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哪个少女不喜欢西厢记的故事?青春时期迷上《西厢记》,但一直以为里面的普救寺只是一个普通的、或许只是作者编排的寺庙。所以多年来也没想过去找它。
无意中来到晋南蒲洲古城,才听说城东三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里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原来早在唐朝时,这里就是通往京城长安的驿道,北依巍峨的中条山脉,东临滔滔的黄河之水,普教寺依山托势,地处要冲,规模宏大,历来是游人不绝、风景独秀的佳地。
在风和日丽的春日。我走进了普救寺,踏访这清幽而迷人的寺院,找寻崔莺莺的踪迹。但见寺内红墙围绕,古塔耸立,殿宇掩映在绿阴丛中,颇为壮观,真不愧为我国北方著名的佛家寺院。
据传普救寺始建于唐朝,迄今经历了1300多年的岁月烟尘。明嘉靖三十四年,晋南一带曾发生强烈的地震,使穿越秦晋的滚滚而来的黄河由西向东移了30里地,普救寺旁边的镇河铁牛没镇住洪魔,倒被淹没在了河底,寺内建筑也扫荡一空。到了嘉靖四十一年,蒲州知州张佳胤重建寺院,将“藏海”、“乾明”、“广化”几个寺院并入其中,普救寺便有了空前扩大的规模。
步入山门,在青石梯上拾阶而上,一脚踏进佛殿塔院,就感到一种肃穆幽静的气息拂面而来。寺内建筑分三道轴线,中轴线上的建筑物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山门、三大士佛洞前敞廊、佛洞、天王殿等,整个寺字随坡势而走,院内楼阁恢弘,红柱环廊,佛洞幽迷,轩疏有序。塔院背后又另辟洞院,向左行有一东厢房。上写着张生初游寺居住处。东厢房再向左,有一莺莺塔,塔下西南方,赫然卧有一长约一米,形似蛤蟆的石蛙,游人以石叩击,塔上即刻传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南侧的千佛洞口,可以听到方圆10里以外的古镇露天戏台上,传来的铿锵锣鼓声与唱戏声,夜半三更站在塔的顶端还能听到附近农舍里传出窃窃私语。
右行即是清雅幽静的西厢别院,后人取名梨花深院,这便是发生那个千古传诵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地方。唐德宗贞元年间,宰相崔钰修建的佛居别墅,崔相国死后,家人将灵柩运回原籍。途中适逢丁文雅作乱,崔夫人同崔莺莺便居住在此院。院内的正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三问,墙角建有一座太湖山,石高过墙头,那便是张生当年逾垣处,厢院轩窗掩映,落英缤纷,松竹婆娑,真是幽会诉衷情的好所在。
当晚,我们宿在普救寺内,夜晚清凉如水,幽静得很,梨花厢院已装修一新。只是寻不见那对痴情的人。头顶一盘明月,我不停地回首看院落的偏门,总觉得那下垂的蕉叶间,时不时地会掠过莺莺的裙裾。心底默默祈祷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无意中来到晋南蒲洲古城,才听说城东三公里的峨嵋塬头上,是古典戏曲名著《西厢记》里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地。原来早在唐朝时,这里就是通往京城长安的驿道,北依巍峨的中条山脉,东临滔滔的黄河之水,普教寺依山托势,地处要冲,规模宏大,历来是游人不绝、风景独秀的佳地。
在风和日丽的春日。我走进了普救寺,踏访这清幽而迷人的寺院,找寻崔莺莺的踪迹。但见寺内红墙围绕,古塔耸立,殿宇掩映在绿阴丛中,颇为壮观,真不愧为我国北方著名的佛家寺院。
据传普救寺始建于唐朝,迄今经历了1300多年的岁月烟尘。明嘉靖三十四年,晋南一带曾发生强烈的地震,使穿越秦晋的滚滚而来的黄河由西向东移了30里地,普救寺旁边的镇河铁牛没镇住洪魔,倒被淹没在了河底,寺内建筑也扫荡一空。到了嘉靖四十一年,蒲州知州张佳胤重建寺院,将“藏海”、“乾明”、“广化”几个寺院并入其中,普救寺便有了空前扩大的规模。
步入山门,在青石梯上拾阶而上,一脚踏进佛殿塔院,就感到一种肃穆幽静的气息拂面而来。寺内建筑分三道轴线,中轴线上的建筑物由下而上依次称为山门、三大士佛洞前敞廊、佛洞、天王殿等,整个寺字随坡势而走,院内楼阁恢弘,红柱环廊,佛洞幽迷,轩疏有序。塔院背后又另辟洞院,向左行有一东厢房。上写着张生初游寺居住处。东厢房再向左,有一莺莺塔,塔下西南方,赫然卧有一长约一米,形似蛤蟆的石蛙,游人以石叩击,塔上即刻传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据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站在南侧的千佛洞口,可以听到方圆10里以外的古镇露天戏台上,传来的铿锵锣鼓声与唱戏声,夜半三更站在塔的顶端还能听到附近农舍里传出窃窃私语。
右行即是清雅幽静的西厢别院,后人取名梨花深院,这便是发生那个千古传诵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的地方。唐德宗贞元年间,宰相崔钰修建的佛居别墅,崔相国死后,家人将灵柩运回原籍。途中适逢丁文雅作乱,崔夫人同崔莺莺便居住在此院。院内的正房两侧有东西厢房各三问,墙角建有一座太湖山,石高过墙头,那便是张生当年逾垣处,厢院轩窗掩映,落英缤纷,松竹婆娑,真是幽会诉衷情的好所在。
当晚,我们宿在普救寺内,夜晚清凉如水,幽静得很,梨花厢院已装修一新。只是寻不见那对痴情的人。头顶一盘明月,我不停地回首看院落的偏门,总觉得那下垂的蕉叶间,时不时地会掠过莺莺的裙裾。心底默默祈祷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