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本书叫《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我想借用一下,“医生来自火星,病人来自金星”,意思是,这两类人对生命、健康、疾病、衰老、死亡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差别。
对于患者来讲,进了医院,这里有高楼(高科技的集聚地),有先进设备,有成架的药品,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可以输氧,可以输血,可以做心脏复苏,为什么还会死人呢?至少应该让病情得到控制,不至于滑向死亡的深渊。因此,一旦发生死亡,一定是,一定有医院、医生、医疗的疏忽或者过错的存在。
这件事是不是“一定”,我们再看看医生怎么想。
医生们都知道,今天的医学是有局限的,也是有极限的。局限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数字,我们的医学仍然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治自己会好,比如说感冒具有自愈性;三分之一的病怎么治也治不好,比如癌症晚期,比如唐氏综合征这样的遗传性疾病;最后剩下三分之一的病,大概医生有办法,但是办法也不多,病因学治疗(从病因上消除疾病)约占20%,发病学治疗(阻断发病的链条)约占10%,症状学治疗(对症处理,止痛、止泻、止咳等)约占30%,剩下的只是安慰剂治疗,约占40%。所以说,现代医学其实是有极限的,也是不完美的。
如同開车有盲区,医生的诊疗也有盲区。诊疗有三个盲区,一个盲区叫“无计可施”,有些病太复杂了,太严重了,现在没有办法;第二个盲区叫“有计难施”,虽然有技术,但没法下手,比如说既有呼吸性碱中毒,又有代谢性酸中毒,还有多器官衰竭的情形,呼吸衰竭,心脏也衰竭,肝脏也衰竭,肾也衰竭,这个时候动哪一块儿都不行,一动就满盘皆输;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计误施”。个别医生、护士心理素质不高,一紧张就容易出错,譬如手术开错了部位,药物剂量搞错了等等。对于这一类情形,医护人员得负责任。由此可见,“无计可施”“有计难施”跟医生的努力关系有限,只有“有计误施”跟医生关系大。
生死、苦难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老百姓都希望现代医学能够一针见效,术到病除,药到病除,其实这是我们的一种幻想啊!中国的民谚里既有“妙手回春”,也有“回天无力”,还有一句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反映疾病的到来和疾病的康复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差。老百姓希望到了医院,病就彻底好、彻底痊愈。这个“痊”,也是一个病字头的“痊”(带病的健康)。但是,它在老百姓的心里就变成了一个完全的“全”。这个“痊愈”,和“完全好”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思想,老百姓看了医生的介绍,都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觉得对于我的病,医生肯定知道怎么办,医生一定是胸有成竹的。其实,您错了,他们都不是神仙。我前面讲了三个“三分之一”,医生在很多方面做的是探索性的诊疗。比如,进医院很长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是一个“发热待查”呀,怎么还是诊断性治疗呀?道理很简单,疾病很复杂,还有个体差异,医生也需要探索。如果不允许探索,只用现成的有效的办法,很多病是没办法治的。
对于患者来讲,进了医院,这里有高楼(高科技的集聚地),有先进设备,有成架的药品,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可以输氧,可以输血,可以做心脏复苏,为什么还会死人呢?至少应该让病情得到控制,不至于滑向死亡的深渊。因此,一旦发生死亡,一定是,一定有医院、医生、医疗的疏忽或者过错的存在。
这件事是不是“一定”,我们再看看医生怎么想。
医生们都知道,今天的医学是有局限的,也是有极限的。局限在什么地方呢?有一个数字,我们的医学仍然是三个“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治自己会好,比如说感冒具有自愈性;三分之一的病怎么治也治不好,比如癌症晚期,比如唐氏综合征这样的遗传性疾病;最后剩下三分之一的病,大概医生有办法,但是办法也不多,病因学治疗(从病因上消除疾病)约占20%,发病学治疗(阻断发病的链条)约占10%,症状学治疗(对症处理,止痛、止泻、止咳等)约占30%,剩下的只是安慰剂治疗,约占40%。所以说,现代医学其实是有极限的,也是不完美的。
如同開车有盲区,医生的诊疗也有盲区。诊疗有三个盲区,一个盲区叫“无计可施”,有些病太复杂了,太严重了,现在没有办法;第二个盲区叫“有计难施”,虽然有技术,但没法下手,比如说既有呼吸性碱中毒,又有代谢性酸中毒,还有多器官衰竭的情形,呼吸衰竭,心脏也衰竭,肝脏也衰竭,肾也衰竭,这个时候动哪一块儿都不行,一动就满盘皆输;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计误施”。个别医生、护士心理素质不高,一紧张就容易出错,譬如手术开错了部位,药物剂量搞错了等等。对于这一类情形,医护人员得负责任。由此可见,“无计可施”“有计难施”跟医生的努力关系有限,只有“有计误施”跟医生关系大。
生死、苦难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老百姓都希望现代医学能够一针见效,术到病除,药到病除,其实这是我们的一种幻想啊!中国的民谚里既有“妙手回春”,也有“回天无力”,还有一句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也反映疾病的到来和疾病的康复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时间差。老百姓希望到了医院,病就彻底好、彻底痊愈。这个“痊”,也是一个病字头的“痊”(带病的健康)。但是,它在老百姓的心里就变成了一个完全的“全”。这个“痊愈”,和“完全好”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种思想,老百姓看了医生的介绍,都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受过良好的医学教育,觉得对于我的病,医生肯定知道怎么办,医生一定是胸有成竹的。其实,您错了,他们都不是神仙。我前面讲了三个“三分之一”,医生在很多方面做的是探索性的诊疗。比如,进医院很长一段时间了,怎么还是一个“发热待查”呀,怎么还是诊断性治疗呀?道理很简单,疾病很复杂,还有个体差异,医生也需要探索。如果不允许探索,只用现成的有效的办法,很多病是没办法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