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初中阶段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本文就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希望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目前初中數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呆板,不够生动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数学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课程的设计主要依照教材进行,比较死板,并且课堂教学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
课堂互动性少,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解读、习题的练习以及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讲课进程和思路来进行学习,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
课堂评价方式单一,不够全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通常是以课后作业和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当然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注重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增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提问的空间,不要把所有的解题思路、推导过程一股脑儿都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对知识是被动接受的,本质上是抗拒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指导、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学应围绕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来进行,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意举出一个构筑物、建筑物的例子,并思考该构筑物或建筑物是由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构成的?这样的形态可以怎样得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基本的材质去动手创造,去构建这样一种模型,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是以听课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全程“零互动”,缺乏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可以分组交流或者全班参与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使其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发现新的观点和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思维的碰撞往往会有更大的提升效果,同时,互动性的课堂还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与他人交流看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将来能够获得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建立更为全面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较为片面,评价更注重学生分数,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教学评价应当兼顾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课堂参与的程度,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次数,与同学交流的程度,以及针对自身的进步大小等,而不应当把某一次或几次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当“分层次”进行,作业内容应当按难度进行划分,比如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挑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去解答,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去发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接受数学,并欣赏数学。
结语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是一个口号,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有意识地去渗透这种思想,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性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评价几个方面去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悟力和审美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目前初中數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呆板,不够生动
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是以数学教师的板书和讲解为主,课程的设计主要依照教材进行,比较死板,并且课堂教学的设计缺乏一定的启发性和引导性。
课堂互动性少,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数学概念的解读、习题的练习以及课堂提问的形式进行,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讲课进程和思路来进行学习,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
课堂评价方式单一,不够全面
传统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通常是以课后作业和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综合性的评价,当然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注重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增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提问的空间,不要把所有的解题思路、推导过程一股脑儿都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对知识是被动接受的,本质上是抗拒的。在课堂教学中,应创造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指导、引导的作用,同时,教学应围绕学生对问题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来进行,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比如,在学习“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任意举出一个构筑物、建筑物的例子,并思考该构筑物或建筑物是由什么样的立体图形构成的?这样的形态可以怎样得到?学生可以选择一种基本的材质去动手创造,去构建这样一种模型,通过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学生都是以听课为主,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全程“零互动”,缺乏思维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当多创造一些可以分组交流或者全班参与的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使其积极地与其他同学交流互动,发现新的观点和想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思维的碰撞往往会有更大的提升效果,同时,互动性的课堂还能够增强学生与他人的交往能力,与他人交流看法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将来能够获得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的“核心素养”的一部分。
建立更为全面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较为片面,评价更注重学生分数,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模式是不科学的。教学评价应当兼顾到学生的课堂表现,比如课堂参与的程度,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次数,与同学交流的程度,以及针对自身的进步大小等,而不应当把某一次或几次的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应当“分层次”进行,作业内容应当按难度进行划分,比如可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挑战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有选择性地去解答,这样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去发展,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并且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接受数学,并欣赏数学。
结语
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只是一个口号,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地有意识地去渗透这种思想,从教学设计、课堂互动性活动的开展以及课堂评价几个方面去实施,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感悟力和审美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