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座古城,在三千年的《诗经》里悄然开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战士们离开家乡时,还是一片春意盎然,几树垂柳,几丛青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多姿;而归程早已不再是阳光与温暖,只剩下几分寒意,大雪纷飞。如今将这诗经在舌尖品味,仿佛有了几分战争的苦涩,但也有几分家乡温暖的甜意。
平遥古城最初的创建怕是要从西周开始说起了,当时游牧民族不断骚扰我国的边境,周宣王派兵北伐萨犹,并创建了京陵城,便是这平遥建城的开端。穿越八百里路云和月,穿越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明洪武三年,翻修并扩建,后续也曾多次维修,但总体风格不变,这才有了如今的平遥古城。
其实第一次有到平遥的念头还是小学,当时的我在山西太原求学,可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在那里升入较好的中学,便回到了我的故乡河南,走之前,总想看看这个山西的古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也算自己在山西生活十几年的一种安慰。毕竟再来到这山西,还不知何年何月。后来真正到达平遥,还是和几位朋友一起。
那时的自己可以说对“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时伴着雪花,我们踏上了大同开往平遥的列车……
经过几个小时的料峭寒风,我们到了平遥。
一座古城,总是背负太多的往事。斑驳的城墙,印染出浅浅淡淡的哀伤;雕花的老窗,仿佛还是明清时温婉的模样。小镇上的人们,淳朴善良,叙述着这座老城历经的更迭与沧桑。
之前自己订了一间民宿。民宿本身在古城内,店家带着我们穿过斑驳的城墙,行走在青石板上,仿佛真的回到了明清时期。走到民宿门前,素朴的木质牌匾“善庆会馆”让思绪翻飞到晋商,那个辉煌的年代。走进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炕,床柜还是那带着年代感的木质柜,晚上睡觉时将床上的榻榻米搬下,便舒适的入梦了。一夜安眠后,睡眼惺忪,清晨的平遥还带有几分凉意,昨日温暖的炕头,还不愿意远离,古城特色的早餐才绝了这场纠缠。
民宿里的家常菜是家里的一位大叔做的,很地道。一份平遥碗托,其色略微泛黄,大叔将其切片爆炒,又伴有少许绿叶菜,状若柳叶,尝起来也是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我们一行四人,便伴着这碗托解决了自己的早餐问题。后来我们也去了古城里有名的“晋升炉食谱”有品尝了民居里所没有的那份精致。一碟平遥牛肉,一小盘莜面烤姥姥,咸淡适口,配以平遥特殊的酱料,几筷下去,还未有品味其中滋味,便以碟尽。不忍哂笑,自己怕也当了一回囫囵吞枣的笑话,虽没有八戒那样狼狈,但也有了几分尬意。但那味道着实不错,若還有机会,怕是还要再品味一番。当然,平遥也有自己的特色饮品,这饮品我们品了其中两味:晋升油茶和谷奶奶。一开始看到这饮品,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的,毕竟是看不出原材料的浅灰色。但谷奶奶入口微甜,油茶浓厚香醇,尤其是其中添加的一些碎物,又有了一番嚼劲,不过这饮品还是要看个人口味,我虽觉得这不错,但同行的朋友却感觉有些甜腻。怕这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
当然,古城的小吃不止在民宿、餐馆,就连街上随意摆摊的南瓜饼、玉米饼,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日又是一日雪,由于前日晚上玩的有些乏了,便没能起来,但同伴却为我们发来了外面雪景笼罩下的古城墙。顿时精神一振,便从炕上爬起,登上了那城墙。由于雪下得并不是太大,所以城墙上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若是再厚些,怕是就要封锁了。登上城墙后,虽不如长城那样壮观,但依旧有一种震撼。尤其是如今的古城内外,内城是古色古香的青砖绿瓦,外城的灯红酒绿的高楼喧嚣,当真是一幅穿越千年的画卷,独立于这世间保存。走在城墙上,看看那角楼与角台,绕城墙一周,大概花费了2个小时。后来又浏览了日昌升票号、镖局还与其他一些景点,但或许是先有了城墙的宏观感觉,再进入小院子便没有太大的惊艳了。如果有机会重来,倒是可以先小后大。
夜幕拉开,或许是冬季,路上的行人并不太多,但暖黄色的灯光仍给人一种温暖的小家感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我也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放下手机去看看夜晚的景色了。漫步徜徉在古城灯火下,不知不觉便已半夜了,挥一挥衣袖,拂去一身寒冷,炕上的暖意也渐渐浸染全身。
其实对于平遥,总是一种淡淡的感觉,平凡地走在路上,安静而淡然,悠闲而自得,但唯有一个让我们十分震撼——《又见平遥》。
这是一个边走边看的大型实景演出,我们仿佛就是那个年代的一个路人,一起感受这赵易硕的义薄云天,感受全城选妻的震撼,感受镖师舞的大气壮烈,在最后,看到票号的败落,看到一直走,一直走在回家途中的魂魄,双眼不禁泪目。
在看着演出之前,自己还是有些疑惑的,千里走镖,为的却是另外一个血脉的继承,这样的大义怎么会有?
但看着演员们的倾情演出,自己似乎穿越回那个年代,30万两白银,232名镖师,赵易硕为了另一个姓氏的血脉延续,倾家荡产千里走镖,只为一个义字当头,便义无反顾的去了沙俄,从此山水迢迢,归家路遥遥无期。可能你永远无法理解此行此举,因为你都不是他。
离开之前,他也为自己留了一条血脉,全程选妻的悲壮让我们愈发不忍。在赵东家的大义面前,全城百姓也是你仁义我便以仁义相待,你是英雄我愿儿女情长。
在《又见平遥》的大义之前,我们离开了平遥古城,离开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作者简介:
王坤宇(1997—),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专业。
平遥古城最初的创建怕是要从西周开始说起了,当时游牧民族不断骚扰我国的边境,周宣王派兵北伐萨犹,并创建了京陵城,便是这平遥建城的开端。穿越八百里路云和月,穿越过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明洪武三年,翻修并扩建,后续也曾多次维修,但总体风格不变,这才有了如今的平遥古城。
其实第一次有到平遥的念头还是小学,当时的我在山西太原求学,可由于一些原因,无法在那里升入较好的中学,便回到了我的故乡河南,走之前,总想看看这个山西的古城,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也算自己在山西生活十几年的一种安慰。毕竟再来到这山西,还不知何年何月。后来真正到达平遥,还是和几位朋友一起。
那时的自己可以说对“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那时伴着雪花,我们踏上了大同开往平遥的列车……
经过几个小时的料峭寒风,我们到了平遥。
一座古城,总是背负太多的往事。斑驳的城墙,印染出浅浅淡淡的哀伤;雕花的老窗,仿佛还是明清时温婉的模样。小镇上的人们,淳朴善良,叙述着这座老城历经的更迭与沧桑。
之前自己订了一间民宿。民宿本身在古城内,店家带着我们穿过斑驳的城墙,行走在青石板上,仿佛真的回到了明清时期。走到民宿门前,素朴的木质牌匾“善庆会馆”让思绪翻飞到晋商,那个辉煌的年代。走进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色古香的炕,床柜还是那带着年代感的木质柜,晚上睡觉时将床上的榻榻米搬下,便舒适的入梦了。一夜安眠后,睡眼惺忪,清晨的平遥还带有几分凉意,昨日温暖的炕头,还不愿意远离,古城特色的早餐才绝了这场纠缠。
民宿里的家常菜是家里的一位大叔做的,很地道。一份平遥碗托,其色略微泛黄,大叔将其切片爆炒,又伴有少许绿叶菜,状若柳叶,尝起来也是筋软耐嚼,香醇可口,百吃不厌。我们一行四人,便伴着这碗托解决了自己的早餐问题。后来我们也去了古城里有名的“晋升炉食谱”有品尝了民居里所没有的那份精致。一碟平遥牛肉,一小盘莜面烤姥姥,咸淡适口,配以平遥特殊的酱料,几筷下去,还未有品味其中滋味,便以碟尽。不忍哂笑,自己怕也当了一回囫囵吞枣的笑话,虽没有八戒那样狼狈,但也有了几分尬意。但那味道着实不错,若還有机会,怕是还要再品味一番。当然,平遥也有自己的特色饮品,这饮品我们品了其中两味:晋升油茶和谷奶奶。一开始看到这饮品,心中还是有一些忐忑的,毕竟是看不出原材料的浅灰色。但谷奶奶入口微甜,油茶浓厚香醇,尤其是其中添加的一些碎物,又有了一番嚼劲,不过这饮品还是要看个人口味,我虽觉得这不错,但同行的朋友却感觉有些甜腻。怕这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
当然,古城的小吃不止在民宿、餐馆,就连街上随意摆摊的南瓜饼、玉米饼,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第二日又是一日雪,由于前日晚上玩的有些乏了,便没能起来,但同伴却为我们发来了外面雪景笼罩下的古城墙。顿时精神一振,便从炕上爬起,登上了那城墙。由于雪下得并不是太大,所以城墙上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若是再厚些,怕是就要封锁了。登上城墙后,虽不如长城那样壮观,但依旧有一种震撼。尤其是如今的古城内外,内城是古色古香的青砖绿瓦,外城的灯红酒绿的高楼喧嚣,当真是一幅穿越千年的画卷,独立于这世间保存。走在城墙上,看看那角楼与角台,绕城墙一周,大概花费了2个小时。后来又浏览了日昌升票号、镖局还与其他一些景点,但或许是先有了城墙的宏观感觉,再进入小院子便没有太大的惊艳了。如果有机会重来,倒是可以先小后大。
夜幕拉开,或许是冬季,路上的行人并不太多,但暖黄色的灯光仍给人一种温暖的小家感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下,我也忘了自己有多久没有这样放下手机去看看夜晚的景色了。漫步徜徉在古城灯火下,不知不觉便已半夜了,挥一挥衣袖,拂去一身寒冷,炕上的暖意也渐渐浸染全身。
其实对于平遥,总是一种淡淡的感觉,平凡地走在路上,安静而淡然,悠闲而自得,但唯有一个让我们十分震撼——《又见平遥》。
这是一个边走边看的大型实景演出,我们仿佛就是那个年代的一个路人,一起感受这赵易硕的义薄云天,感受全城选妻的震撼,感受镖师舞的大气壮烈,在最后,看到票号的败落,看到一直走,一直走在回家途中的魂魄,双眼不禁泪目。
在看着演出之前,自己还是有些疑惑的,千里走镖,为的却是另外一个血脉的继承,这样的大义怎么会有?
但看着演员们的倾情演出,自己似乎穿越回那个年代,30万两白银,232名镖师,赵易硕为了另一个姓氏的血脉延续,倾家荡产千里走镖,只为一个义字当头,便义无反顾的去了沙俄,从此山水迢迢,归家路遥遥无期。可能你永远无法理解此行此举,因为你都不是他。
离开之前,他也为自己留了一条血脉,全程选妻的悲壮让我们愈发不忍。在赵东家的大义面前,全城百姓也是你仁义我便以仁义相待,你是英雄我愿儿女情长。
在《又见平遥》的大义之前,我们离开了平遥古城,离开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城。
作者简介:
王坤宇(1997—),女,汉族,河南周口人,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本科生,教育技术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