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也是认知世界的能力之一,基于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必要做出新的改变和优化,以实现学生主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设计依据,那么在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也同样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来展开教学实践,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语文,有营养的语文。
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是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文本体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通过对人、事、景或物的描写和叙述来传递思想感情,也由此可按照内容或题材来进行划分,包括写人、记事、写景以及状物等文本类型。例如,在《记金华双龙洞》中,教师可以通过旅游的话题来进行导入,通过交流讨论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外出旅游的印象和感受,接着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诵读,根据预习基础来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和语句段落进行障碍排除,从而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目标。接着从不同的段落中找出关键词,明确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游览顺序,接着从外洞洞口到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明确空间顺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融合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先自主地去对文中多项因素进行初步认知和理解,进而在具体的描写部分来加深其使用方法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進行类比迁移,在拓展延伸中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深化,同时渗透思维创造与审美鉴赏素养。
再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可以营造直观的情境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体会“小树抽出枝条”“即将融化的积雪”“清澈见底的小溪”以及“林间漫步的小鹿”这些画面,再配以听觉上“淙淙的流水声”引发想象,使语言文字变为现实,实现对学生联想、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仅次于记叙文,所以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中,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作业来巩固生字词,并从自主体验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辨别形近字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课内生字词的认知印象,深层次把握汉字结构。在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通过文章题目直接点明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对“蝙蝠”与“雷达”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事物的探索,到文本中进行思考与想象。那么结合之前学过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内容,学生会有意识地在初读过程中去到文本中搜集说明文要素,而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去有意地领略和感受本篇文章的内容,该环节主要目标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整合能力。比如通过联系《蟋蟀的住宅》《白鹅》等文本来把握说明文的特征,从而归纳其语言和结构特点。
进入到授课中段环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说明文基本内容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再次归纳和总结,比如借“蝙蝠的本领”为话题来展开关联词造句,在该过程中落实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目标的渗透。接着,结合文本中出现的“三次试验”来创设相应的感知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科学家在这些科研成果问世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它们严谨、一丝不苟、一心为国的科研态度。配合相关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素养目标的渗透。
三、古诗词阅读
诗歌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本体裁,其包括古典诗歌和现代诗。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体类型,其在语言运用上强调韵律的和谐,在思想感情上关注情感的含蓄表达,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文本为例,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我国文化的悠久沉淀,学习其语言的高度凝练,以及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文学审美的提高。可以说,古典诗词是兼顾对学生审美创造和文化鉴赏等多元素养的独特载体,教师应该在明确古诗词价值的基础上,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呈现落实到对学生实际素养的培养上。例如,在《题临安邸》一诗中,首先可从文本对仗工整的结构特征入手,在严谨考究的格式中去引导学生把握一字一词的诗意画境,从而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精妙和独到。接着,通过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汴州与杭州“不同”的原因,从而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切实结合和依托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多元的文本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主要载体,教师只有明确文本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现互融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顺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90.
[2]马丽云.以小学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为媒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01.
[3]刘世辉,贺勇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4):35-3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得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广大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设计依据,那么在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也同样需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来展开教学实践,真正使学生学到有价值的语文,有营养的语文。
一、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是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较大的一种文本体裁,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通过对人、事、景或物的描写和叙述来传递思想感情,也由此可按照内容或题材来进行划分,包括写人、记事、写景以及状物等文本类型。例如,在《记金华双龙洞》中,教师可以通过旅游的话题来进行导入,通过交流讨论来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外出旅游的印象和感受,接着在初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诵读,根据预习基础来对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和语句段落进行障碍排除,从而达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目标。接着从不同的段落中找出关键词,明确本文的记叙顺序是游览顺序,接着从外洞洞口到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明确空间顺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融合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先自主地去对文中多项因素进行初步认知和理解,进而在具体的描写部分来加深其使用方法的印象。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组词造句進行类比迁移,在拓展延伸中促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深化,同时渗透思维创造与审美鉴赏素养。
再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教师可以营造直观的情境来冲击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体会“小树抽出枝条”“即将融化的积雪”“清澈见底的小溪”以及“林间漫步的小鹿”这些画面,再配以听觉上“淙淙的流水声”引发想象,使语言文字变为现实,实现对学生联想、想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占比仅次于记叙文,所以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例如,在《蝙蝠与雷达》中,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预习作业来巩固生字词,并从自主体验过程中来强化学生的自主观察和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择辨别形近字的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课内生字词的认知印象,深层次把握汉字结构。在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通过文章题目直接点明教学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对“蝙蝠”与“雷达”这两种看似毫无关联事物的探索,到文本中进行思考与想象。那么结合之前学过的说明文相关知识内容,学生会有意识地在初读过程中去到文本中搜集说明文要素,而教师则应该引导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去有意地领略和感受本篇文章的内容,该环节主要目标是锻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知识整合能力。比如通过联系《蟋蟀的住宅》《白鹅》等文本来把握说明文的特征,从而归纳其语言和结构特点。
进入到授课中段环节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对说明文基本内容的掌握基础上进行再次归纳和总结,比如借“蝙蝠的本领”为话题来展开关联词造句,在该过程中落实对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目标的渗透。接着,结合文本中出现的“三次试验”来创设相应的感知情境,引导学生去了解更多科学家在这些科研成果问世背后所付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它们严谨、一丝不苟、一心为国的科研态度。配合相关事例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实现文化素养目标的渗透。
三、古诗词阅读
诗歌是语文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本体裁,其包括古典诗歌和现代诗。诗歌作为一种抒情言志的文体类型,其在语言运用上强调韵律的和谐,在思想感情上关注情感的含蓄表达,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文本为例,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表了我国文化的悠久沉淀,学习其语言的高度凝练,以及思想感情的含蓄表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发展,以及个人文学审美的提高。可以说,古典诗词是兼顾对学生审美创造和文化鉴赏等多元素养的独特载体,教师应该在明确古诗词价值的基础上,真正使课堂教学的呈现落实到对学生实际素养的培养上。例如,在《题临安邸》一诗中,首先可从文本对仗工整的结构特征入手,在严谨考究的格式中去引导学生把握一字一词的诗意画境,从而感受到语言运用的精妙和独到。接着,通过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表现手法,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汴州与杭州“不同”的原因,从而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综上,小学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落实需要切实结合和依托于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多元的文本作为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主要载体,教师只有明确文本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契合点,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实现互融与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顺赢.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3):90.
[2]马丽云.以小学中高年段阅读教学为媒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101.
[3]刘世辉,贺勇芬.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