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BTK杀手内心世界的美国作家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方陵生
  美国轰动一时的系列谋杀案中被称为BTK杀手的丹尼斯·拉德2005年6月向法官供认了他所犯下的令人发指的十宗谋杀罪行,但是整个案件似乎还少了点什么,那就是:动机。
  他的犯罪生涯始于30年前,他说,“我勒死了约瑟芬,然后用一个袋子搁在她的头上……”他在供认所犯下的这些疯狂的谋杀罪行时,就像叙述办公室里度过的一天一样地漫不经心。丹尼斯·拉德为什么会犯下这一系列的杀人罪行?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等到与这个BTK杀手有关的畅销书出版后,人们也许会在书里面找到答案。“为什么?”和“怎么做的?”正是罪案纪实作家在描述真实案件时所要回答的问题。这些描写真实案件的纪实小说读起来就像小说一样吸引人,但描述的却是令人震惊令人作呕的事实,这些力事件的后面,所隐藏着的罪犯的内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
  对罪犯心理的探索并不仅限于正式出版的书籍,今年年初,由斯蒂夫·霍夫建立的一个名为“阴暗面”的网站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霍夫从心理学的角度对BTK杀手拉德的,心理世界进行了描述。BTK为“捆绑、折磨、杀害(BindTortureKill)”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在拉德认罪之前的几个月里,他的这种可怕的杀人方式使得这起系列谋杀案蒙上了一层离奇恐怖的色彩。
  斯蒂夫·霍夫曾是一位歌剧院的歌唱家,他的网站每天的访问量达1万人次,他对写纪实罪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对美国《新闻周刊》说,他准备写一本关于BTK杀手的书。但是为拉德犯罪行为著书立传的,他并不是第一个,今年3月,早在拉德供认罪行之前,堪萨斯州的律师罗伯特·贝亚蒂就出版了一本名为《维切塔的噩梦:追踪BTK杀手》,此书已经售出了近20万册。
  以真实罪案为题材的书籍吸引了众多的美国读者,它是人生的真实戏剧,许多人对它都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当罪犯在被法庭判决之后,有关的罪案纪实小说更是非常畅销。罪案纪实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可追溯到1959年语言大师特鲁曼·卡波特写得非常精彩的《冷血杀手》,此后便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学流派,2005年下半年有两部根据此书改编的电影。如今每一部以谋杀和死亡为主题的书能够得到读者的青睐,这都要感谢卡波特,虽然它们可能都无法与这位大师的作品相提并论。
  那么,这些对真实罪案感兴趣的作者都是些什么人呢?就像他们表现了对系列杀手动机的强烈兴趣,我们也想知道这些作者探索罪犯内心世界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是什么让他们在罪案发生后仔细分析所有的细节,就像珠宝商人鉴定珠宝一样地认真呢?凯瑟琳·拉姆斯兰德即将出版的《以人为猎物的杀手:系列谋杀及汛顺调查编年史》中,也包括了对BTK杀手的简要描述,她说,“我非常好奇的是,这些川可以会成为变态杀手?”
  安妮·鲁尔则对她书中的主人公进行了所谓的“心理解剖”,她对杀手描述的精细程度就像园丁精心护理一株有病的杜鹃花一样,她说,“我相信,如果孩子具有暴力倾向,并生活在一个不利于成长的环境中,就会为心理变态提供一个合适的土壤。”这位4个孩子的母亲,曾写过《血染绿河》等26本以谋杀为题材的书,但她说自己甚至连一只蜘蛛也不曾伤害过。有着许多崇拜者的罪案纪实作者鲁尔,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过着一种并行不悖的双重生活,一方面她以血腥的谋杀为题材从事着她的创作生涯,并热衷于剖析犯罪心理,而在另一方面,现实中的她过的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平静安谧的生活。
  哈罗德·谢切特是1998年关于汉密尔顿·艾伯特·费希的畅销书《疯狂杀手》的作者,他认为,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阴暗面,就是D.H.劳伦斯称之为“黑暗森林”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一些不能见光的想法和对暴力的迷恋。
  他说:“我们属于一个天生就具有暴力倾向的物种,暴力的阴影构成了另一个自我。”谢切特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因此努力地压抑着人性中的阴暗面。他说,“购买这些书籍的人一般都不会愿意承认自己也具有这些犯罪冲动,任何女性读者俱乐部都不愿接受我所写的任何书。”描写真实罪案的书满足了一些人原始的杀戮欲冲动,迈克尔·牛顿2000年出版的书“系列杀手百科全书”,甚至成了亚马逊网站上的畅销书。他说,“我们往往会说,我们只是想关心了解受害者,而受害者显然属于好人,但是他们的故事却令人感到乏味。”
  另有一些读者会说,通过这些书籍,他们让自己具有更多的防卫意识,避免自己成为这些变态杀手的受害者。据安妮·鲁尔估计,她每天都会从她的读者那里收到70多封电子嘱咐,其中90%是女性,有的甚至来信感谢她,说是她救了她们的命。一些妇女往往会对她说,“如果我没有读过您的书,受害者也许就会是我。”
  尽管作为一位作家,她具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但在70年代时,对于出现在她面前的系列杀手她却浑然不知,在特德·布恩迪系列谋杀案闹得正凶的时候,她接连几个晚上坐在一个自杀热线自动应答电话旁,却完全不知道坐在她边上的就是那个后来供认犯下了30宗谋杀案的杀手,她说:“如果他当时提出送我女儿回家,我也许会答应,他看上去是一个很好的人。”
  与一个杀手有过如此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并没有令她产生多少不安,对于许多真实罪案纪实作家来说,能有机会与杀手接近对他们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助益。这其中的道理是这样的:一旦涉入罪案调查中,你就会对犯罪有所了解,你才会有安全感。曾获得普利策奖的新闻记者、3部罪案小说的作者埃德娜·布查南,在不再报道这类题材后,晚上反而睡不好。只有埋头于罪剿、说的写作中,她才有一种与犯罪现象作斗争的感觉,反之,她就会越来越不安。
  布查南很早就痴迷于描写犯罪现象,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阅读报纸,接触到了大量她称之为“阴暗面”的一些社会现象,如性暴力,暴行、贪婪、闹剧以及悲剧等。
  也许这也正是这类报遭吸引人们的原因,正如布查南所说,困扰着一代人的这种暴力犯罪现象之谜,给人们带来了恐惧,也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从现在开始的许多年之后,丹尼斯·拉德现象究竟意味着什么,也许我们在这些作者们的大作中能够找到答案。
  译自美《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希特勒死时非常富有。据德国一部新拍的电视纪录片披露,希特勒爱财,为的是靠金钱带来奢华的生活和下属对他的忠诚,因此他聚敛了巨额财富。自1945年4月30日由于苏联军队逼近柏林,他在其寓所自尽以来,希特勒虽然有很多未解之谜,但至今为止,人们很少注意到他的个人财富。  尽管希特勒的公众形象是节俭有度,但他喜欢摆排场。他非常注意他的稿费收入和使用其照片的版权费,47岁的自由新闻撰稿人和电影制片人因戈·海尔
期刊
我们提出三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1.今年儿童节您有何打算?  2.印象中最深刻的儿童节是怎么样的?  3.您认为需要有儿童节吗?  在杂志社发出的非正规的广泛调查中,我们发现,20—35岁的城市成年人对“儿童节”的深刻印象中有这两项占到极高的比例:学校活动时规定要穿的白衬衫蓝裤子、第一次由家长带领去吃西餐或快餐。  遥想一下不远的过去,“儿童节”就是一个由学样兴师动众举办集体娱乐活动以达到组织性纪
期刊
哈欠鱼的blog  2008年5月9日    据说实习就是被人从一张办公桌赶到另一张办公桌的过程。我的运气没那么糟。那个出版社的编辑室里有张现成的空桌子。“这里有个外聘的策划并不常来,”人事科那个笑起来嘴角抽搐的科长说,“你就坐这里好了。喏,给你这礼拜的饭票,五张,收好,十一点半自己到楼下去拿盒饭。”  周围每张桌子上都是堆得毫无章法的——书?报纸?杂志?天晓得。总之,你能想象到一个编辑室该有多乱
期刊
英国人马丁·费多编著的上下两册《西方犯罪200年》在我书柜里已经安静地摆放了6年,最近我才拿出来翻阅。说翻阅是比较准确的,该书图文并茂,将1800年至1993年之间西方世界发生的一些轰动一时的案件以简洁的新闻体陈述给读者,不管案件多么复杂、多么离奇乃至多么凶残,一般也就是用不到一千字的篇幅,有的甚至惜墨如金,区区二三百字便陈述完毕。比较满足阅读者的是,每一案件都附有相关涉案人员的照片,有的不仅有罪
期刊
路过LONDONDRUGS,我说停一下,就买一支睫毛膏。  这家店里的化妆品有很多著名品牌,并有专门人员服务。我曾经在网页上看到该店要求化妆品销售员应具备化妆师资格。每每我走进化妆品柜台,就像我先生说的如同老鼠跌进白米缸里一一半天出不来,这次事先的时间表上并未安排买化妆品,于是他就提醒我,你快问问营业员哪个最好,买了就走,别磨蹭时间。  漂亮的销售员就适时过来询问我们需要什么帮助,我说就买一支睫毛
期刊
看过日落吗?体会过日落中包孕的种种情怀吗?毫无疑问,看过,体会过。然而,坐于万仞崖壁间远望日落的情形经历过吗?没有。猩猩和美女相伴危崖,静默地观赏日落的过程,宿眠在风里直至次日醒来,这样一种相伴望斜阳的晚来情味,想必更是旷世无人邂逅。如果你想遭此殊遇,那么看看电影《金刚》吧,它为你讲述了一份难得的猩猩与美女之间的浪漫情感。  人类肯定会欣赏日落,还会歌之咏之,甚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是人类对日落
期刊
星期天,我随手翻阅藏书,从书架上抽出三本薄薄的小册子,一本是诗人袁水拍的《沸腾的岁月》,另两本是作家周瘦鹃的《花前琐记》和《园艺杂谈》。可以说,袁水拍和周瘦鹃是两位气质迥异的文化人,但就因为这偶然的缘由,我萌生了写他们的念头。  马凡陀,是袁水拍的笔名,以诗集《马凡陀山歌》,声名鹊起于现代文学。我所收藏的《沸腾的岁月》,是1947年的初版本,由新群出版社出版,列为“新群诗丛之四”,由上海河南路32
期刊
仿佛有些东西被打上年代的标签后,便会摇身一变成为风景。  很明显,相片即是如此。我小时侯所拍照片存留不多。爸爸常常给我展示的是两张。其一为我刚降临人世几个月的黑白照。偏偏姐姐也有一张类似的,以至我已经辨认不出谁是谁。可妈妈常指着照片里那个裹着好厚一堆衣服的稚嫩孩童说:喏,这个就是你了。语气轻描淡写,可是肯定得不容我怀疑。我当然没有怀疑过妈妈的眼睛,而且,我看到经过缩放而映射在妈妈眼瞳里的那张照片已
期刊
公交车靠站,上来一个小姑娘,眼神、体态、说话的嗓音,都显示了智商的微弱。大声地擤鼻涕,呵呵地笑,捧着瓶可乐吮吸得津津有味,粘粘的液体顺着嘴角流到脖颈里。身边的妈妈帮她擦干净,安顿她坐下,为她拧紧瓶盖,对她微笑。妈妈的神情像极了另一个妈妈——我的妈妈。原来,天下母亲的神情,都是一样的。  我以前一直不知道要怎么生宝宝,长到很大的时候,依旧相信故事里说的:太阳神阿波罗爱上了一个女子,就把阳光照在那个女
期刊
编译/钱绍昌  夏洛特·兰普林到明年就要满60岁了。她十分快乐地承认这一点。“我有时把我的年龄瞒去一两岁,但从不多瞒。有什么意思呢?”她甚至还说,“我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祖母。其中两个在伦敦,一个在巴黎。抱他们的时候我快活极了。”  兰普林是英国著名的电影演员。她在30多年前已成名,已经在《可恶的人》和《夜间守门人》等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了。她对自己的年龄完全公开,对外貌也从不刻意修饰。这位祖母觉得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