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真有点茫然。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据这一理念,不再把"语文知识"作为一项单独的目标提出,而是将必要的语文知识分散到阅读和写作目标中,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并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课堂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在"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也谈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重视"情感教育"、"幽默教学"
天津南开的语文课堂充满着快乐幽默的教学氛围,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至于现在温总理谈到南开的语文教学,还说自己受益匪浅。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的。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授予鱼,不如授予渔;授予渔,不如授予欲"。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积极求知情感。需要说明的是新课标的人文性与以前大纲要求的文学性是不同的。
二、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字、词、句、段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运用,是积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有效的方法,并且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枉。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科学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失去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旁落,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正如教育先驱陶行知所说:"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教师不宜以讲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
四、不能强调人文教育和综合化教育,从而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和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这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而提出的。倡导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木。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不能只注重思想性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分析。
五、不能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教学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坚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因此现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应建立在阅读上。探究式学习可以尝试这样进行:(1)学生要有充足时间自主阅读。(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解决问题。(5)学生自我总结解决问题后的所得和体会,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6)能力迁移,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才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东西。
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改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争取有大的收获。(接上页)在不用时随时关闭,否则会造成小小的教学失误,影响教学过程。
四、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较之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习得,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用音乐辅助语文课堂就能从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乃至自身的素质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得以体现。语文课堂中有了音乐的巧妙结合,就如插上了飞扬远足的翅膀,一颗颗闪亮的童心将扑闪着音乐的翅膀,飞向语文更广阔的天空。
一、重视"情感教育"、"幽默教学"
天津南开的语文课堂充满着快乐幽默的教学氛围,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以至于现在温总理谈到南开的语文教学,还说自己受益匪浅。语文教学是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情感传递,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的。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调动自己的积极情感因素来激发培养学生积极情感,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的魅力。"授予鱼,不如授予渔;授予渔,不如授予欲"。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的积极求知情感。需要说明的是新课标的人文性与以前大纲要求的文学性是不同的。
二、强调基础知识的积累、阅读能力的提高。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中学语文教学"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字、词、句、段的学习,听、说、读、写的运用,是积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有效的方法,并且是对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能弊端的有力矫枉。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没有阅读、写作技能的提高,科学教育、审美教育等也就失去了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自主学习和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旁落,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正如教育先驱陶行知所说:"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道。教师不宜以讲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而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
四、不能强调人文教育和综合化教育,从而忽视学科特点,弱化教学重点。
根据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新的认识和定位,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和与其他课程的沟通,这是基于语文学科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而提出的。倡导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木。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不能只注重思想性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字、词、句、段、篇、章的学习、分析。
五、不能追求表面化的形式,忽视教学的核心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在这个前提下,新课程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当有助于这种方式的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坚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因此现今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合作应建立在阅读上。探究式学习可以尝试这样进行:(1)学生要有充足时间自主阅读。(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3)合作探究,教师适时指导。(4)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解决问题。(5)学生自我总结解决问题后的所得和体会,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6)能力迁移,举一反三。所以学生在此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才是一节课最有价值的东西。
语文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对新课程,我们既不能有惧怕思想,害怕自己不能适应,被新课改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改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我们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诚心接受,热情投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钻研新教材,敢于探索,努力实践,争取有大的收获。(接上页)在不用时随时关闭,否则会造成小小的教学失误,影响教学过程。
四、结束语
新课标下的小学教育,注重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是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而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该较之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应该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所应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其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习得,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而用音乐辅助语文课堂就能从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只要坚持不懈,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乃至自身的素质将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得以体现。语文课堂中有了音乐的巧妙结合,就如插上了飞扬远足的翅膀,一颗颗闪亮的童心将扑闪着音乐的翅膀,飞向语文更广阔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