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及其成因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w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外宣翻译在国家与世界其他各国地区交流与合作中起着重大作用,然而我国的外宣翻译仍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本文阐述了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产生不足的成因,希望以此能够有助于外宣翻译的提高与发展。
  【关键词】 外宣翻译 中式英语 文化差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在这些交流与合作中有着重要作用,而外宣翻译是决定对外宣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的外宣翻译研究在近二十年间获得了较快的进展,但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通过分析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其成因,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外宣翻译研究的现状,把握其中的问题,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
  1 我国外宣翻译存在的不足
  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的常见的错误通常被分为甲型错误(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和乙型错误(主要表现为拼写、语法无错,但外国读者感到难懂甚至不懂)两大类,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不足大部分是由于乙型错误引起。因此,本文主要从乙型错误的常见错误类型给予详细分析并举例说明其中问题。
  1.1 外宣翻译中的“中式英语”。Chinglish一词是由Chinese与English的组合,它指的是中式英语,即那种畸形的、混合的、在用词搭配上不符合英语习惯用法的、既非英语又非汉语的语言文字。中式英语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字对字的翻译,冗余和名词修饰错误。
  1.1.1 字对字的翻译。严复的“信、达、雅”3个字精辟地概括了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求译文既能忠实原意又要通顺流畅可读性性强。有些译者片面理解忠实的含义,以为忠实就是形式上的相似,逐字翻译。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中国的富强和发展不会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原译:The strength,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原译中根据中文进行了字对字的翻译,误会了本文的主语,会是西方人看了不理解。应译为:A strong,prosperous and developed China will pose no threat to any countries。这样则比较自然,容易理解。
  1.1.2 翻译中的冗余现象。汉语中有大量的修饰词,经常用很强的副词修饰动词和形容词,以加重语气。而译成英语时需要斟酌,否则往往强调过头,却削弱了原文的力量。如:“彻底粉碎”completely smash,“smash”本意就是 break completely,已经包含了“彻底”的意思。加上completely语气反而弱化。外宣传翻译中要深究汉语字里行间的逻辑关系和事理情由,以免造成词汇的冗余。
  1.1.3 翻译中的名词修饰错误。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
  原译:If we want socialism to achieve superiority over capitalism,we should boldly absorb and utilize all advanced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 created by human society,including all advance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reflect the law of socialized modern production in the developed capitalist countries.这里,“先进文明成果”被译作advanced civilization achievements,“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被译成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ethods,都是用很长的名词做定语,修饰另一个很长的名词,这样的搭配是不妥的。“先进文明成果”可改译成advanced results of civilization;“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可译做advanced methods of operation and techniques of management.
  1.2 外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翻译必须遵循“忠实原则”,忠实于原文并不等于逐字逐句地直译。原文的忠实性并不排除为使原文的形式、气氛和深层意义得以用另一种语言再现而进行的适当调整。翻译不仅仅是不同语言间的语码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和一种目的行为,翻译过程除了受两个语言系统本身的影响和作用外,还受到两个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而对外宣传材料的汉英翻译由于自身题材和作用的特殊性、制约性尤其明显。而如果不考虑文化差异的现实,就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译品。比如,有人把“豆腐渣工程”译成“bean curb residue project”,把“拳头产品”译成“fist product”。而正确译法应为豆腐渣工程→jerry-built project;拳头产品→hit product 或knockout product。所有这些都属于生搬硬套的死译和硬译,完全没有顾及读者的感受。
  1.3 外宣翻译中的错误理解。理解和表达一直被视为两个翻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国文化的复杂性,一些从母语翻译成外语的情况下,有很多错误理解所导致的问题出现。如:有关部门日前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出资,支持安居工程。原译:The relevant department has recently put forward a proposal calling on all walks of life to make investment to support the Comfortable Housing Project.“安居工程”强调的是大家有房住,工薪阶层住的起。我们可以用英语中的现成说法“Affordable housing”,“project”指的是具体项目,而安居工程是国家的一项政策,是客观上的一个概念,因此“工程”应译为“program”。所以“安居工程”翻译成“Affordable housing program”更贴近原文的意思。   2 我国外宣翻译中存在不足的成因
  我国外宣翻译仍然存在众多不足,其原因有很多方面,包括译者对原文理解不够透彻,专业词汇空缺,译名不统一造成的误解等等,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外文化差异,中式英语的出现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中国人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偏差而形成的特殊语言现象。英语在被使用时,由于脱离了其形成使用的特定语言环境,而中西思维活动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则是造成汉译英式的“中式英语”存在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对英汉语言的差异有所了解。
  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社会制度、自然环境、宗教信仰、民族风情、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词汇的语义必然都印着民族文化的烙印,隐含着民族文化的内涵。跨文化交际中词汇的缺省,冲突寓意和联想的不一都会给语言翻译带来多种多样的障碍和困难。文化空缺现象在政治体制、经贸领域、传统文化、时尚生活和日常现象中比比皆是,并且带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不断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不少新词汇、新提法,它们都是中国特有的,在英文里没有或一时找不到相应的译法,即使译出来也需要一定的磨合的过程。因此,在对待文化色彩浓厚的词汇,外宣翻译人员应非常慎重对待。
  外宣工作人员应全面了解中西方文化思维的差异及其表达方式,要大量阅读,广泛接触并熟知中西方社会习俗及具体的语用环境;另外,还要多从外文报刊杂志通讯报道及一切媒体方面,了解并积累西方人对中国社会文化等方面观察及表述的译例,多体会,多比较;最后,在进行翻译时,熟练运用相关的翻译技巧,从词法、句法、和逻辑的角度,按照目标语的方式重新编排语言信息。
  3 结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与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但外宣翻译绝非易事,需要译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细究原文,慎思明辨,多处查考,尽量贴近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欣赏习惯,大胆增删,小心落笔,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才有可能拿得出基本合格的译文,使我们的外宣翻译更易于为外国读者所接受,达到预期的对外宣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敏.谈外宣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
  (8)
  2 李蘅.浅谈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J].双语学习,2007(7)
  3 荆兴梅.外宣翻译中词汇的文化空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9
  (1)
其他文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既包含智力的心理素质也包含非智力的心理素质,如果只着眼于智力发展的研究而忽视了智力发展形成过程中非智力的心理的作用,其结果将是事倍功半,事实上,非智力的心理对智力的发展起着协调和促进作用。而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教学工作,它为学生今后的更好成长奠定基础。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要求学生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为此,
期刊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理应是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关键。现在很多学校规模较小,学生活动的场地狭窄、器材有限,直接给体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久而久之便形成学生智力高、体力差的不平衡发展现象,这给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均衡发展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成了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转变教育观念  1.1 教师首
期刊
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要想带好一个班级确实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多想想方法,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上了高中,由于学生身心的迅速发展,进入青年初期的学生的独立心理、批评心理、逆反心理增强,他们处在情感上不成熟的过渡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力求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老师、家长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降低。他们不再以老师为中心,不再绝对服从教师的命令,你也不可能再像初中那样对他们哄哄吓吓就可以了。他们中有
期刊
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语文知识是基础知识的基础,是考试改革中所缺一不可的,离开了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考试都免谈。尽管如此重要,但在功利性、效果性面前,语文这门学科和与她比肩而坐的数学、英语等学科相比,她的受人重视度就差远了。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她的特殊性,要学好她,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就能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而是要花水滴石穿的功夫
期刊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中,我们怎样关注学生呢?  1 关注学生的语言  课堂上,不但要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还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语言。以《坐井观天》一课为例,教师问:想象鸟都飞过哪?一学生说:小鸟可能飞过茫茫的大海,老师马上进行了表扬。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孩子说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语言,比如繁华的都市,险峻的群山,碧绿的草原。而且从整节课上看,这个班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这与教师关注学生语言、
期刊
“美术”顾名思义是美的艺术,然而,初中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一下子增加许多,许多原本喜欢美术的孩子,因为大量的时间被其他功课挤占,渐渐缺失了艺术灵感,也失去了学好美术的愿望。上好一周一节的美术课,打造高效美术课堂,是摆在每个初中美术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提高初中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前提。为适应初中学生的变化,我们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美术课堂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  1 充分利
期刊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学生的心灵就像荷叶上的一滴露珠,要加倍珍惜与爱护。教学的成功之处就是在于珍惜学生稚嫩的心灵,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个老师如果稍有不慎就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去年在初中学生中进行了是否喜欢“课后练习作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不同的老师所教的同一科目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样。我们从喜欢作业的班级中了解到这些老师对课后练习比较重视,特别注意灵活处理和方法的指导。  人教版初
期刊
晚唐五代词发展至北宋,因了时代的原因,颇添了些雍容华贵的开国气象,这从寇准和宋祁的词作中可以窥见。尽管后来到了文人宰辅大臣晏殊、欧阳修那儿又增添了士大夫的精神情怀和气度,但是词风较前代变化还是不大,因袭继承大于鼎革创新。这主要表现在形式上仍多用传统的小令,内容风格上仍离不开情意缠绵、婉约曲折。  柳永的出现,无疑树立了一块词史上的里程碑。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无论是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还是创作态度风格,
期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我们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认真学习新课标,走进新课程,活用新教材,转变教学观念,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育人”的摇篮。下面谈谈我的教学经验。  1 创设悬念,培养学习兴趣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精心创设悬念,挖掘趣味,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探索学习的欲望,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悬念的设置是一门学问,它需要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
期刊
【摘 要】 学生作文往往面临着“假而空”的现象,缺少了讲真话、叙真事的个性,缺少了想象力的丰富、缺少了创新上的灵性。为此,我们应采取内容上自主选择;形式上自由表达;语言上自然流淌;评价上形式多样等教学措施,鼓励学生写出个性、讲出真话。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自主选择 自由表达 自然流淌 形式多样  有学者讲,现在的学生习作大都存在“假而空”的现象,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