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比于整数运算,分数运算比较抽象,更不易于学生理解,所以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必须对教学做出探索与改革。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开拓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应用于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教学中,以不断提升分数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旨在探讨引导法在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引导法;应用策略
分数乘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领悟分数乘除法的原理等,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最终全面且有效地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
一、引导学生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运用
小学分数乘除法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思想。依据数形结合思想构建数学模型,将生硬、抽象的数學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化,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简化,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而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中,通过画图进行解答能够有效拓展解题思路,更快速地找到解题方法。此外,变换思想、类比思想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数乘除法教学中,单位“1”的意义更加明显,渗透对应思想,熟练掌握正确的方法,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善于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尽量创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促使其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感知数学,更好地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从而培养其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拓展其潜能。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兴趣与热情:学校组织班级之间进行羽毛球比赛,要从每个班中挑选出1/2的学生参加,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本班有44名学生,一班却有56名学生,那么如果只选1/2的学生,那么本班只有22名学生参加,而一班却有28名学生,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太不公平了。虽然都选择1/2的学生,但是实际人数不一样,这也是因为单位“1”不同的原因所形成的。
三、善于引导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读懂题目的意义,找准分数乘除法习题的关键句,培养学生利用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与方法的能力。
比如:巫峡长度为40 km,其比西陵峡长度的1/2多2 km,那么,西陵峡的长度是多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并思考巫峡长度与这“1/2”一样吗?学生通过思考会知道,巫峡的长度并不是西陵峡长度的1/2,二者并不对应;顺势提问:那与这“1/2”对应的量应该是多少?引导学生综合思考与分析,最后得知40 km比单位“1”的“1/2”多2 km,40 km减去2 km就是“1/2”所对应的量。这样,此题就简化变为:已知某数的1/2是(40-2),用分数除法或者方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引导学生正确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单位“1”的量
对于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来说,找准单位“1”的量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教师不能简单告知学生把谁分了谁就是单位“1”,因为这并没有帮助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原理,才能深入領悟分数的奥妙。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桃子,其中25个苹果,而桃子是苹果的1/2,请问桃子有多少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单位“1”和倍数放在一起进行理解,可以通过倍数×一倍数(单位“1”)=几倍数(对应的比较量)与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分率=比较量。其中,分数代表上式中的分率。只要准确找出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是解答数学问题最直接且实用的方法。
总而言之,分数乘除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且关键的地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原理与意识,合理进行对比训练,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的数量、程度与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运用引导法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取更多的解题经验,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更生.例谈引导法在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5):56.
[2]黄源.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41):82.
[3]晏玉梅.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研,2015(13):64.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引导法;应用策略
分数乘除法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与难点,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领悟分数乘除法的原理等,通过各种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最终全面且有效地提升数学综合能力与素养。
一、引导学生重视对数学思想的运用
小学分数乘除法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数学思想,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最基础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思想。依据数形结合思想构建数学模型,将生硬、抽象的数學概念变得具体生动化,将复杂的数量关系进行简化,打消学生的畏惧心理,增强其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而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中,通过画图进行解答能够有效拓展解题思路,更快速地找到解题方法。此外,变换思想、类比思想等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数乘除法教学中,单位“1”的意义更加明显,渗透对应思想,熟练掌握正确的方法,化繁为简,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善于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在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有效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尽量创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立足于学生的真实生活,促使其从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感知数学,更好地结合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从而培养其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与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引导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拓展其潜能。
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师教学过程的兴趣与热情:学校组织班级之间进行羽毛球比赛,要从每个班中挑选出1/2的学生参加,同学们觉得怎么样?引导学生想一想:本班有44名学生,一班却有56名学生,那么如果只选1/2的学生,那么本班只有22名学生参加,而一班却有28名学生,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这样太不公平了。虽然都选择1/2的学生,但是实际人数不一样,这也是因为单位“1”不同的原因所形成的。
三、善于引导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数学教师应致力于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小学分数乘除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读懂题目的意义,找准分数乘除法习题的关键句,培养学生利用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与方法的能力。
比如:巫峡长度为40 km,其比西陵峡长度的1/2多2 km,那么,西陵峡的长度是多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单位“1”并思考巫峡长度与这“1/2”一样吗?学生通过思考会知道,巫峡的长度并不是西陵峡长度的1/2,二者并不对应;顺势提问:那与这“1/2”对应的量应该是多少?引导学生综合思考与分析,最后得知40 km比单位“1”的“1/2”多2 km,40 km减去2 km就是“1/2”所对应的量。这样,此题就简化变为:已知某数的1/2是(40-2),用分数除法或者方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四、引导学生正确找出数量关系式,找准单位“1”的量
对于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来说,找准单位“1”的量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教师不能简单告知学生把谁分了谁就是单位“1”,因为这并没有帮助学生看清问题的本质,因此只有让学生真正了解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乘除法的原理,才能深入領悟分数的奥妙。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桃子,其中25个苹果,而桃子是苹果的1/2,请问桃子有多少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单位“1”和倍数放在一起进行理解,可以通过倍数×一倍数(单位“1”)=几倍数(对应的比较量)与单位“1”的量×相对应的分率=比较量。其中,分数代表上式中的分率。只要准确找出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也是解答数学问题最直接且实用的方法。
总而言之,分数乘除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且关键的地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思想,与时俱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方法来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运算原理与意识,合理进行对比训练,有效提升问题解决的数量、程度与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运用引导法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获取更多的解题经验,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解题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更生.例谈引导法在小学分数乘除法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5(5):56.
[2]黄源.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策略初探[J].考试周刊,2015(41):82.
[3]晏玉梅.小学数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教研,2015(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