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网络购物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笔者在对大学生的网络购物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中存在的主要消费误区,探讨了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出这些消费误区的措施和对策,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科学正确地参与网络购物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购物 误区 对策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增长42.0%,而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本课题组前期的调查也显示,80%左右的在校生都有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的人心,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消费习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一步指导对成都工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购物心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1份,有效问卷3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课题组根据调查数据,利用EXCEL软件分析得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心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消费误区
调查显示,网络购物商品种类丰富、价格相对低廉、过程方便快捷,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表明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观总体上时科学、合理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大学生富于想像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网上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会极大地刺激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的心理。此外,网上支付方式也较容易诱发盲目消费,高消费。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和网购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消费主要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占比86%;而月平均网络购物消费集中在100-200元之间,占比52%;网络购物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例在8%至25%之间,网络购物消费的平均水平占全部消费的17%左右,说明网络购物消费较大,不够理性。
(二)攀比心理严重
大学生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需要满足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表现在消费中,则体现为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高品质、高品位生活的需要。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人都有手机,58%的学生拥有电脑。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学生回答都是:“同学都有电脑,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某些高价值商品和名牌商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攀比心理。
(三)网络虚拟消费
网络上的虚拟消费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倾向。越是紧张、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就需要通过幻想和憧憬来达到舒缓的目的和愿望;越是年轻,幻想倾向就越明显。不少大学生通过虚拟的世界,寻求心理上的一种投射,这种虚拟的消费往往消解紧张感,并且满足年轻人对生活变化的追求。
(四)网络购物风险意识不强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或其他手段进行规范。大学生对网络购物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也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调查显示,对网络购物活动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全部人数的5%,不满意的人数占16%。在遭遇网络购物问题时,他们中仅有51%的不满意者会选择退货,5%的会选择12315进行维权,35%的选择通过给差评表达自己的不满,仍然有9%的少数学生选择默默承受网络购物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二、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购物误区的对策探讨
(一)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应把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学的教育,让大学生认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其次,开设大学生消费心理课程,进行网络消费心理研究和消费道德教育,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最后,开设大学生理财课程,引导大学生学会科学的理财,学会“合理和适度”消费,“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使消费更加理性化。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购物能力和水平
首先,开展消费品常识和网络知识教育。如通过开设《商品学知识》等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常识,提高其购物和消费能力;通过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消费观念、网络消费习惯与方式、网络消费技巧技能等。其次,举办校园讲座,利用校园传媒,提高大学生网络购物技能。最后,还可以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网络消费教育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开展知识讲座,进行网络消费风险教育。诸如告诫学生选择历史较长、信誉度高的网站消费;购物时要看评价记录和销售记录;选择可货到付款的网站或商家购物;选择第三方支付等等。另一方面,开展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如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使大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大学生走出网络购物误区,还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如整个社会的健康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购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总之,网络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陌生,但是,大学生网络购物要真正实现健康、科学、合理,还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大学校园和大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曹韧.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及心理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9期.
[2]余峰.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5期.
[3]蔡丹芳,林雅婷.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模式分析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30期.
[4]金敏.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大众科技.2011年11期.
[5]http://ec.iresearch.cn/shopping/20140114/224908.shtml.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购物 误区 对策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增长42.0%,而受网络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有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本课题组前期的调查也显示,80%左右的在校生都有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已经深入当代大学生的人心,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取向、消费习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进一步指导对成都工业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购物心理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00份,回收391份,有效问卷37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3%。课题组根据调查数据,利用EXCEL软件分析得出大学生的网络购物心理,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学生网络购物中存在的消费误区
调查显示,网络购物商品种类丰富、价格相对低廉、过程方便快捷,是大学生选择网络购物的主要原因,表明当代大学生网络购物中的消费观总体上时科学、合理的,但是,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
(一)消费易盲目冲动,缺乏理性
大学生富于想像力、渴望变化、喜欢创新、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往往对个性化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选择的已不再单是商品的实用价值网上有很多新奇的东西,会极大地刺激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的心理。此外,网上支付方式也较容易诱发盲目消费,高消费。在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和网购消费调查中发现,月平均消费主要集中在800-1200元之间,占比86%;而月平均网络购物消费集中在100-200元之间,占比52%;网络购物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例在8%至25%之间,网络购物消费的平均水平占全部消费的17%左右,说明网络购物消费较大,不够理性。
(二)攀比心理严重
大学生受过比较高的教育,他们不仅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更需要满足自身被尊重的需要。表现在消费中,则体现为对高物质生活的追求,对高品质、高品位生活的需要。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人人都有手机,58%的学生拥有电脑。通过实地采访部分大学生,得知很多学生其实并不需要电脑,也不需要名牌衣服等,但是当问他们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去买电脑买品牌衣服时,很多学生回答都是:“同学都有电脑,穿名牌,我不能比他们差。”某些高价值商品和名牌商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这种攀比心理。
(三)网络虚拟消费
网络上的虚拟消费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人格倾向。越是紧张、充满着激烈竞争的社会,人们就需要通过幻想和憧憬来达到舒缓的目的和愿望;越是年轻,幻想倾向就越明显。不少大学生通过虚拟的世界,寻求心理上的一种投射,这种虚拟的消费往往消解紧张感,并且满足年轻人对生活变化的追求。
(四)网络购物风险意识不强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系统,目前仍缺乏适当的法律或其他手段进行规范。大学生对网络购物风险性往往认识不足,也不能很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调查显示,对网络购物活动非常满意的大学生仅占全部人数的5%,不满意的人数占16%。在遭遇网络购物问题时,他们中仅有51%的不满意者会选择退货,5%的会选择12315进行维权,35%的选择通过给差评表达自己的不满,仍然有9%的少数学生选择默默承受网络购物给自己带来的损失。
二、引导大学生走出网络购物误区的对策探讨
(一)推动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文化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高校应把对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科学的教育,让大学生认清什么是正常消费,什么是盲目攀比,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意识。其次,开设大学生消费心理课程,进行网络消费心理研究和消费道德教育,从而实现最科学、有效的消费方式。最后,开设大学生理财课程,引导大学生学会科学的理财,学会“合理和适度”消费,“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使消费更加理性化。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购物能力和水平
首先,开展消费品常识和网络知识教育。如通过开设《商品学知识》等课程,使大学生了解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常识,提高其购物和消费能力;通过开设《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消费常识》等消费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网络消费观念、网络消费习惯与方式、网络消费技巧技能等。其次,举办校园讲座,利用校园传媒,提高大学生网络购物技能。最后,还可以发挥学校社团的作用,开展多种有益的网络消费教育活动。
(三)加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一方面,开展知识讲座,进行网络消费风险教育。诸如告诫学生选择历史较长、信誉度高的网站消费;购物时要看评价记录和销售记录;选择可货到付款的网站或商家购物;选择第三方支付等等。另一方面,开展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如利用校园网、广播、校报、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介绍有关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政策法规,使大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除此之外,大学生走出网络购物误区,还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如整个社会的健康的消费观和消费心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购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等。总之,网络购物对于大学生而言不再陌生,但是,大学生网络购物要真正实现健康、科学、合理,还需要各方面尤其是大学校园和大学生长期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曹韧.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及心理调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9期.
[2]余峰.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5期.
[3]蔡丹芳,林雅婷.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模式分析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30期.
[4]金敏.影响大学生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大众科技.2011年11期.
[5]http://ec.iresearch.cn/shopping/20140114/224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