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我国开始发展循环经济。本文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误解以及问题,并从社会大众、企业及政府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努力。
关键词: 资源浪费;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7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也造成很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更加关注对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新经济”概念中的一部分,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必须坚持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二)对于循环经济的误解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和模式,但是由于对于循环经济的不够深入了解产生了许多的误解。最典型的一种就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最终实现的“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可解决一切环境问题。这种理论是不可取的。因为循环经济技术包括资源恢复、资源替代、资源耗用节约、废弃物安全化和无害化处理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特别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目前,在全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生产、消耗关键行业的重点企业建立了多个试点企业,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对循环经济思想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社会公众缺乏循环经济消费理念、生活理念、环境维权理念,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我国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了解不够或不够关心。政府单纯以GDP为政策目标,欠缺“绿色经济核算制度”。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它只反映经济的增长状况,不能说明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步阶段,缺少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循环经济概念的引入和认识尚停留于初级阶段,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立法还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我们要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生态工业连接技术,从而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巨大压力。
(三)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是一种污染治理模式。我国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还没形成财政、税收等相应的政策,循环经济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还未得到优化,循环经济中各个主体之间还未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还未充分细化,与财政金融政策相协调配套。
四、解决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成员关于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组织开展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使用绿色产品,抵制浪费资源的行为,使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二)加快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
我国目前已完成的有关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还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才能够依法持续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设计,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1、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和激励制度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培育和奖励循环经济型企业,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拓宽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2、各级政府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制度体系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可续发展观,全面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把干部考核、政府绩效与发展绿色GDP挂钩,从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系统。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同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资源能源供给压力、环境公害和废弃物管理等问题突出,客观上唤起对发展模式的反思,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快制度创新和相关法律建设,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孙启宏.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来有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01).
[5]陶伦康,鄢本凤.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探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08).
关键词: 资源浪费;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77-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也造成很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四川沱江特大水污染案、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为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使我们更加关注对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新经济”概念中的一部分,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必须坚持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原则、产品的再使用原则和废弃物的再循环原则。
(二)对于循环经济的误解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理论和模式,但是由于对于循环经济的不够深入了解产生了许多的误解。最典型的一种就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最终实现的“全新的封闭式的零排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可解决一切环境问题。这种理论是不可取的。因为循环经济技术包括资源恢复、资源替代、资源耗用节约、废弃物安全化和无害化处理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也特别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目前,在全国的多个行业和领域,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生产、消耗关键行业的重点企业建立了多个试点企业,但也必须看到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系。
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公众对循环经济的思想认识不足
由于对循环经济思想宣传的力度不够造成社会公众缺乏循环经济消费理念、生活理念、环境维权理念,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我国严峻的资源与环境形势认识不足,缺乏对发展循环经济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矛盾了解不够或不够关心。政府单纯以GDP为政策目标,欠缺“绿色经济核算制度”。我国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没有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它只反映经济的增长状况,不能说明资源消耗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
(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技术不够成熟
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初步阶段,缺少与循环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循环经济概念的引入和认识尚停留于初级阶段,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专门立法还非常有限。
与此同时我们要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大力发展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生态工业连接技术,从而从源头上缓解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的巨大压力。
(三)循环经济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
循环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而且是一种污染治理模式。我国政府和企业还没有理顺循环经济的运行机制中市场机制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主导作用,还没形成财政、税收等相应的政策,循环经济各节点之间的连接还未得到优化,循环经济中各个主体之间还未形成互补互动、共生共利的关系。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还未充分细化,与财政金融政策相协调配套。
四、解决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困境的对策
(一)加强社会成员关于循环经济的宣传和教育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首先,要组织开展与循环经济有关的宣传培训活动,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其次,要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倡使用绿色产品,抵制浪费资源的行为,使循环经济观念深入人心。
(二)加快完善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
我国目前已完成的有关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有《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等,还应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才能够依法持续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企业应在产品设计中尽量采用标准设计,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排放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
1、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政策和激励制度
发展循环经济首先要培育和奖励循环经济型企业,增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拓宽循环经济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完善循环经济多元化的投资机制,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2、各级政府要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制度体系
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可续发展观,全面认识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同时把干部考核、政府绩效与发展绿色GDP挂钩,从而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系统。
3、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政府应提供政策支持和稳定的资金渠道。同时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或者谁损害谁付费原则;二是坚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共同发展的原则,满足需要与现实可行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资源能源供给压力、环境公害和废弃物管理等问题突出,客观上唤起对发展模式的反思,要求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循环经济的提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加大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加快制度创新和相关法律建设,为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现代循环经济理论与运行机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2]周宏春,刘燕华.循环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孙启宏.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4]来有为.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解决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07,(01).
[5]陶伦康,鄢本凤.当代西方学者的循环经济思想探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