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次峰会上,与会领导和各位嘉宾围绕“城市·人·自然”这一主题进行的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是峰会的重头戏。而今峰会虽已落下了帷幕,但本次峰会刮起的头脑风暴,依然冲击着我们的头脑。本刊从与会嘉宾的真知灼见中特别遴选了一些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和谐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让城市像一个乐团一样既有竞争力又充满和谐。”
在任何一个城市,不论是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别的地方,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使这个城市像一个乐团一样既有竞争力又充满和谐。领导是一份工作,不是一个职位,仅仅选上是不够的,你必须同人民一起去设立目标然后找寻方法去实现它。市长是谋略家,是提供开放对话环境的主持人,是一个不惧怕赋予其他人权力、听取他人意见的人,是一个长远计划的远见者,是一个主管城市规划的建筑师,是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人。然而更重要的,我视市长为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负责选择什么音乐来演奏,演员和乐器的排练,然后奏出一曲和谐优美的音乐。一个城市由不同的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希望,市民的工作是在不和谐的音调中创造和谐。市长指挥交响乐团,将人民带动起来,倾听,解难题,寻找共同点。创立和谐不是易事,对领导者是一个挑战,但是当一项工作完成时,满足的感觉是幸福的提升。
新西兰奥克兰市市长哈伯德:“要市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奥克兰,我们已经逐渐让市民参与城市事务。20年前,市议员进行决策时很少采纳市民的意见。而今,我们的立法明确规定了市民在一定程度上的参与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正是要市民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得到他们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我们对改进市民参与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市政大楼召开会议,让市民走近我们,而不是由我们去其所在处。比如今年,我曾到购物中心,与市民在街上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我很忙——应该说我们大家都很忙,但我认为在聆听群众心声中展现领导风范也是至关重要的。想方设法了解年轻人对城市的憧憬和看法。我们在市议会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年轻人协会,每月开一次会。在新西兰,年轻人主要用手机进行交流。我们想到用发短信的方式,获得他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我们在一个美丽的海湾岛屿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让人们用相机拍下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画面,然后将照片陈列出来,人们在每张照片上别上红色或绿色的小旗,表明他们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市民参与是我们寻求美好社会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相互借鉴经验。
环保
美国圣地亚哥郡郡长罗伯兹:“1美元环保投入能够带来3美元收益。”
30多年前,圣地亚哥郡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乃至整个美国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洛杉矶还发生了光学污染事件,光学污染造成很多人生病,不少人的心、肺健康受损,人的寿命减短,工作天数也因此缩短,经济因此受损,美国意识到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经济损失及健康经济损失带来的其他经济损失。1967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空气保护机构,并出台了全国空气污染标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花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空气一天天干净,市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创造力也一天比一天大,经济也一天天强健起来。最终,空气干净了,城市也发展了。30多年来,圣地亚哥郡用了150亿美元用于空气改进,让人兴奋的是,150亿美元并没有白花,据统计,每1美元的环保投入,给圣地亚哥郡带来了3美元的收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强健的经济可与干净的空气共存。
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市长斯蒂芬·曼德尔:“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经济。”
埃德蒙顿是北美洲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但拥有很多绿地,仅公园就有400多个。美丽的风景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埃德蒙顿一直体会着“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经济”这句话的好处。在埃德蒙顿,环境规划指导着其他行业。我们的环境保护相当成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废物处理系统,但环境治理没有尽头,目前正在建设更好的环境保护系统。这些投入的费用,可以从市民中收取。所有国家都必须考虑平衡环保、就业和市民温饱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大约30—50年。经历这段时期后,这座城市将走上真正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地方环境部长戴斯利:“环境不是商品。”
现代城市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对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竞赛。环境不是商品,但环境支撑着这一切,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认识环境的成本。昆士兰州市民和政府已经了解这一点,目前环境保护也做得较好。我们发现,好的环境可以发展旅游,带来一些就业机会。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定期提出一个环境报告,甚至计划把所有的海岸线建成环境保护区域。
乌克兰扎波罗热州议会副议长别列日诺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扎波罗热州有14家钢铁冶金企业,州政府为给市民造就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内种植了大量树木。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发展都要从脚下的生态环境开始。
规划
新西兰奥克兰市市长哈伯德:“有效规划城市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成立风险承担者小组,协助制定政策法规。”
以奥克兰市为例,我们近期在城市规划中成立了特别工作组,建筑师、设计人员和开发者齐聚一堂,就如何实现城市的高度发展得出可行性结论。其中有的建议就提出了通过奖励优秀设计等方式鼓励设计人员做出好的作品的良策。
澳大利亚GCD公司规划专家Andrew Prowse:“规划应将自然引进城市。”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往往只重视城市建设本身,而忽视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环境建设,如公园、绿地等,用这种思路规划的城市只是混凝土“森林”。城市建筑规划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这样才能展现城市建筑的和谐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规划发展应与其历史风貌一脉相承,通过技术将城市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等各种元素融合起来,设计出最好的方案。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规划发展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为城市留下丰富的遗产,成为城市的记忆。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城市规划有‘八要’。”
要更好地利用水利资源;要保留公共用地;要发展公共交通;要学会“绿色思维”,注意环保;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孵化器”,增加就业岗位;要在公交站点附近集中发展;要提高土地的复合利用率;要让更多基层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交通
澳大利亚前副总理蒂姆·费希尔:“中国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研究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轨道交通都比汽车更节约能源,作为城市的市长,应该优先考虑规划轨道交通,比如峰会发起城市布里斯班的轨道交通就发展得很好。
上海市市长韩正:“发展公共交通最划算。”
亚太地区很多城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很少,城市交通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交通问题的最好途径不是发展私人汽车,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人均占有道路面积需0.3平方米;而发展私人轿车,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却需要8平方米。因此,上海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
文化
台中市市长胡志强:“文化等同城市的灵魂,如果缺少了文化,城市就没有灵魂。”
在亚洲,台中市只能算一个小城市,台中市只有100多万人口,但台中市每天晚上参与文化活动的市民上万人。台中市有全台湾地区最好的体育场。在台中市,凡是文化活动,我这市长和市民是互动的。有市民叫我做一个人体喷绘,我不好意思,只好用电脑设计了一个。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市民素质,他们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于是,他们变得珍惜这个城市的荣誉,变得更加努力,为这座城市创造价值。在发展市民文化的同时,台中市也没忽略经济发展,因为人不可能空着肚子搞文化。
英国莱斯特郡郡长戴维·帕森:“嫁接文化可以丰富城市内涵。”
告诉你们,我是英国最会说中文的人。回到英国后,我要说中国话,用中国的微波炉煮饭。莱斯特郡距法国100多公里,距中国10000多公里,但在法国要迷路,在中国却不会,因为法国的路标无英语,中国的路标有英语。英语在中国已成为除汉语以外的第二大语言。仅去年就有4万中国人到英国学习。我的私人助理就是中国学生,他将很多中国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识告诉我,我顿时感到两眼发愣:“中国的文化太丰富了!”于是,我向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习惯,逐渐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许多认识,觉得我们双方在经济、教育、科技上都有很多合作的必要。昨日(10月11日),我们与重庆签订协议,成为友好城市,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的嫁接,然后为经济或其他领域合作牵线搭桥。在城市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使市民的素质提高,丰富城市的内涵。
就业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市长凯文·伯恩:“让就业者参与全球化劳动力竞争。”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的就业概念、城市就业的概念逐渐淡化,只要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他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城市就业。关键是看我们政府如何对青年人进行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从而提升他们参与全球化劳动力竞争的素质。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就业事关城市和谐大局。”
人们没有工作通常会有挫折感,经常会感到羞耻。这是与和谐大相径庭的。一个强大的社区会有低的失业率。来自郊区和偏远地区的人们需要工作,因为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游手好闲的人是魔鬼造就的。”
美国爱瑞通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贝:“科技创造就业机会。”
前些年,计算机出现的时候,不少人为之恐慌,认为有了电脑,人脑就没用了。其实不然,有了电脑,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多了,相应提供就业的岗位也就多了。?
和谐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让城市像一个乐团一样既有竞争力又充满和谐。”
在任何一个城市,不论是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还是别的地方,城市管理者的工作,就是使这个城市像一个乐团一样既有竞争力又充满和谐。领导是一份工作,不是一个职位,仅仅选上是不够的,你必须同人民一起去设立目标然后找寻方法去实现它。市长是谋略家,是提供开放对话环境的主持人,是一个不惧怕赋予其他人权力、听取他人意见的人,是一个长远计划的远见者,是一个主管城市规划的建筑师,是一个大型企业的领导人。然而更重要的,我视市长为一个交响乐团的指挥,他负责选择什么音乐来演奏,演员和乐器的排练,然后奏出一曲和谐优美的音乐。一个城市由不同的人组成,他们有不同的需要和希望,市民的工作是在不和谐的音调中创造和谐。市长指挥交响乐团,将人民带动起来,倾听,解难题,寻找共同点。创立和谐不是易事,对领导者是一个挑战,但是当一项工作完成时,满足的感觉是幸福的提升。
新西兰奥克兰市市长哈伯德:“要市民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在奥克兰,我们已经逐渐让市民参与城市事务。20年前,市议员进行决策时很少采纳市民的意见。而今,我们的立法明确规定了市民在一定程度上的参与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孔子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正是要市民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能够得到他们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案。我们对改进市民参与城市建设进行了一些尝试。在市政大楼召开会议,让市民走近我们,而不是由我们去其所在处。比如今年,我曾到购物中心,与市民在街上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我很忙——应该说我们大家都很忙,但我认为在聆听群众心声中展现领导风范也是至关重要的。想方设法了解年轻人对城市的憧憬和看法。我们在市议会里专门设立了一个年轻人协会,每月开一次会。在新西兰,年轻人主要用手机进行交流。我们想到用发短信的方式,获得他们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我们在一个美丽的海湾岛屿进行了这样的尝试:让人们用相机拍下他们喜欢或不喜欢的画面,然后将照片陈列出来,人们在每张照片上别上红色或绿色的小旗,表明他们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市民参与是我们寻求美好社会的关键环节,我们可以相互借鉴经验。
环保
美国圣地亚哥郡郡长罗伯兹:“1美元环保投入能够带来3美元收益。”
30多年前,圣地亚哥郡所在的加利福尼亚州乃至整个美国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洛杉矶还发生了光学污染事件,光学污染造成很多人生病,不少人的心、肺健康受损,人的寿命减短,工作天数也因此缩短,经济因此受损,美国意识到环境污染造成了健康经济损失及健康经济损失带来的其他经济损失。1967年,美国成立了第一个空气保护机构,并出台了全国空气污染标准。在随后的几十年中,美国花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空气一天天干净,市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创造力也一天比一天大,经济也一天天强健起来。最终,空气干净了,城市也发展了。30多年来,圣地亚哥郡用了150亿美元用于空气改进,让人兴奋的是,150亿美元并没有白花,据统计,每1美元的环保投入,给圣地亚哥郡带来了3美元的收益。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强健的经济可与干净的空气共存。
加拿大埃德蒙顿市市长斯蒂芬·曼德尔:“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经济。”
埃德蒙顿是北美洲一个重要工业城市,但拥有很多绿地,仅公园就有400多个。美丽的风景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埃德蒙顿一直体会着“有健康的环境才有健康的经济”这句话的好处。在埃德蒙顿,环境规划指导着其他行业。我们的环境保护相当成功,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废物处理系统,但环境治理没有尽头,目前正在建设更好的环境保护系统。这些投入的费用,可以从市民中收取。所有国家都必须考虑平衡环保、就业和市民温饱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大约30—50年。经历这段时期后,这座城市将走上真正的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地方环境部长戴斯利:“环境不是商品。”
现代城市的竞争,已经演变为对环境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竞赛。环境不是商品,但环境支撑着这一切,我们在城市发展中必须认识环境的成本。昆士兰州市民和政府已经了解这一点,目前环境保护也做得较好。我们发现,好的环境可以发展旅游,带来一些就业机会。目前,澳大利亚政府定期提出一个环境报告,甚至计划把所有的海岸线建成环境保护区域。
乌克兰扎波罗热州议会副议长别列日诺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扎波罗热州有14家钢铁冶金企业,州政府为给市民造就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在城市内种植了大量树木。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切发展都要从脚下的生态环境开始。
规划
新西兰奥克兰市市长哈伯德:“有效规划城市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成立风险承担者小组,协助制定政策法规。”
以奥克兰市为例,我们近期在城市规划中成立了特别工作组,建筑师、设计人员和开发者齐聚一堂,就如何实现城市的高度发展得出可行性结论。其中有的建议就提出了通过奖励优秀设计等方式鼓励设计人员做出好的作品的良策。
澳大利亚GCD公司规划专家Andrew Prowse:“规划应将自然引进城市。”
长期以来,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往往只重视城市建设本身,而忽视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环境建设,如公园、绿地等,用这种思路规划的城市只是混凝土“森林”。城市建筑规划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这样才能展现城市建筑的和谐之美。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的规划发展应与其历史风貌一脉相承,通过技术将城市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等各种元素融合起来,设计出最好的方案。随着时间推移,城市规划发展能够经受历史的考验,为城市留下丰富的遗产,成为城市的记忆。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城市规划有‘八要’。”
要更好地利用水利资源;要保留公共用地;要发展公共交通;要学会“绿色思维”,注意环保;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孵化器”,增加就业岗位;要在公交站点附近集中发展;要提高土地的复合利用率;要让更多基层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划中来。
交通
澳大利亚前副总理蒂姆·费希尔:“中国应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研究表明,不管是什么样的轨道交通都比汽车更节约能源,作为城市的市长,应该优先考虑规划轨道交通,比如峰会发起城市布里斯班的轨道交通就发展得很好。
上海市市长韩正:“发展公共交通最划算。”
亚太地区很多城市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资源很少,城市交通是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解决交通问题的最好途径不是发展私人汽车,而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人均占有道路面积需0.3平方米;而发展私人轿车,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却需要8平方米。因此,上海优先发展轨道交通等城市公共交通。
文化
台中市市长胡志强:“文化等同城市的灵魂,如果缺少了文化,城市就没有灵魂。”
在亚洲,台中市只能算一个小城市,台中市只有100多万人口,但台中市每天晚上参与文化活动的市民上万人。台中市有全台湾地区最好的体育场。在台中市,凡是文化活动,我这市长和市民是互动的。有市民叫我做一个人体喷绘,我不好意思,只好用电脑设计了一个。文化的发展,提升了市民素质,他们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于是,他们变得珍惜这个城市的荣誉,变得更加努力,为这座城市创造价值。在发展市民文化的同时,台中市也没忽略经济发展,因为人不可能空着肚子搞文化。
英国莱斯特郡郡长戴维·帕森:“嫁接文化可以丰富城市内涵。”
告诉你们,我是英国最会说中文的人。回到英国后,我要说中国话,用中国的微波炉煮饭。莱斯特郡距法国100多公里,距中国10000多公里,但在法国要迷路,在中国却不会,因为法国的路标无英语,中国的路标有英语。英语在中国已成为除汉语以外的第二大语言。仅去年就有4万中国人到英国学习。我的私人助理就是中国学生,他将很多中国的天文、地理、人文知识告诉我,我顿时感到两眼发愣:“中国的文化太丰富了!”于是,我向他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历史、风俗习惯,逐渐改变了我对中国的许多认识,觉得我们双方在经济、教育、科技上都有很多合作的必要。昨日(10月11日),我们与重庆签订协议,成为友好城市,其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文化的嫁接,然后为经济或其他领域合作牵线搭桥。在城市中,每个人都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主体,使市民的素质提高,丰富城市的内涵。
就业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市长凯文·伯恩:“让就业者参与全球化劳动力竞争。”
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国家的就业概念、城市就业的概念逐渐淡化,只要劳动者有较高的劳动素质,他可以选择任何一个城市就业。关键是看我们政府如何对青年人进行跨国界、跨文化的教育,从而提升他们参与全球化劳动力竞争的素质。
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市前任市长威廉·哈德纳特:“就业事关城市和谐大局。”
人们没有工作通常会有挫折感,经常会感到羞耻。这是与和谐大相径庭的。一个强大的社区会有低的失业率。来自郊区和偏远地区的人们需要工作,因为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游手好闲的人是魔鬼造就的。”
美国爱瑞通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丁·库贝:“科技创造就业机会。”
前些年,计算机出现的时候,不少人为之恐慌,认为有了电脑,人脑就没用了。其实不然,有了电脑,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创造的社会财富就多了,相应提供就业的岗位也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