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c_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新课标指出: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职责是教书育人。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我们化学老师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六个方面谈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也发生了倾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给中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造成中学生的道德危机.俗话说:“教人要教心,育人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并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职责。化学教师不仅 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好的渗透德育,努力提高学生的优良品德、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科学态度,使他们成为具有高度社 会责任感和优良品质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对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教育呢?下面是我的几点粗浅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一、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搞好观察、分析、总结,客观地反映实验现象,不弄虚作假、敷衍了事,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的学习作风。比如往Na2co3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再往沉淀中滴加稀HNO3,却没看到预知的沉淀消失现象,同学们有些沮丧和不解。我在讲评实验报告册时首先表扬了同学们的实事求是精神,然后分析理论上应该是沉淀会消失,而同学们做出的实验结果却出乎预料,可能是因为Na2 C03溶液不纯;上次实验没把试管、胶头滴管等仪器洗干净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同学们听完后恍然大悟,心情轻松了不少,大都高兴地笑了。她们的认真和求实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用“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抱负
  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不畏权势的创新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生。目前新教材中关于科学家的插图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但由于考试很少考到,有的学校不重视相关内容,学生也很少去关注。其实,教师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进行渗透,如:用挂图介绍、办学习园地、阅读图书等,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抱负、学习的成就感,比我们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通过这些资料,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艰苦的劳动,只有不畏困难、志存高远的人才能坚持下去。科学家的事迹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一旦学生感悟出来,并以此為榜样,将在其学习科学的道路上产生巨大的能量。
  三、培养学生自觉细心、有错就改的正确态度
  作业批改是老师和全体学生沟通的一个方式,全批全改可督促每一个同学自觉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除记日期外,很重要的是批语,给做得好的同学评“优”,有错的地方圈圆圈、画横线、打问号等突出同学们错误之处,并旁批出错原因,最后再多一些表扬性、鼓励性批语或商量式期语。这样,学生作业的完成率和正确率就渐渐提高了,而且能做到老师讲解后及时、完整地更正,这对他们生活或处事中养成自觉细心、知错就改的正确态度的无疑起了潜移默化作用。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化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如在讲授物质的分解与化合、氧化与还原、阴离子与阳离子、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等概念时,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去阐述,使学生初步理解这一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通过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化学性质,影响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的学习,加深对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影响因素的辨证思想的理解。这样有机地、适当地结合化学课的内容,将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把知识融汇贯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发展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五、将环保意识渗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废旧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和酸、碱等有害物质,随意丢弃,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危害很大,废旧电池渗出的重金属离子如汞、铅等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威胁人类的健康。另一方面,废电池中的有色金属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将废电池回收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课后让同学们思考在废旧电池处理方面有什么办法或可行建议,并在下一节课新课前用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同学们说出。同学们都至少想出了一种办法,很多同学建议学校里设立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就不至于有废旧电池在手中却不知扔向何处;也有同学建议废品收购站也有收废旧电池,同学们可以把废旧电池拿到回收点收购或卖给甚至是送给废品收购人;还有同学们建议商店象卖啤酒也回收啤酒瓶那样定价收回出售利用后的废旧电池……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环保意识。进而倡议同学们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保持教室、食堂、宿舍的干净整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美丽的国家。
  六、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的渗透
  教材利用化学史料浓墨重彩地对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高一教材中介绍了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为了打破法、德、美等国对制碱技术的垄断,精心实验,刻苦钻研,成功创造出了“侯氏制碱法”,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此外还介绍了张青莲教授为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所做的卓越贡献,这些都是我国化学家对近代化学发展的贡献。老师在教学中还可根据教材的相关内容,结合我国的历史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如讲碘化银,可联系近年国家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除霾能措施缓解许多地区的旱情和首都的大气污染;讲硅酸盐工业时,可结合我国悠久的陶瓷历史,精美瓷器及我国迅速发展的建材工业等事实进行教学,事实是最好的教材。用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说的一句名言“我要把生命献给祖国”激发同学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学好化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因此,无论哪一科,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智力培养,又要注意德育渗透。高中化学教材存在丰富的德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体现了中学化学的本质特征和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黎进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S]中学教学参考;2013-06-10.
  [2]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探索[OL].2012.
其他文献
摘要:意念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念训练是大脑针对训练项目技术环节、易错动作及改正办法等一系列积极的想法,意念训练往往存在于有一定的项目技术基础上,为完善技术动作、加强易错动作注意事项、身体疲惫及身体伤病不能参加训练等情况下常用的练习方法。  关键词:意念;意念训练;冥想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1-01  意念是一种心理活动,意
摘 要:李约瑟之谜提出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能够揭开这个谜底。本文就以往专家学者做出的解释进行分类,从制度基础、文化传统、金融资产、战争需求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从对李约瑟之谜研究的梳理中,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困扰理论界的问题,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李约瑟之谜;制度基础;文化传统;战争需求;金融资产  一、引言  上个世纪中叶,英国生物化学家李约瑟
院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与发展,无论是体裁、风格,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思维观念和表现手法,而这种变化在器乐曲上的突出体现就是标题思维的产生.
摘 要:僧肇是中国第一位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学者,对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发展起着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僧肇作《不真空论》,驳斥了“格义佛教”对“空”的错误理解,认为“空”是“色法”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的“有无间性”,“空”不简单地就是“无”,而是由“有”和“无”共同构成的。《不真空论》全文通过对“六家七宗”的批判, “有”“无”的关系和“名”“实”的关系的阐述三方面来解读“空”的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精神层面也产生了很大的需求。就建筑业而言,建筑的质量和可靠性得到了保证后,人们现在更重视建
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人们对于各个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研究显示,完美主义是引发心理障碍的重要诱因,本文从几个方面针对完美主义与心理障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制度创新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动态过程.具体地说,民营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为更好地实现企业制度的功能,在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法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习方式多样化,积极引导学生多进行参与性、探究性、体验性和时间性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270-0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
ESP人才资源优化配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ESP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则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了促进三地人才的优势互补与合作,三地于2011年出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