阳刚大美之气的神韵。
书艺的长进来自书家专注的痴迷追求,书体的神逸源于长期置身于翰墨飘香。我反复阅读林加国的书法作品,只见一幅幅相同的内容,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内容,相同的书体;上百幅气韵贯通、一气呵成的精美书法艺术作品,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群翰墨高手的碑林之间。
几十年来,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耕耘书法艺术,擅长草书,笔下的楷书、行书、隶书与篆书作品同样不同凡响。他书写的篆书作品不是很多,笔下赵翼诗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篆书作品,呈现出一派古朴的雅趣。枯润笔画得自然天趣,布局和谐显多姿变化,结构严谨呈遒丽风韵,形态灵动展生机勃勃。作品上那种灵动活泼的情趣,表达出书家内心探索古风墨韵的无限活力。笔下“群龙戏海,众鹤游天”,将隶书与篆书糅和一体,或藏锋厚实,墨韵敦厚朴拙;或出锋枯涩,斑驳古朴,蕴含世事沧桑。他书写的“浮舟沧海,立马昆仑”篆书作品,源于石鼓文,却没有局限在石鼓文细腻的文风上,把自己领悟古代篆书与隶书碑林石刻的厚重意趣融会在篆体上,巧妙拓展出“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采。”的崭新篆书形态风貌。
(责任编辑: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