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是企业竞争实力的基础,是企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章分析了我国施工企业目前在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又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其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但是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2010年1月以来,国家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也数次上调,国家银根紧缩,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给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对于资金的管理稍加放松,就会使企业的现金趋于紧张、周转不灵,影响市场的拓展及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因此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也尤为迫切。
1.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对资金管理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亦越来越高,但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弱化了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资金收回效率低下。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市场从买方市场演变成了卖方市场,施工方往往需要支出大量资金,如履约保证金、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垫资等,而这些资金占用往往期限较长,或者难以收回,导致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履约保证金期限过长。施工单位中标后一般应在业主签发中标通知书之日后七日内,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但不仅限于履约保证金,约为中标价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不能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则会被视之主动放弃签订合同的权利,施工单位对此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的,一定会按时按要求足额交纳。但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首先必须是工程施工进度达到一定比例值,而且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由于业主担心最终工程验收时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没有正式验收前业主会扣除工程款约为百分之五的质量保证金来置换履约保证金。但工程施工的工期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几年。再加上施工合同一般只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等待工程缺陷期后开始退还质量保证金,但对完工后具体何时验收却无具体规定,而验收的时间又主要由业主决定,如果业主故意不验收,施工单位也毫无办法。第二,工程垫资与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基于建筑行业的现状,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其中,工程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及承担垫资损失,或不得不继续垫资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转变成拖欠款。另外,由于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施工单位计量工程款批复手续繁多,有些还需等待验收合格后才能计量,加上大部分业主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变更索赔中期延迟批复,导致已完工未结算居高不下。而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而施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导致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第三,业主对项目资金管控,资金不能合理调剂。项目资金主要为公司前期垫资和业主计量工程款的支付,随着前期工程的实施,项目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当前,因国家银根紧缩,业主对项目资金实行封闭管理,要求项目工程款要专款专用,不得将交资金支付到本工程以外的单位,从而导致项目部富余资金不能及时流回公司。而项目部不是独立法人,不能直接对外融资,只能由公司向外部筹集资金。
1.2资金管理不集中,资金控制不力。施工企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远离企业总部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目前,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以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实施经营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和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这种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资金分散,削弱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点多线长,特别是外埠项目,每上一個项目就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都有各自独立的银行账户,众多的账户均有资金流,形成了资金分散、沉淀。公司只能从财务报表上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而这些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有时并不十分及时、真实,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决策。企业无法实时动态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及资金信息,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问题。
1.3对资金的监督薄弱致使资金管理失控。许多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容易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形成事前控制乏力。而将资金下拨到使用单位后,对于使用单位的款项如何使用也没有进一步的跟踪管理。资金管理的功能则主要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只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流的客观反映,事后的审计监督只是走过场。资金流的管理并没有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全面控制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资金流动反馈信息,导致风险预警滞后。由于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导致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部分建设资金未能做到专款专用。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经营模式下,容易出现建设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增加了在建项目的风险。
1.4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表现为:第一,虽然企业有预算制度,但是企业在制定了资金使用和各项费用开支预算后,并不能做到按预算控制,有的甚至将预算束之高阁。第二,预算缺乏严肃性,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使预算成为摆设。第三,编制的资金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谨的、科学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乏力。第四,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 2. 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笔者认为,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必须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 经营、基建等全面资金预算。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公司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公司下月资金预算,改“用后算”为“算后用”。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等环节的现金流实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并进行动态监控。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决定支付金额,作到收支有数。生产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计划统筹调配,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须本着节俭、适度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2.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加强资金周转的可控性。这是对资金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第一、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与监控,提高资金安全性。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对于应收账款,施工企业要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付款时间及额度进行资金结算。并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台帐,整理相关应收账款资料,采取各种措施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尽量减少收款成本、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对在施工企业中占比重大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公司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应加大催收力度及时办理,确保资金的及早、及时收回。二是资金支付方面。企业在投标前应对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工程款的回收等进行全面分析。认真分析垫资施工的可行性,资金来源是否可靠、资金短缺是否暂时;占领买方市场具有何战略意义,有无后期工程;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状况。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投放,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要保证支付环节专款专用,防止挪用资金。第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要明确内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加强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力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重点审计在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是否合理、合适,期末在建项目预留的实际成本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无潜盈或潜亏的现象,同时,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企业确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杜绝资金流失现象。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此形势下,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要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细化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率、规避资金风险等措施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蛟龙.论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经济[J].研究导刊,2009,(26).
[2]梅保新.略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4,(7).
[3]王正熙.浅谈施工企业中的资金管理[J],财会月刊,2007,(12).
[4]朱珠.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分析和建议[J].财会通讯,2007,(1).
(作者单位:长沙阁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施工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资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血液,其运行状况的好坏不但是衡量一个公司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2010年1月以来,国家先后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也数次上调,国家银根紧缩,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给施工企业项目资金筹措与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而雄厚的资金是竞争实力的基础和保证。对于资金的管理稍加放松,就会使企业的现金趋于紧张、周转不灵,影响市场的拓展及工程的正常施工进度,因此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也尤为迫切。
1. 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施工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发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对资金的需求量逐年增多,对资金管理工作的期望和要求亦越来越高,但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弱化了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资金收回效率低下。随着建筑市场施工队伍的急剧膨胀,建筑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施工市场从买方市场演变成了卖方市场,施工方往往需要支出大量资金,如履约保证金、民工工资保证金、工程垫资等,而这些资金占用往往期限较长,或者难以收回,导致企业资金压力较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履约保证金期限过长。施工单位中标后一般应在业主签发中标通知书之日后七日内,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但不仅限于履约保证金,约为中标价的百分之十左右,如果不能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则会被视之主动放弃签订合同的权利,施工单位对此绝对不敢掉以轻心的,一定会按时按要求足额交纳。但履约保证金的退还却有十分严格的条件限制,首先必须是工程施工进度达到一定比例值,而且工程质量符合要求。由于业主担心最终工程验收时的质量问题,所以在没有正式验收前业主会扣除工程款约为百分之五的质量保证金来置换履约保证金。但工程施工的工期一般比较长,有的甚至几年。再加上施工合同一般只规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等待工程缺陷期后开始退还质量保证金,但对完工后具体何时验收却无具体规定,而验收的时间又主要由业主决定,如果业主故意不验收,施工单位也毫无办法。第二,工程垫资与拖欠工程款现象严重。基于建筑行业的现状,一些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标时,提出某些不利于施工企业的要求,其中,工程垫资被作为一种普遍手段,成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和考查施工队伍实力的重要条件。企业一旦为某项工程垫资,则会身不由己,或者丧失先期垫资应获取的收益及承担垫资损失,或不得不继续垫资施工,但这样的垫资工程完工后,垫资款则转变成拖欠款。另外,由于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施工单位计量工程款批复手续繁多,有些还需等待验收合格后才能计量,加上大部分业主对施工单位上报的变更索赔中期延迟批复,导致已完工未结算居高不下。而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约束和监督,而施工企业在市场中处于一个相对弱势地位,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导致施工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第三,业主对项目资金管控,资金不能合理调剂。项目资金主要为公司前期垫资和业主计量工程款的支付,随着前期工程的实施,项目资金缺口会越来越大。当前,因国家银根紧缩,业主对项目资金实行封闭管理,要求项目工程款要专款专用,不得将交资金支付到本工程以外的单位,从而导致项目部富余资金不能及时流回公司。而项目部不是独立法人,不能直接对外融资,只能由公司向外部筹集资金。
1.2资金管理不集中,资金控制不力。施工企业本身具有分散的性质,横跨多个市场,在短时间内切换于不同的工程领域,远离企业总部的异地进行生产活动。目前,施工企业普遍采用以相对独立的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实施经营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和调动项目负责人的积极性。这种分权制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资金分散,削弱企业总部资金的调控力度。施工企业流动性大,点多线长,特别是外埠项目,每上一個项目就开设一个银行账户,各子、分公司和项目部都有各自独立的银行账户,众多的账户均有资金流,形成了资金分散、沉淀。公司只能从财务报表上了解其资金使用情况,而这些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信息有时并不十分及时、真实,从而直接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决策。企业无法实时动态掌握了解整体资金情况及资金信息,不仅不能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带来了资金成本和资金安全问题。
1.3对资金的监督薄弱致使资金管理失控。许多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容易造成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形成事前控制乏力。而将资金下拨到使用单位后,对于使用单位的款项如何使用也没有进一步的跟踪管理。资金管理的功能则主要是对资金的事后核算,只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流的客观反映,事后的审计监督只是走过场。资金流的管理并没有实现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核算的全面控制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资金流动反馈信息,导致风险预警滞后。由于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导致资金“跑冒滴漏”现象严重,部分建设资金未能做到专款专用。特别是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经营模式下,容易出现建设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增加了在建项目的风险。
1.4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当多的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并不健全,表现为:第一,虽然企业有预算制度,但是企业在制定了资金使用和各项费用开支预算后,并不能做到按预算控制,有的甚至将预算束之高阁。第二,预算缺乏严肃性,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使预算成为摆设。第三,编制的资金预算与实际严重脱节,使企业的资金管理变得盲目,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有的企业预算不切实际,指标不科学.缺乏严谨的、科学的计量标准和考核依据,成本费用约束乏力。第四,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 2. 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笔者认为,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施工企业必须推行全面预算控制,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审批、监督、考核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预算范围由单一的经营性资金收支计划扩大到生产 经营、基建等全面资金预算。预算主体包括企业内部各独立核算单位。预算编制采取逐级编报、逐级审批、滚动管理的办法,一经确定,即成为企业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不得随意更改。针对施工企业的特点,实施资金预算管理应遵循以下程序:第一,自下而上逐级编制资金预算计划。第二,自上而下通过一定的会议形式审批预算。公司职能部门对所属单位的预算计划,通过收集整理,确定公司下月资金预算,改“用后算”为“算后用”。第三,执行严密的预算调整程序。原则上,预算一经批准确定不得更改,但因特殊事由须调整的,应遵循审批制度。第四,建立严格监督和考核制度。资金管理的实质就是对施工生产、任务承揽、设备购置等环节的现金流实行预算管理和定额考核,并进行动态监控。在编制资金预算时,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决定支付金额,作到收支有数。生产资金是保证生产经营的必需资金,应按计划统筹调配,不得挤占或挪用;非生产经营是跟生产经营相对联系不太紧密的资金,这部分资金须本着节俭、适度的原则,力求压缩总额开支。
2.2加强资金风险管理,加强资金周转的可控性。这是对资金预算管理的补充,企业要将现金流量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严把现金流量的出入关口。第一、加强资金流转的跟踪与监控,提高资金安全性。一是资金收入方面。对于应收账款,施工企业要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付款时间及额度进行资金结算。并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台帐,整理相关应收账款资料,采取各种措施争取按期收回款项,尽量减少收款成本、将坏账风险降到最低。对在施工企业中占比重大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民工工资保证金等,公司有关部门的责任人应加大催收力度及时办理,确保资金的及早、及时收回。二是资金支付方面。企业在投标前应对工程预算成本、工程造价、工程款的回收等进行全面分析。认真分析垫资施工的可行性,资金来源是否可靠、资金短缺是否暂时;占领买方市场具有何战略意义,有无后期工程;项目的预期投资收益状况。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投放,减少投资风险。同时要保证支付环节专款专用,防止挪用资金。第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要明确内审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加强内部审计机构执行力度,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重点审计在建项目的资金收入和资金支出是否合理、合适,期末在建项目预留的实际成本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有无潜盈或潜亏的现象,同时,将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应有机结合起来,保障企业确定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杜绝资金流失现象。
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施工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施工企业发展的瓶颈。在此形势下,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就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而要保证企业资金的良性循环,就必须在资金管理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细化资金运作、提高资金效率、规避资金风险等措施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保证其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蛟龙.论加强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经济[J].研究导刊,2009,(26).
[2]梅保新.略论施工企业的资金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4,(7).
[3]王正熙.浅谈施工企业中的资金管理[J],财会月刊,2007,(12).
[4]朱珠.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分析和建议[J].财会通讯,2007,(1).
(作者单位:长沙阁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