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对策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zo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液是一种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内的治疗方法[1]随着现在80~90%的住院病人需要输液治疗,而各种新药的不断出现,使得药物使用中发生不良反的病例越来越多,作为一名操作者,在执行药物配制、时间、剂量、用药、观察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现和防治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用药安全和患者健康,有研究报道,7%的住院患者每年用药疏忽或用药错误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2]
  1 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
  1.1 从同一瓶盐水中抽取液体配制不同抗生素。由于病人多,工作量大,人员少,而配制药物的液体规格不全,致使护士从同一瓶盐水中抽取液体配制不同抗生素,导致瓶内出现多种抗生素微粒混合而增加过敏反应的机会。
  1.2 药物配制过早。为把本班工作做完,特别是中午人员配备少加之预防收病人,过早的把抗生素配好,且液体滴速过慢,导致药物分解过快,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大。
  1.3 对药物了解不够。由于对药物知识缺乏了解,盲目执行医嘱,将药物用于有禁忌症的病人,对药物的PH值、渗透压不了解,特别是主班护士在进行排液计划时不能合理排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如果医生未认真阅读说明书,在溶媒选择上会出错。
  1.4 忽视药物间的配伍禁忌。由于不同药物在一起合用会产生拮抗或协同作用,因此两种不同药物输注时,输液管内的配伍禁忌也会被忽视,从而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甚至出现毒性作用。
  1.5 滴速不合理。在静脉治疗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特点和病人的病情调节滴速,如PNC类应在30分钟内滴完,胃肠反应大的红霉素需缓慢滴入,酚妥拉明应根据病人血压调节滴速。
  1.6 药物保存不当。由于工作不到位,未向家属及患者交代药物的保存方法或护士用药过程中应避光的未用避光的输液工具,致使药物分解氧化
  1.7 用药时间与间隔时间不准确。护士在用药时应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并告诉患者抗生素或是每天两次的药物至少需间隔6小时使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
  1.8 配制药物含杂质等微粒。护理操作不当,无菌技术不严会造成输液瓶内产生杂质等微粒,若未及时发现,将会引起输液反应。
  1.9 静脉炎。反复在同一静脉穿刺,输液时输入刺激性较大PH值过高或过低而选择的血管不合理,手卫生不严,未严格无菌操作都会引起静脉炎
  1.10 药物未进行严格查对。由于药房工作人员疏忽,标签相似的药物易混淆加之护士未认真查对,导致用药错误。
  2 对策
  2.1 工作认真负责,增强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提倡预防为主风险最小的原则,时刻铭记风险源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作为医务工作者能识别目前存在的主要风险,并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讨论,从中吸取教训,以提高护士的防范能力。
  2.2 充分认识并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工作中应熟练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药物不良反应常见于个体差异、滴速过快、浓度过、高微粒增加、配伍时PH值改变,制剂质量不合格、同一药物批次不同所产生的不良反应。
  2.3 加强管理落实到人。在工作中不断强化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意识,责任落实到人,病房内配备不同规格的液体,进行配液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瓶,严格进行查对,现配现用,让药物发挥最好疗效。
  2.4 养成阅读并收藏说明书的习惯。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我们应养成阅读药物说明书的习惯,因为最直接的信息来源是药物说明书,实行分类管理,以便于查询,既提高工作效率又能杜绝各种药物错误使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2.5 严格操作注重细节管理。为使药物发挥更好疗效,药物配制后应尽快使用,据报道,溶液放置3~5小时,细菌可呈对数生长[3]在稀释药液过程中,液体的污染程度与针头插入瓶塞的角度、次数针头大小、注射器使用的时间有关。针头插入瓶塞次数越多,产生的胶塞微粒越多,针头越大,配液时液体中产生的胶屑就越大,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流经针头后液体所含微粒数量也越多,注射器使用时间越长,污染率越高[4]因此最好选用9号针头配药。静脉治疗单须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穿刺前应用呼唤法进行查对,穿刺成功后再次查对,不能用输血器输注药物,药物自药房取出后应认真查对。
  2.6 加强血管保护严防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的炎症,主要有化学性、机械性。感染性及血栓性静脉炎。输液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分不可进行干预、可干预两类,其中不可进行干预包括患者的机体因素和药物本身的刺激作用。可干预的因素包括溶液的PH值、渗透压、穿刺材料、穿刺部位、液体输入量及速度。静脉炎的发生会延长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增加医疗花费,因此作为一个操作者,输液护理的目标是成功穿刺,保护血管,安全留置,减少并发症。各种管道的留置时间严格控制,穿刺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
  2.7 进行用药宣教。在进行输液时,应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名称、滴注时间、药物作用,滴注次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特别是老年人告知滴速的重要性,不能随便调节滴速,指导合理用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加强巡视,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发现不适立即报告。
  3 小结
  通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注重环节、细节管理,运用完整的护理用药程序[5],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科学分析,加强责任心,保证用药安全,减少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 殷磊,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学基础,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243
  [2] Harris J,Schmin 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guidesafe care[J].J Nurs Care Qual,2004,19(2):88~91
  [3] 李武平。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63
  [4] 钟华荪。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270~271
  [5] 朱玲玲。药物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7):65~67
  作者单位:615000 四川省西昌市人民医院
其他文献
检验科每天都要出具很多检验报告,其中所做的每一项检验结果,都直接反应机体的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对协助临床明确疾病的诊断、观察病情、疾病的治疗、判断疾病预后等均有重要意义。  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首先排除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因素:检验标本的采集是否合理、标本及时送检、标本是否按要求处理时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
期刊
【摘要】目的:重点探讨肺泡蛋沉着症HRCT表现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报道肺泡蛋白沉着症资料、总结HRCT特征性表现在诊断肺泡蛋沉着症中的价值。结果:在胸部HRCT扫描中表现为地图样分布、肺水肿改变、肺实变及间质纤维化改变、局限性肺气肿等特征性表现。结论:虽然肺泡蛋白沉着症的HRCT特征性表现,为临床正确诊断提供重要价值,但同时HRCT特征性表现与临床症状不典型严重不成比例,是
期刊
分娩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尤其对初产妇。由于分娩的知识缺乏,分娩给她们带来了很的心理负担,害怕疼痛,担心意外等,因此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如何对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于2008年7月~2010年6月对辖区内初产妇开展围产期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入院教育  我们针对产妇住进医院,面对陌生的医生、护士、同病房的患者以及陌生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35例老年BPPV患者。结果:35例患者经头部变位试验等诊断为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居多,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所有患者经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老年BPPV误诊的主要原因是病史的收集,老年病人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临床医师对BPPV的认识,还有头部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方法:自2006年 8月至2009年 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Colles骨折198例。结果:12个月以上随访 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复位情况:整复后优 145例,良 32例 ,差 3例,总优良率达 98.3%。6周后掌倾角变小 9例,占 5%。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96.1%。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产后随访,提高全市各族4个月母乳喂养率。方法:加强产后随访和健康教育,做到医疗保健双服务。结论:经过加强产后随访工作,,我市母乳喂养状态逐渐改善,4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提高。  【关键词】加强;产后随访;提高4个月;母乳喂养率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2-01    提高母乳喂养率以促进母婴健康是爱婴医院的长期任
期刊
【关键词】艾滋病;不同人群;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R5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70-01    为了解博乐市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知晓程度,评价《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在本市实施的效果,我们与2008年8月30日~9月3日,由博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市不同人群开展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博乐市各综合医院2010年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针对手足口病所采取的措施,观察采取措施后的结果,发现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完善手足口病的监测手段。 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主要为1~5岁儿童,以幼托儿童为主;发病多在5~7月,6月为高峰期;发病主要集中在市区;传播途径主要以肠道传播,其次为呼吸道传播。 结论:手足口病目前暂无疫苗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大肠大息肉(>1.5cm)活检与全瘤切除病理诊断差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8年大肠大息肉(>1.5cm)活检病理、全瘤切除后病理结果及部分手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活检与全瘤切除后病理有较大差异,两者符合率仅为54.1%,不符率为26.2%;而内镜不能切除的大息肉活检与手术术后病理符合率为 50 %,活检为良性而术后为恶性的达50%。讨论:大肠息肉活检与整体病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疗效 方法: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采用三角肌、胸 肌间隙入路,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间沟后缘10 mm,近端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5 mm的位置,复位后骨折断端如有骨质缺损,进行自体或异体骨植入,骨折远近端分别用锁定及非锁定螺钉固定。 结果:本组35例手术患者均获得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