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院学生处的干部,长期在基层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在与学生交流和接触中,我们发现,要想德育工作有所成效,关键在于学生的自我认识。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就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笔者将从感恩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文献综述
唐朝的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是一种感恩境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胡琼等说“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懂得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就会珍惜生命。”一个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还是一种自我行为,它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写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心灵上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行动。原四川团省委书记罗强演讲稿说到:“感谢是一种责任,需要我们勇于承担;感谢是一种义务,全靠我们自觉自愿;感谢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不计名利、没有抱怨;感谢是一种承诺,跨越时空、无比庄严。让我们伸出勤劳的双手,张开青春的臂膀,敞开智慧的心扉,在感谢的土壤里播撒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飞翔,在飞翔的天空中编织梦想。”
人们总结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招生规模的扩大,职院生源素质一定程度下降,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感恩”在学生心中淡薄,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感恩“基础”不扎实
当今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别人照顾比较多,社会生活阅历浅,普遍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个人意识突出、集体观念不足、感情易动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能力。
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学生多是80年末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现象非常突出。那种“一切以我为中心”,家中的“小太阳”,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的现象,一直延伸到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父母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淡漠,只知道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例如,国家近两年为了扶植发展职业教育,给了在校学生1000元-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国家出于关心、关怀,来补助学生。学院为了及时落实好国家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抽出专门负责办理手续。但由于办理手续需要一个过程,助学金一旦延迟发放,便会招来少数学生的不满。联系一些其他事例,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现在的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对国家的传统美德冲击非常大,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步入歧途,严重影响自身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感恩教育”在他们身上显得苍白乏力。
(三)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
招生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剧,这些造成学生遇到的困难增多,为了解决困难、缓解压力,部分学生认为,向家长伸手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学校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也不管国家为培养他们花费多大,应该怎样去报答。
(四)对制度变化理解上的偏差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了高校育人功能和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品质规范在高校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但我们有些教师和学生对新《规定》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对有些条款甚至断章取义,错误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中心。例如,对新《规定》解除了大学生在校期不准结婚的约束理解不准,管理上放松,结果出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这对学生影响很大,放松学习,思想混乱,使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按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感恩教育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说明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央2004年16号文件规定“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人文学科中应该加大感恩教育的板块,要继续坚持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模块,一定要按高职教育“教、学、做”要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感恩教育才会有生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提高认识,将感恩教育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抓管理,就是要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节日为重点,以感恩为目的的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感恩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教会学生去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首先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有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和愉悦。社会公益活动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例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18名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并号召全体师生捐款;举行校内活动:绿化校园,美化教室宿舍,修整道路、操场,卫生扫除等;举办校外公益活动:植树造林,救灾捐助,交通宣传,敬老助残等等。二是以小型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们体验恩情。通过话剧表演、现场辩论、真情演讲等活动,让大学生体味到什么是“恩”,哪些人、事、景、物是需要我们感谢和感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引导学生换个思维,感激曾经的“惨痛”。三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特别是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开展以“感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并拥有感恩之心。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感谢母亲养育之恩”,为母亲做一件贴心事。
(三)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感恩渗透力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故事、警语、谚语。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渗透;一是在全校开展每周一语感恩渗透。将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朗朗上口的语句,在校园大屏幕显示一周,让同学们熟悉记住,“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自然会增强感恩教育的渗透力。二是开展讲古时候感恩故事忆感诗词比赛。例如,郭居敬《二十四孝图》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孟郊《游子吟》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三是高院校要深入研究感恩文化,组织专门研究队伍,设计专题,开展对感恩文化的研究,要创办感恩刊物,在诸多的刊物当中还没有一个感恩刊物,要学习国外的做法。例如,以色列政府为了教育其国民不忘中国人民的恩惠,把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的杀害历史事实写进他们的教材之中;美国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韩国的感恩节是8月15日。在全国没有规定的时候,学院应该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作为感恩节,让我们想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怎么去感谢他们。感恩老师、感恩学校,从而升华到感恩祖国,将埋在心底的“感谢”两个字说出来。
(四)建立大学生的感恩行为考核制度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感恩是当代大学生最珍贵的品质之一。高职院校应把孝敬父母作为考核大学生在学校的品行的重要指标,在学生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都要有父母亲给他们写的“孝顺鉴定”情况,将感恩变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这种“强制”手段,会让学生常常想起感恩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向父母提出写证明的时候,本身就会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而父母也正好可以提出孩子过去的不当行为,或者对他们提出希望,从而使得他们有一种警觉,或者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来孝顺父母。
(五)利用国家助学金等颁发活动,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
国家助学金资助高职生,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极其重视这项工作,利用政策宣传和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突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国家助学金,不仅惠泽每一个高职生,更重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2008年,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7%的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资助,人数和金额都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处、团委联合开展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发放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主要有感恩教育主题座谈会、感恩承诺签名、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院团委、学生会则组织专题宣传,对广大学生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使高职生在受资助的同时,体会国家政策的优惠,感知党和政府力推职业教育的发展,立志通过在校的学习与训练,在走上求职的岗位时,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或技能服务企业,回报社会。
总之,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培养出跟着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素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帮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佘俭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M].高教出版社,2001.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钱立群等.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文献综述
唐朝的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讲的就是要感恩。“羔羊跪乳、乌鹊反哺”的现象,告诉我们的也是要感恩,中国有句古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讲的是一种感恩境界。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朱学义、胡琼等说“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懂得感恩是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在感恩的心态中的人,就会珍惜生命。”一个珍惜生命的人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传统美德,还是一种自我行为,它反映了大学生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及自尊意识,更是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写照。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让学生心灵上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行动。原四川团省委书记罗强演讲稿说到:“感谢是一种责任,需要我们勇于承担;感谢是一种义务,全靠我们自觉自愿;感谢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不计名利、没有抱怨;感谢是一种承诺,跨越时空、无比庄严。让我们伸出勤劳的双手,张开青春的臂膀,敞开智慧的心扉,在感谢的土壤里播撒希望,在希望的田野上自由飞翔,在飞翔的天空中编织梦想。”
人们总结出,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是一种知足,一种珍惜,一种前进。
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招生规模的扩大,职院生源素质一定程度下降,多数又是独生子女,在市场经济、社会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且在社会环境和教育改革的冲击下,“感恩”在学生心中淡薄,遇到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感恩“基础”不扎实
当今多数大学生受到家庭呵护、别人照顾比较多,社会生活阅历浅,普遍缺乏艰苦环境的磨练,个人意识突出、集体观念不足、感情易动脆弱,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和独立生活能力。
以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学院的学生多是80年末出生的,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独生子女现象非常突出。那种“一切以我为中心”,家中的“小太阳”,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的现象,一直延伸到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得到的东西似乎是理所当然,父母所做的事情当然也是他们应该做的。孝敬父母和长辈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淡漠,只知道索取关爱,却不愿或不懂得回报。例如,国家近两年为了扶植发展职业教育,给了在校学生1000元-2000元不等的助学金,国家出于关心、关怀,来补助学生。学院为了及时落实好国家政策,成立专门机构,抽出专门负责办理手续。但由于办理手续需要一个过程,助学金一旦延迟发放,便会招来少数学生的不满。联系一些其他事例,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现在的学生的感恩教育的力度不够。
(二)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
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日益突现出来,对国家的传统美德冲击非常大,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甚至步入歧途,严重影响自身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感恩教育”在他们身上显得苍白乏力。
(三)招生制度改革的影响
招生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的加剧,这些造成学生遇到的困难增多,为了解决困难、缓解压力,部分学生认为,向家长伸手是天经地义的,要求学校帮忙也是理所当然的,全然不顾父母的艰辛,也不管国家为培养他们花费多大,应该怎样去报答。
(四)对制度变化理解上的偏差
200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了高校育人功能和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品质规范在高校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但我们有些教师和学生对新《规定》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对有些条款甚至断章取义,错误理解以人为本,就是以我为中心。例如,对新《规定》解除了大学生在校期不准结婚的约束理解不准,管理上放松,结果出在校大学生结婚问题;已婚大学生的生育问题;大学生校外租房问题;这对学生影响很大,放松学习,思想混乱,使学校进行感恩教育大打折扣。
三、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方法
(一)按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感恩教育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这说明德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央2004年16号文件规定“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和人文学科中应该加大感恩教育的板块,要继续坚持中国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的德育品质。感恩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模块,一定要按高职教育“教、学、做”要一体化,设计教学内容,在教中做,做中学,学中做,感恩教育才会有生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二)提高认识,将感恩教育作为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抓管理,就是要抓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以节日为重点,以感恩为目的的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感恩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教会学生去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首先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要教育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学会体察生活,知恩图报,学会回馈社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让学生了解到知恩图报不仅有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感情世界的回报。一是让学生感受到乐于助人,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别人带来的快乐和愉悦。社会公益活动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关心和爱护。例如,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接受18名四川地震灾区学生,并号召全体师生捐款;举行校内活动:绿化校园,美化教室宿舍,修整道路、操场,卫生扫除等;举办校外公益活动:植树造林,救灾捐助,交通宣传,敬老助残等等。二是以小型活动为载体,让大学生们体验恩情。通过话剧表演、现场辩论、真情演讲等活动,让大学生体味到什么是“恩”,哪些人、事、景、物是需要我们感谢和感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大学生讲述自己的“惨痛”经历,谈谈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引导学生换个思维,感激曾经的“惨痛”。三是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特别是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开展以“感谢……”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关爱,并拥有感恩之心。例如,在“三八”妇女节时开展“感谢母亲养育之恩”,为母亲做一件贴心事。
(三)发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感恩渗透力
中华民族是最懂得感恩的民族,我们的文化里记载了数不尽的故事、警语、谚语。利用传统文化进行感恩渗透;一是在全校开展每周一语感恩渗透。将诸如“忠孝双全”、“望云思亲”、“上书救父”、“彩衣养亲”、“哭竹生笋、”、“打虎救父”、“笼负母归”、“鹿乳奉亲”等朗朗上口的语句,在校园大屏幕显示一周,让同学们熟悉记住,“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自然会增强感恩教育的渗透力。二是开展讲古时候感恩故事忆感诗词比赛。例如,郭居敬《二十四孝图》等关于感恩的故事,诠释了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孟郊《游子吟》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三是高院校要深入研究感恩文化,组织专门研究队伍,设计专题,开展对感恩文化的研究,要创办感恩刊物,在诸多的刊物当中还没有一个感恩刊物,要学习国外的做法。例如,以色列政府为了教育其国民不忘中国人民的恩惠,把二战期间,上海市民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了一千多名犹太难民免遭法西斯的杀害历史事实写进他们的教材之中;美国将每年11月第四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韩国的感恩节是8月15日。在全国没有规定的时候,学院应该选择一个有意义的日子作为感恩节,让我们想到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怎么去感谢他们。感恩老师、感恩学校,从而升华到感恩祖国,将埋在心底的“感谢”两个字说出来。
(四)建立大学生的感恩行为考核制度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珍宝,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感恩是当代大学生最珍贵的品质之一。高职院校应把孝敬父母作为考核大学生在学校的品行的重要指标,在学生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都要有父母亲给他们写的“孝顺鉴定”情况,将感恩变为实实在在的内容。这种“强制”手段,会让学生常常想起感恩是生活的一部分,当他们向父母提出写证明的时候,本身就会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进行反思,而父母也正好可以提出孩子过去的不当行为,或者对他们提出希望,从而使得他们有一种警觉,或者对自己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来孝顺父母。
(五)利用国家助学金等颁发活动,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
国家助学金资助高职生,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极其重视这项工作,利用政策宣传和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突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国家助学金,不仅惠泽每一个高职生,更重要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2008年,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27%的学生获得不同形式的奖励和资助,人数和金额都超过了前两年的总和。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处、团委联合开展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国家奖助学金发放暨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主要有感恩教育主题座谈会、感恩承诺签名、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院团委、学生会则组织专题宣传,对广大学生进行感恩和节俭方面的教育,使高职生在受资助的同时,体会国家政策的优惠,感知党和政府力推职业教育的发展,立志通过在校的学习与训练,在走上求职的岗位时,能用自己的聪明智慧或技能服务企业,回报社会。
总之,高职院校实施感恩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出完整的“社会人”,而不是片面的“职业人”。培养出跟着企业走向世界的高素技能型专门人才,形成在国际技能型人才市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徐帮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手册[M].银声音像出版社,2004.
2、佘俭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周远清.周远清教育文集[M].高教出版社,2001.
4、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钱立群等.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