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育家甘宗容的教学理念和贡献

来源 :歌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yao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宗容(艺名甘露)老师,一九二五年生,壮族人,广西著名声乐教育家,曾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全国人大代表等重要职务。自20世纪60年代扎根广西艺术学院任教以来,她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艺术表演家与声乐教育家,时至今日仍在广西艺术学院教书育人,是当代广西地区最具成就的声乐教育家。
   专业老师亦师、亦友、亦家人,是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中最熟悉的人,跟随专业老师引领的步伐,对专业老师教学理念的深刻认识,并对其产生的人生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笔者对甘老师的学生龚小平、金北凤、翁葵三位老师进行走访,采访中,我们深悟了引领之恩、报答之恩、德行之恩。
   一、 龚小平①:不忘老师引领恩
   我是1972年来到广西艺术学院师从甘宗容教授学习声乐的。在上课过程中,甘老师有时也跟我们谈到她的一些教学经历。甘老师在来广西之前,曾经在湖北艺术学院(现在的武汉音乐学院)任教,并且也曾经在剧团教过戏曲演员。记得我刚进学校的时候,有人曾经对我讲“你是跟着甘老师学啊?你们甘老师是洋嗓子哦!”可我一头雾水,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洋嗓子。问了老师,才明白老师是美声唱法,当时俗称的“洋嗓子”,也称为学院派。以我对老师的了解,我认为甘老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没有门户之见,不拘泥于“土、洋之争”,她在教学中把美声的技术要求跟民声的作品很好结合起来。当时,我们要唱很多的广西民歌和曲艺(如渔鼓、文场),还要学唱现代京剧样板戏选段。老师教会我们要用方法演唱所有的作品,还请文艺团体的戏曲演员教我们作品的语言和韵味,她把科学的发声方法跟民族的审美习惯结合起来用在教学上。所以甘老师的教学真正是因材施教,不仅是因人而异,更是因作品而异进行施教。
   甘老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也很灵活,能融会贯通,比如我进校时只会用大本嗓直白着唱歌,声区之间不会贯通,经过甘老师的教学指导才慢慢解决了声区统一的问题。后来有几个师妹也有跟我一样的经历。甘老师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声音的上下贯通,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能力。因为声区转换往往是声乐训练中的一个瓶颈,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心中永远的痛。但是在甘老师这里就能得到解决,我觉得这跟她科学理念上的声音技术训练有很大关系,方法合理、手段灵活,解决问题立竿见影,使学生能够有一个通畅的声音去演唱声乐作品。
   我是1972级学生,“文革”后学校恢复招生的第一批大学生。我的父母亲都在工厂工作,家里面没人从事音乐工作。我在中学的时候是广播员,也参加了学校里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等活动,后来广西艺术学院来招生,学校老师就推荐我们几个学生去参加广艺招生组的一周培训班。也没有想到能考上,可谓专业零基础。能师从甘老师对我的影响很大。
   首先,是甘老师把我领进了声乐艺术的大门,从起点开始,耐心细致地教我,通过老师的训练解决发声难题,教会我基本功,让我知道应该怎么练声、怎么学歌、怎么走上舞台、怎么做动作表演等等,这些奠定了我的声乐基础。那个年代正好处于“文革”大学停招了几年再招生时期,所以老师们都付出极大的热情,不计报酬地为学生的成长付出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我记得当时甘老师的家离我们的琴房很近,每当她听到我们练得不好,她就忍不住马上跑过来琴房给我们上课。有时候她实在没空来琴房,就会丢个小石子“嘣”地砸在琴房的木门上,我们打开房门,就看见老师站在家门口朝着我们大声说:“练得不对啊,重新再好好练啊!”我这个人学声乐有点迟钝,经过老师调教了一年半才开始会用混声,老师说:“你现在终于开窍啦。”就这样,感恩师者的引导,伴随着我走进声乐,走近艺术。
   甘老师对我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是如何为师。我毕业后留校也成为了一名教师,而甘老师就是我从教的一盏指明灯。因为她的言行举止、教学的方式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都深刻地影响着我。当我在教学中遇到困难或者无助的时候,我的眼前总是会出现她的形象,想起她教会我的点点滴滴。学习有进步的时候,她鼓励并提醒我们不要骄傲;当我们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她比我们还着急,不顾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要为我们来加课。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她可以变换一些方式、方法,转换一些角度来帮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重新走出来,不要钻进牛角尖里。所以,老师的这种教学的态度和为人师表的责任心,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在当老师的这些年中,始终想着老师是怎么教我们的,她的工作态度、她的教学方法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我觉得就应该像老师那样,她总是把学生的进步、学习的状态挂在心上,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永远放在心里,永远都要有为师者的责任感,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
   我走到今天,觉得非常庆幸。当我初入学业的关口,就遇到甘老师那么好的领路人;在我从教事业的过程中,甘老师教学上丰富的经验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以及她对待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和对学生的无私给予,都深刻影响了我。我们声乐教学是一对一授课的方式,不同于集体大课教学,所以每個学生的性格、情绪的变化、对声乐的追求都会直接影响着上课的效果。所以作为老师,又是“医生”,需要找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学生把声音开发出来,唱得更好;同时还是一个心理方面的医生,要经常了解学生情绪为什么上不来,是不是遇到不开心的事了,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就要解开学生思想上的疙瘩;如果是生活中遇到问题,就要去帮助学生向前看;如果是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可以提点建议,帮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问题,继续往前走。我觉得教师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二、金北凤①:成长不忘报师恩
   我是77级的学生,当时能有幸成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来到甘老师门下学习,是非常荣幸的,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我在跟随甘老师声乐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因人而异与因材施教”,也是她教学理念的最核心部分。
   我们声乐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体现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声音条件、声音特点、对声乐作品领悟的不同,因此,甘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声音特点等进行教学。在选择教材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她教学的“手段”丰富多样,把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合理地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所指导的学生学习进步很快,也取得很好的成绩,我在其中受益匪浅。
其他文献
愛是一个海
期刊
依仔乖
期刊
風吹外沙桥
期刊
老楊公公撑渡船
期刊
呢螺呢
期刊
[摘 要]伴随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音乐与社交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音乐所起到的社交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唱吧为例,音乐社交功能成为唱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唱吧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中,唱吧需要不断发挥音乐社交优势,并将这种优势扩展到传统媒体上,实现互利共赢。与此同时,还应注重音乐的质量,使人们在欣赏优秀音乐、翻唱优秀音乐、制作优秀音乐的过程中实现人与人的深度精神交流。  [关键词]媒体融合;音乐社交;
期刊
现年已94岁的甘宗容教授,是我的恩师。老师曾是抗战时期广西学生军的一员,曾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甘老师1925年7月出生于广西龙州,幼年喜好唱歌,因唱歌破格录取为广西学生军,1941年以99分声乐专业高分考入艺师班(现广西艺术学院前身),师从狄润君老师,也在此间与陆华柏老师相识、相知、相伴。之后辗转在福建音专、江西体专、湖南音专、湖北教育学院、北京戏剧学院、华中师范学院教授声乐课程。1
期刊
甘宗容 女,壮族,广西龙州人,音乐教育家,教授。曾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学会顾问、广西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第五届政協委员,武汉第一届政协委员。1938年参加学生军,从事抗战歌咏活动。1941年复员考入广西师资训练班高级班。1943年毕业,转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特别选科,专攻声乐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音乐系、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力量在传统村落和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展开了行动。全域旅游将文化资源整合,推进了乡村的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山西省泽州县传统村落文化资源样态丰富,运用文化资源的优势,以节事展会、电视栏目和农旅融合的方式在全域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规划未健全、乡村文化挖掘不足和产业有待融合的挑战下,仍需加强产业规划建设、突破产业瓶颈与强化文化符号,促
期刊
落雨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