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学科和载体,新课标和新高考评价体系下的生物课程的实施呼吁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案例教学模式以案例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交流表达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从而在主动学习中获得必备知识、锻炼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全面发展奠基。本文从案例教学的内涵、基本操作环节、应用实例等方面探讨该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认为学习是学生参与动手和动脑的自主性活动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必备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习得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案例教学模式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和交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提升学习品质。进而提高教育学教学质量,使之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教学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但真正作为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1910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者们在授课时遇到了难题,即较多理论知识仅靠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并且教师也无从给出形象生动及具体的解答。学者们结合理论和实例,通过问题提出、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后来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案例教学”。
关于案例教学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主体的概念表述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引进教学活动的情境中,通过案例展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和表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评价,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环节及应用实例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探索出了案例教学模式的四个基本操作环节,即: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案例、问题探究学习—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为更好地阐述这几个环节,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这一教学片段为例展开案例教学应用策略的描述。
环节一: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生物教学的案例的选择要满足叙事性、真实性、启发性、引导性、典型性等原则,案例的来源可以是生物科学中发生的事例、科学研究发现史等。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并且具有问题探究背景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悟探究。
例如在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介绍摩尔根、果蝇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详细呈现出摩尔根的实验后,基于学生已初步了解假说演绎法并且具备实验分析的能力,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的实验思路进行描述,如摩尔根提出了什么问题、解释问题的假说是什么、怎么验证假说、演绎推理部分是哪个?
环节二:分析案例、问题探究学习
基于案例及问题解决的动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或回顾,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是案例教学的起点,也是得以进行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效率,教师理论知识问题化并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自学和互学。通过自学,学生感知教材、解决简单的知识问题,并做好自学笔记,记录疑点、难点。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的组内合作、互学探究。通过互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即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情况,对个体的疑难点进行指导、对普遍存在的疑难点进行精讲。教师精讲时应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高深理论通俗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力争为学生解决问题清除理论和思维障碍。
例如在探究摩尔根验证假说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怎么判断果蝇的显性性状?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如何设计?并对性染色体基因的标注方法给予指导和讲解。
环节三: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
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即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交流,乃至进入再探阶段。学生讨论的形式可分为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全班集体讨论。要保证学生讨论的过程有条不紊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以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使全体师生在认识、表达和情感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在小组内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看法、观点,并由小组长记录主要观点及小组共同存在的疑难点,做好小组间发言交流的准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可采取挑战应战、辩论多种方式进行,这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对案例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根据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针对全体学生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的、探究性很强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这是学生分析讨论活动的高潮,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并鼓励观点间的碰撞、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活跃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学生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研讨后,师生共同讨论结果、形成共识。
例如在经过自主和互动探究后,鼓励学生针对摩尔根关于测交方法的实施给予充分的争论和思维碰撞、针对摩尔根实验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思维碰撞,形成知识结论,在充分理解摩尔根实验过程和思路的基础上,加深对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的理解,并在过程中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拓展。
环节四: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
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目标,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对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不仅关系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更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热点、科学进展或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应用型拓展,通过走出纯理论知识的束缚,实现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观念、锻炼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素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履行社会责任。
例如在學完该部分内容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人类红绿色盲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如何更深层次理解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开创意义?如何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某一生物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
总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0
[2]徐安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101-102
[3]胡继飞.创新生物教学方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1-29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
【关键词】案例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认为学习是学生参与动手和动脑的自主性活动过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必备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习得关键能力、提升学科素养。案例教学模式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表达和交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生物学科素养,提升学习品质。进而提高教育学教学质量,使之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教学由来已久,最早起源于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法,但真正作为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1910年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这些学者们在授课时遇到了难题,即较多理论知识仅靠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并且教师也无从给出形象生动及具体的解答。学者们结合理论和实例,通过问题提出、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后来这种教学模式被称为“案例教学”。
关于案例教学的概念众说纷纭,但主体的概念表述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案例为教学材料,将学生引进教学活动的情境中,通过案例展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和表达等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评价,获得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环节及应用实例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探索出了案例教学模式的四个基本操作环节,即: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案例、问题探究学习—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为更好地阐述这几个环节,笔者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这一教学片段为例展开案例教学应用策略的描述。
环节一:呈现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精心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有效地呈现给学生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它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生物教学的案例的选择要满足叙事性、真实性、启发性、引导性、典型性等原则,案例的来源可以是生物科学中发生的事例、科学研究发现史等。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并且具有问题探究背景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从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悟探究。
例如在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介绍摩尔根、果蝇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详细呈现出摩尔根的实验后,基于学生已初步了解假说演绎法并且具备实验分析的能力,老师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摩尔根的实验思路进行描述,如摩尔根提出了什么问题、解释问题的假说是什么、怎么验证假说、演绎推理部分是哪个?
环节二:分析案例、问题探究学习
基于案例及问题解决的动力,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或回顾,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这是案例教学的起点,也是得以进行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究效率,教师理论知识问题化并展示给学生,学生进行自学和互学。通过自学,学生感知教材、解决简单的知识问题,并做好自学笔记,记录疑点、难点。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小组的组内合作、互学探究。通过互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生自学互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即时掌握学生自学互学的情况,对个体的疑难点进行指导、对普遍存在的疑难点进行精讲。教师精讲时应使复杂问题简单化、高深理论通俗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力争为学生解决问题清除理论和思维障碍。
例如在探究摩尔根验证假说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对如下问题进行分析解释:怎么判断果蝇的显性性状?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有什么特点?是否与性别有关?如果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用字母W表示,而且它位于X染色体上,你能用基因W和X染色体写出摩尔根的两组果蝇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吗?你将如何解释果蝇白眼性状的遗传?需要设计一个测交实验来验证你的解释吗?如何设计?并对性染色体基因的标注方法给予指导和讲解。
环节三: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
评价案例、达成结论共识是案例教学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即教师引导和组织学生对案例问题展开分析讨论和交流,乃至进入再探阶段。学生讨论的形式可分为组内讨论、组间讨论、全班集体讨论。要保证学生讨论的过程有条不紊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以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讨论,使全体师生在认识、表达和情感等方面展开充分交流。在小组内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看法、观点,并由小组长记录主要观点及小组共同存在的疑难点,做好小组间发言交流的准备。小组间的交流学习可采取挑战应战、辩论多种方式进行,这便于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对案例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根据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针对全体学生不能解决的深层次的、探究性很强的问题,展开集体讨论,这是学生分析讨论活动的高潮,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并鼓励观点间的碰撞、辩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活跃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在学生对该案例的问题进行研讨后,师生共同讨论结果、形成共识。
例如在经过自主和互动探究后,鼓励学生针对摩尔根关于测交方法的实施给予充分的争论和思维碰撞、针对摩尔根实验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思维碰撞,形成知识结论,在充分理解摩尔根实验过程和思路的基础上,加深对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的理解,并在过程中充实了学生的知识、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得到了提高和拓展。
环节四: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
拓展案例、学会融会贯通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和目标,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对习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不仅关系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更关系到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可以联系社会热点、科学进展或生活实际,进行知识的应用型拓展,通过走出纯理论知识的束缚,实现知识与能力、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社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把学到的生物学观念、锻炼的科学思维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素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履行社会责任。
例如在學完该部分内容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人类红绿色盲基因所在染色体位置?如何更深层次理解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的开创意义?如何利用假说演绎法对某一生物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
总之,案例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案例教学不仅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问题意识、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方红峰,郑春和.生物教学研究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0
[2]徐安文.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探究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101-102
[3]胡继飞.创新生物教学方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1-29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高级中学,广东 深圳 51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