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教育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l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社会生活赤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以展的综合课程。在当今的教育中,美育与德育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中包含着美育,美育中蕴含着德育,将美育与小学品德课有机结合起来,力求在小学品德课堂中以德促美,以美育德。
  关键词:小学品德;美育;渗透
  一个优秀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的阐述。品德课是一门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的学科,它作为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担负着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任务。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让儿童主动、积极地用真实生活和自主活动来展开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动”,从而达到“感受”“体验”教材中承载的美育价值目标。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教学,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在课堂中学习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课堂上的语言艺术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怎样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逐步培养他们判断是非和辨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品德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美育训练。而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形象化的情感教育。美育的标准是: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讲过:“教育是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语言要新鲜,小学生具有好奇新鲜的特点,新异的刺激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课堂上运用巧妙的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从这一角度也说明了美育是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美育与品德课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讲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中,课文以五彩斑斓的插图开篇,描绘了秋天迷人的景色,让学生在欣赏插图的同时感受到秋天的美、自然的美。而“秋天的收获”中,祖国大江南北的丰富物产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秋天收获的美,更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也能创造美,从而愿意劳动、热爱劳动。这使得品德课的教学不仅有着德育的渗透,更有着美育的熏陶。
  二、在生活中寻找美
  要想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只单单的在课内学习是不够的,社会才是个大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进行访问调查,在生活中寻找美。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道德意志。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以美育来体现。在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中,有着诸多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教师在教授之时以自己对美的感悟为先导,深挖教材中的每一个美丽细节,让学生感悟自然之中、社會之中每一个美的瞬间,从而在心里埋下美的种子,让美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把美学运用于教育实践的美育与德育,都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育和德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上述表明:我们教育者在实施教学中如果能把美育与德育结合起来,那么四十分钟的课堂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将会真正学有所获。如在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倡导学生关爱他人,一幅幅温馨的插图诉说着生活中的感动,学生从老师的讲授、身边的事例中判断出生活的美丑,从而确定美的标准,并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判断,做到尊老爱幼,关爱他人。
  三、美在品德课中的渗透
  品德课要以美育德,注重美的渗透,充分运用美育与品德课的共同点来营造愉悦、自然的共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更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而品德课的教材图文并茂,课课配有插图,低年级的插图更是以鲜艳的色彩为主,同时教材还配以生动光盘、录音等。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讲述道德规范时借助艺术形式的生动性、形象性营造美的情景,引领学生走入美的意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沉浸在艺术的天堂,感受美的世界。用教师的“美”去感染学生。小学思品新课程标准规定“坚持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情感人,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影响之深。因此,教师要以自身美的人格为学生作表率。
  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力求做到言行一致。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对学生提出行为要求,这是最具说服力的。教师美的人格还表现在道德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对文明行为的由衷赞美,对不良行为的揭露和排斥,都影响着学生,促使他们向著教师所赞扬的方向发展。
  总之,美是一种永恒,它从远古走来,又穿越无限的时空,飞向未知的将来。德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它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美好愿望。在小学学校园里以美育德,让不断被物质异化的时代里保留一份宁静,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向善向美。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2]寇彧,张文新.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3]小学德育论文[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小学美育论文[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
  [5]美育美学,2006—2007年各期.
其他文献
期刊
“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我一定要实现。”仙居老年大学82岁的老学员胡炳灿在原退休单位——步路乡中心校转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仙居县年龄最大的一名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加快,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人关注。中高职衔接院校的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总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中高职衔接院校的
期刊
为提高石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线以及钢结构的防腐层使用年限,应在防腐层涂装过程中做好施工管理及质量的监督检测,建立起涂料防腐施工的控制体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搞好石
这是一个盛世好时代。老年人退休后追求着各自不同的梦想,有平安健康梦、著书立说梦、家庭和谐梦、幸福长寿梦、祖国强大梦……有梦才能活得踏实、活得有味、活得精彩。老年
摘 要:诗歌以抒发情感见长,对诗歌的欣赏,重点是要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但情感不是一个具体实物可以进行直观把握,它需要借助形象,寓情感于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来架起诗人和欣赏者情感沟通的桥梁。在诗歌欣赏中,审美感应的发生,通常借助于景物审美、人物审美、社会生活审美来进行,在这些审美感应类型之中,积淀着深厚的精神情感整体交流互动。关键词:诗歌欣赏;审美感应  纵观整个中国文学史,诗歌无疑有着一个不
摘 要:当前,在中国观看戏曲、参演戏曲活動都是由少数成人参加的活动,但与成年人不同,青少年观看戏曲与参演戏曲已经变得很普遍。由教育部的号召,“戏曲进校园”已经在全国大多地方普及,也明确要求学校要开设戏曲、舞蹈、戏剧、影视等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感受到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  关键词:教育;青少年;中国传统戏曲  1 前言  让戏剧进入校园,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了解戏剧的思想是卢梭提出来的,“在实践中学习
(二)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n坚持科学合理布局、量水而行、清洁高效转化、技术装备自主化、示范先行的原则,稳步开展升级示范.rn科学合理布局.结合国家大型煤炭基
要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创建良好的激励竞争氛围,推动教师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努力实现个人发展与高校发展共赢的局面。
摘 要:老子主张用“化”来解决社会冲突。所以在组织冲突管理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老子的思想,找到冲突的原因,顺其自然,利用理性的行为而非强硬手段引导冲突转变为“和谐”的状态,降低组织冲突带来的危害。并且管理者拥有较高的修养,也有助于组织冲突的解决。  关键词:老子;道;和谐;冲突  冲突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Wall和Canister对冲突的定义是“冲突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感知自己的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