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出的人民美术家、美术教育家古元先生水彩画清新流畅、笔法洒脱、兼收并蓄的艺术追求使其画风别具一格。古元先生水彩画有许多专家学者都有过研究、讲述与评论,而有些作品的绘画过程与意境却鲜为人知,笔者就三个方面所熟悉的作品来展开:一、香山回忆、田园水乡;二、浔阳江头、逝水东流;三、匡庐奇秀、湖光山色。分析研究古元先生水彩画中赏心悦目的诗情画意。
香山回忆 田园水乡
古元1919年出生于香山那洲。老香山区域包括珠海、中山、澳门,经过四百多年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英国画家钱纳利在这里生活了27年,其绘画对当时的珠三角美术发展产生影响。钱纳利平时很爱写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香山一带的风土人情。由此,今天我们来欣赏古元先生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位住居在地偏人稀的那洲青少年能懂得画水彩,由此说明香山区域是最早接纳西方美术并从中受益匪浅。古元先生曾对笔者讲,小时候他常骑自行车到澳门,可见对绘画的见识和水彩材料获得也是近水楼台。
古元先生《香山的回忆》绘于1935年,作品充满了田园水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秀水轻舟薄雾扑面而来。水乡纵横交错的水道里贯穿村民摇着小船,对岸葱茏绿洲阴翳蔽日,古榕树曲伸惯串画面,绿叶婆娑显得别有风情,如同遥远水乡的童谣,回荡着沧海桑田的迷人故事。古元先生那洲村故居方圆十余里内就有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南屏村容闳故居。《香山的回忆》是古元先生按照自己的情趣去描绘大自然轻柔色调、朴实无华的水乡古榕舟楫、生机盎然的暖绿色调子,让如梦似幻的晨光来解读那么意味深长的回忆,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说弥漫着宁静而朦胧的诗情画意。
当然,从《香山的回忆》中,也许人们会联想到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作品与法国画家科罗作品。作为异曲同工的艺术表达,“对意境的追求都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那些稚嫩的作品已散发出迷人的田园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可以看到只有16岁的古元在水彩画上天赋。
浔阳江头 逝水东流
古元先生水彩画《淡淡阳光》是取材于九江长江客运港,写生地点是在“庾亮楼”前的江堤上。白居易曾有: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这幅作品是在1977年所画,那天笔者正与小画友在附近写生,有幸结识了古元先生并看他画写生,先生平易近人,由此也就与他结下了师生之谊。画中大码头停靠着“东方红”客轮,它往来于渝沪之间。另一小客运码头的客轮是往来石钟山、彭泽。九江古称浔阳,南靠庐山,北临长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骚人墨客题咏、商旅游宦系舟赏景,英雄豪杰络绎不绝来此一览江天。烟波浩淼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云山雾绕中畅怀陶令辞官留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苏轼探天籁之声有《石钟山记》、《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醉酒题诗。
《淡淡阳光》如此天开江宽的风景,古元先生把气势不凡的江面画的特别的平静,其景其意铺展其中,写境、写情呈现的是:潮平两岸阔。从顺水色渐变天然成趣的画面看,暴风骤雨之后天空风云变幻,时而乌云遮天,时而阳光穿云破雾,面对复杂的画面处理,古元先生告诉笔者如何运用颜料在水彩纸上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何利用水彩画的特点,恰倒好处画乌云中射出的阳光,只见他拿出棉花擦出了几道白光,整个画面豁然开朗、意味无穷。正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荡气回肠之美妙。滚滚长江,逝者如斯。流淌着多少诗史般的沧桑故事,在江渚上写生的不是“白发渔樵”,而是著名的画家古元先生,用水彩画来表现此情此景,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慨,更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定,《淡淡阳光》功夫在诗外。
匡庐奇秀 湖光山色
《九江烟水亭》画于1977年,描绘的是笔者家乡的名胜古迹,是一幅令人十分感怀的作品,当年见到这幅水彩作品时蔡若虹先生写到:这幅作品的反复观赏,于在关键引起我的历史回忆这一点上,它替我圆了60多年以来的乡土梦,我应当向古元道谢!对故土和对古元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笔者挥之不去的思绪也油然而生,解读这幅作品却意味深长。说来也是缘分,笔者与蔡若虹先生同为九江一中校友。烟水亭位于九江市甘棠湖中,原为周瑜的点将台。烟水亭里庭院曲径通幽、雕梁画栋,五贤阁内有纪念贤士与贤吏,分别有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在烟水亭看龙舟竞赛,锣鼓喧天,祭祀香火缭绕,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笔者高中毕业后烟水亭已改筹建九江历史文物陈列馆之用,曾在纯阳殿、五贤阁中创作历史画,度过了约一年多难忘的时光。
古元先生把《九江烟水亭》画的恬静写意,波光粼粼倒映着白色九曲桥,殿阁楼台高耸、粉墙黛瓦环抱,岸柳成荫掩映处便是九江一中,让人心旷神怡。《九江烟水亭》对水彩本体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瑰丽奇特的山水景观却意境深远,那远眺的庐山青脉迤逦、云浮雾飘,不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五老依然不老,甘棠酿酒,醉倒两行翠柳、一脉青峰”。烟水亭是历代文人名士流年往返之地,画面中虽见不到人物的点缀,湖光潋滟、如梦似幻的秀色里古意盎然,所蕴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物故事却是那么令人回味。
从古元先生的艺术来看,水彩画艺术创作了三个时间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东的青少年时期水彩画,有《香山的回忆》《有香山花卉的静物》等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调入北京时期,古元再次开始创作水彩画,怀着对新时代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水彩画色彩明快、清新流畅如《古城门外》《北京什刹海之夏》等作品。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古元从“五七干校”返回北京重新有机会画水彩,中后期到各地画了许多写生作品,如《淡淡阳光》《九江烟水亭》等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间。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珠海远眺》《珠海渔女》浪漫而高雅、充满了沧海桑田的诗情画意。“他的画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淳朴与自然, 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的精细。不过,这种精细不是某种勉强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没有任何臆造的成分。他的精细是自然而然的。简直好像生而使然。在他晚年的作品中,那种熟练真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
香山回忆 田园水乡
古元1919年出生于香山那洲。老香山区域包括珠海、中山、澳门,经过四百多年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英国画家钱纳利在这里生活了27年,其绘画对当时的珠三角美术发展产生影响。钱纳利平时很爱写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香山一带的风土人情。由此,今天我们来欣赏古元先生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位住居在地偏人稀的那洲青少年能懂得画水彩,由此说明香山区域是最早接纳西方美术并从中受益匪浅。古元先生曾对笔者讲,小时候他常骑自行车到澳门,可见对绘画的见识和水彩材料获得也是近水楼台。
古元先生《香山的回忆》绘于1935年,作品充满了田园水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秀水轻舟薄雾扑面而来。水乡纵横交错的水道里贯穿村民摇着小船,对岸葱茏绿洲阴翳蔽日,古榕树曲伸惯串画面,绿叶婆娑显得别有风情,如同遥远水乡的童谣,回荡着沧海桑田的迷人故事。古元先生那洲村故居方圆十余里内就有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南屏村容闳故居。《香山的回忆》是古元先生按照自己的情趣去描绘大自然轻柔色调、朴实无华的水乡古榕舟楫、生机盎然的暖绿色调子,让如梦似幻的晨光来解读那么意味深长的回忆,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传说弥漫着宁静而朦胧的诗情画意。
当然,从《香山的回忆》中,也许人们会联想到英国画家康斯坦布尔作品与法国画家科罗作品。作为异曲同工的艺术表达,“对意境的追求都融入到自己的绘画中。那些稚嫩的作品已散发出迷人的田园风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我们可以看到只有16岁的古元在水彩画上天赋。
浔阳江头 逝水东流
古元先生水彩画《淡淡阳光》是取材于九江长江客运港,写生地点是在“庾亮楼”前的江堤上。白居易曾有: “三百年来庾楼上,曾经多少望乡人。”这幅作品是在1977年所画,那天笔者正与小画友在附近写生,有幸结识了古元先生并看他画写生,先生平易近人,由此也就与他结下了师生之谊。画中大码头停靠着“东方红”客轮,它往来于渝沪之间。另一小客运码头的客轮是往来石钟山、彭泽。九江古称浔阳,南靠庐山,北临长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往今来骚人墨客题咏、商旅游宦系舟赏景,英雄豪杰络绎不绝来此一览江天。烟波浩淼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留下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云山雾绕中畅怀陶令辞官留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苏轼探天籁之声有《石钟山记》、《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醉酒题诗。
《淡淡阳光》如此天开江宽的风景,古元先生把气势不凡的江面画的特别的平静,其景其意铺展其中,写境、写情呈现的是:潮平两岸阔。从顺水色渐变天然成趣的画面看,暴风骤雨之后天空风云变幻,时而乌云遮天,时而阳光穿云破雾,面对复杂的画面处理,古元先生告诉笔者如何运用颜料在水彩纸上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何利用水彩画的特点,恰倒好处画乌云中射出的阳光,只见他拿出棉花擦出了几道白光,整个画面豁然开朗、意味无穷。正有“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的荡气回肠之美妙。滚滚长江,逝者如斯。流淌着多少诗史般的沧桑故事,在江渚上写生的不是“白发渔樵”,而是著名的画家古元先生,用水彩画来表现此情此景,举重若轻的大手笔,不由得让人感慨万千: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感慨,更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淡定,《淡淡阳光》功夫在诗外。
匡庐奇秀 湖光山色
《九江烟水亭》画于1977年,描绘的是笔者家乡的名胜古迹,是一幅令人十分感怀的作品,当年见到这幅水彩作品时蔡若虹先生写到:这幅作品的反复观赏,于在关键引起我的历史回忆这一点上,它替我圆了60多年以来的乡土梦,我应当向古元道谢!对故土和对古元先生所流露出的真挚情感,笔者挥之不去的思绪也油然而生,解读这幅作品却意味深长。说来也是缘分,笔者与蔡若虹先生同为九江一中校友。烟水亭位于九江市甘棠湖中,原为周瑜的点将台。烟水亭里庭院曲径通幽、雕梁画栋,五贤阁内有纪念贤士与贤吏,分别有田园诗人陶渊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马白居易、宋、明理学大师周敦颐、王阳明。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在烟水亭看龙舟竞赛,锣鼓喧天,祭祀香火缭绕,熙熙攘攘,十分热闹。笔者高中毕业后烟水亭已改筹建九江历史文物陈列馆之用,曾在纯阳殿、五贤阁中创作历史画,度过了约一年多难忘的时光。
古元先生把《九江烟水亭》画的恬静写意,波光粼粼倒映着白色九曲桥,殿阁楼台高耸、粉墙黛瓦环抱,岸柳成荫掩映处便是九江一中,让人心旷神怡。《九江烟水亭》对水彩本体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瑰丽奇特的山水景观却意境深远,那远眺的庐山青脉迤逦、云浮雾飘,不免让人产生许多联想,“五老依然不老,甘棠酿酒,醉倒两行翠柳、一脉青峰”。烟水亭是历代文人名士流年往返之地,画面中虽见不到人物的点缀,湖光潋滟、如梦似幻的秀色里古意盎然,所蕴涵“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物故事却是那么令人回味。
从古元先生的艺术来看,水彩画艺术创作了三个时间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东的青少年时期水彩画,有《香山的回忆》《有香山花卉的静物》等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第二个阶段是1950年调入北京时期,古元再次开始创作水彩画,怀着对新时代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水彩画色彩明快、清新流畅如《古城门外》《北京什刹海之夏》等作品。第三个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初,古元从“五七干校”返回北京重新有机会画水彩,中后期到各地画了许多写生作品,如《淡淡阳光》《九江烟水亭》等意境深远,令人陶醉其间。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创作的《珠海远眺》《珠海渔女》浪漫而高雅、充满了沧海桑田的诗情画意。“他的画给人的印象是如此淳朴与自然, 但实际上却是非常的精细。不过,这种精细不是某种勉强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没有任何臆造的成分。他的精细是自然而然的。简直好像生而使然。在他晚年的作品中,那种熟练真是达到了鬼斧神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