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弘图软件建立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为例,介绍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流程,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的入库,以实现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
前言
随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工作开展,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城镇地籍管理、又能满足农村地籍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城乡统一的地籍分析、查询等各项管理功能的地籍信息系统。于是,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研究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也开始向网络化、数据组织管理、多用户并发、数据共享及深入应用等方面发展,以满足现代地籍管理业务的需要。
1 资料准备
数据库的建设是在数据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库建设所需要的数据源内容主要有:二次调查成果、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底图及权属调查资料、外业调查影像图、外业测量成果资料和其他资料等各项数据源[1][3]。集体土地所有权建库流程如图1所示。
2土地利用数据入库
2.1地类图斑层转换
利用弘图软件加载二次调查地类图斑层数据,将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图层通过软件功能进行符号代码赋值、重新分层,达到建库数据要求,如图2所示。
2.2地籍子区、地籍区入库及字典生成
2.2.1 地籍子区、地籍区数据入库
打开弘图软件中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用数据加载功能加载初始划分的地籍子区数据。将重新分层后,系统将原地籍区层数据全部移至街坊层。
重新分层后街坊层的XZQDM(即地籍子区代码)属性值为空,使用多层空间赋值功能将原地籍区层中的行政区代码拷贝到街坊层的XZQDM字段[2]。
同时加载初步划分的地籍子区及街坊层,选择多层空间赋值,将地籍子区层中地籍子区编号和地籍子区名称字段值,赋值到街坊层。对地籍子区执行拓扑检查、属性检查,数据检查处理完成后,点击入库。
根据数据库中的所有权宗地生成地籍子区界线,利用弘图软件的行政区融合功能,参考数据层选择所有权,待融合行政界线设置为街坊,将所有权界线融合为地籍子区。同时,在行政区融合功能中,将街坊层融合为街道,即地籍区。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地籍区、地籍子区入库。
2.2.2管理区及行政区字典的生成
登录弘图软件城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生成行政区字典”功能生成行政区字典,然后利用二调核查目录中的权属单位代码表,选中权属单位代码表后,重新登录系统,行政区列表中出现刚生成的字典,根据外业调查,在行政村节点下增加组代码,生成过程如图4所示。
2.3 所有权宗地数据处理与入库
数据采集完成后,按照面拓扑的要求形成宗地,并保证宗地、界址点拓扑关系正确、逻辑正确。
2.3.1界线和界址点的采集及检查
根据外业权属调查成果、测量坐标、权属界线协议书及外业工作底图,在计算机上对照数字正射影像图,采集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和界址点。界线采集位置有外业测量坐标点时,则直接引用外业测量坐标。
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打印输出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检查图,对照外业调查底图进行检查,检查采集的数据与外业调查底图等成果是否一致,修正不正确的数据。
2.3.2所有权宗地、所有权界址点拓扑检查及处理
登录弘图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加载所有权、所有权界址点矢量数据,对所有权宗地及界址点单层共点、拓扑检查,两层叠加共点检查、拓扑检查,检查界址点是否在所有权宗地界线上,如图5所示。
依据外业调查资料、最新影像、权属资料,使用空间数据处理工具中的加点减点、移点、分割面等修改工具,对所有权数据进行修改。
所有权之间有缝隙处理及利用“共点处理”功能对共点错误进行处理,软件会自动将容差范围内的自动处理,容差外的则需要手工进行修改。
2.3.3宗地数据入库及检查
执行弘图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中“ 自动编号器”功能,对宗地代码进行自动编号。执行自动编号前,必须保证所有权宗地上的行政区代码、权属性质值的正确。编号方法如图6所示。
将所有权宗地及界址点同时加载,拓扑、属性检查通过后,执行数据入库。
2.4面积计算
2.4.1所有权椭球面积计算
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执行“成果输出”中“ 椭球面积计算”功能,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街道、街坊、所有权,选择面积存放位置和坐标系。如图7所示。
2.4.2所有权面积维护
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执行“统计分析”中“所有权地类分析”功能,在所有权地类分析窗口左侧地籍区树上双击要分析的地籍区划,再勾选“根据实测面积维护发证面积”选项,点击确定。
2.5权属资料及扫描件入库
2.5.1登记信息入库
利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所有权登记信息录入功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调查信息、权属信息及审批信息进行录入。权属调查信息录入、登记情况录入,土地证号系统将自动生成,同时支持手工修改。在执行土地登记信息录入前,请先到字典设置中对土地登记相关字典按工作实际进行设置,对所有权宗地执行所有权登记信息功能进入所有权登记信息录入表,然后在所有权登记信息界面录入登记资料。
2.5.2土地登记归户
利用弘图软件中所有权自动归户功能,选择要归户的行政区域,系统将根据权属单位代码进行自动归户,如当前行政区域部分已经归户,系统将原归户信息删除,重新生成归户信息。如图8所示。
2.5.3界址点、线说明、扫描件入库
在弘图软件城乡一体化系统中将界址点、界址线读取出来,然后使用专题属性功能输入界址点描述、界址线描述,并在城乡一体化系统中把扫描的图件导入到数据库中。
界址点信息录入界面界址线信息录入,界址线的起点号、终点号应根据界址点与界址线的逻辑关系,自动获取。
2.5.4元数据录入
关于元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采用人工和自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弘图数据库管理软件或数据建库软件录入元数据,形成元数据库[4]。
3 成果输出
土地利用数据入库后,通过弘图城乡一体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输出所有权宗地图及所有权地籍图、所有权界址点成果表等,供有关部门使用。
4 总结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建立使城乡一体化系统的完善又近了一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渐加强集体土地产权管理,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TD/T1001—201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
[2] TD/T 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 .
[3] 国土资发[2001]359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S] .
[4] 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 .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建库
前言
随着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工作开展,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满足城镇地籍管理、又能满足农村地籍管理,而且可以进行城乡统一的地籍分析、查询等各项管理功能的地籍信息系统。于是,城乡地籍一体化管理研究应运而生。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也开始向网络化、数据组织管理、多用户并发、数据共享及深入应用等方面发展,以满足现代地籍管理业务的需要。
1 资料准备
数据库的建设是在数据准备充分的基础上进行的。数据库建设所需要的数据源内容主要有:二次调查成果、集体土地所有权外业调查底图及权属调查资料、外业调查影像图、外业测量成果资料和其他资料等各项数据源[1][3]。集体土地所有权建库流程如图1所示。
2土地利用数据入库
2.1地类图斑层转换
利用弘图软件加载二次调查地类图斑层数据,将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等图层通过软件功能进行符号代码赋值、重新分层,达到建库数据要求,如图2所示。
2.2地籍子区、地籍区入库及字典生成
2.2.1 地籍子区、地籍区数据入库
打开弘图软件中的空间数据处理工具,用数据加载功能加载初始划分的地籍子区数据。将重新分层后,系统将原地籍区层数据全部移至街坊层。
重新分层后街坊层的XZQDM(即地籍子区代码)属性值为空,使用多层空间赋值功能将原地籍区层中的行政区代码拷贝到街坊层的XZQDM字段[2]。
同时加载初步划分的地籍子区及街坊层,选择多层空间赋值,将地籍子区层中地籍子区编号和地籍子区名称字段值,赋值到街坊层。对地籍子区执行拓扑检查、属性检查,数据检查处理完成后,点击入库。
根据数据库中的所有权宗地生成地籍子区界线,利用弘图软件的行政区融合功能,参考数据层选择所有权,待融合行政界线设置为街坊,将所有权界线融合为地籍子区。同时,在行政区融合功能中,将街坊层融合为街道,即地籍区。完成以上步骤后,将地籍区、地籍子区入库。
2.2.2管理区及行政区字典的生成
登录弘图软件城乡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生成行政区字典”功能生成行政区字典,然后利用二调核查目录中的权属单位代码表,选中权属单位代码表后,重新登录系统,行政区列表中出现刚生成的字典,根据外业调查,在行政村节点下增加组代码,生成过程如图4所示。
2.3 所有权宗地数据处理与入库
数据采集完成后,按照面拓扑的要求形成宗地,并保证宗地、界址点拓扑关系正确、逻辑正确。
2.3.1界线和界址点的采集及检查
根据外业权属调查成果、测量坐标、权属界线协议书及外业工作底图,在计算机上对照数字正射影像图,采集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和界址点。界线采集位置有外业测量坐标点时,则直接引用外业测量坐标。
以地籍子区为单位打印输出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检查图,对照外业调查底图进行检查,检查采集的数据与外业调查底图等成果是否一致,修正不正确的数据。
2.3.2所有权宗地、所有权界址点拓扑检查及处理
登录弘图空间数据处理工具,加载所有权、所有权界址点矢量数据,对所有权宗地及界址点单层共点、拓扑检查,两层叠加共点检查、拓扑检查,检查界址点是否在所有权宗地界线上,如图5所示。
依据外业调查资料、最新影像、权属资料,使用空间数据处理工具中的加点减点、移点、分割面等修改工具,对所有权数据进行修改。
所有权之间有缝隙处理及利用“共点处理”功能对共点错误进行处理,软件会自动将容差范围内的自动处理,容差外的则需要手工进行修改。
2.3.3宗地数据入库及检查
执行弘图数据管理系统软件中“ 自动编号器”功能,对宗地代码进行自动编号。执行自动编号前,必须保证所有权宗地上的行政区代码、权属性质值的正确。编号方法如图6所示。
将所有权宗地及界址点同时加载,拓扑、属性检查通过后,执行数据入库。
2.4面积计算
2.4.1所有权椭球面积计算
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执行“成果输出”中“ 椭球面积计算”功能,在弹出窗口中选择街道、街坊、所有权,选择面积存放位置和坐标系。如图7所示。
2.4.2所有权面积维护
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执行“统计分析”中“所有权地类分析”功能,在所有权地类分析窗口左侧地籍区树上双击要分析的地籍区划,再勾选“根据实测面积维护发证面积”选项,点击确定。
2.5权属资料及扫描件入库
2.5.1登记信息入库
利用弘图一体化系统中所有权登记信息录入功能,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的调查信息、权属信息及审批信息进行录入。权属调查信息录入、登记情况录入,土地证号系统将自动生成,同时支持手工修改。在执行土地登记信息录入前,请先到字典设置中对土地登记相关字典按工作实际进行设置,对所有权宗地执行所有权登记信息功能进入所有权登记信息录入表,然后在所有权登记信息界面录入登记资料。
2.5.2土地登记归户
利用弘图软件中所有权自动归户功能,选择要归户的行政区域,系统将根据权属单位代码进行自动归户,如当前行政区域部分已经归户,系统将原归户信息删除,重新生成归户信息。如图8所示。
2.5.3界址点、线说明、扫描件入库
在弘图软件城乡一体化系统中将界址点、界址线读取出来,然后使用专题属性功能输入界址点描述、界址线描述,并在城乡一体化系统中把扫描的图件导入到数据库中。
界址点信息录入界面界址线信息录入,界址线的起点号、终点号应根据界址点与界址线的逻辑关系,自动获取。
2.5.4元数据录入
关于元数据的数据,用于描述数据的内容、覆盖范围、质量、管理方式、数据的所有者、数据的提供方式等有关的信息。采用人工和自动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弘图数据库管理软件或数据建库软件录入元数据,形成元数据库[4]。
3 成果输出
土地利用数据入库后,通过弘图城乡一体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输出所有权宗地图及所有权地籍图、所有权界址点成果表等,供有关部门使用。
4 总结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的建立使城乡一体化系统的完善又近了一步,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渐加强集体土地产权管理,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地籍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TD/T1001—201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
[2] TD/T 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S] .
[3] 国土资发[2001]359号 .《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 [S] .
[4] TD/T 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