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深入开展,“懂粮”的财经类人才越来越受到粮食行业的追捧。但是受制于高职院校粮食人才培养数量偏少,成为制约粮食行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本文将以我院为例,围绕如何应用全面质量管理(TQM)模式构建财经类粮油专业群,在课程中融入以“粮食元素”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系列的“粮食化”课程体系,为涉粮高职院校解决粮食人才培养的困惑,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粮食流通;全面质量管理;粮油专业群;粮食化
1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内的运用
美国全面质量控制之父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该理论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性,以质量控制为中心,通过组织长期的努力创造出使顾客满意、使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都受益的管理理念[1]。在此之后,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根据TQM质量管理基本的工作流层提出著名的“PDCA”管理循环(也叫戴明循环),它由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Do)],8个步骤组成,其工作流程可描述4个阶段循序渐进构成一个圆环,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PDCA”管理循环,呈阶梯式、循环上升递进发展。
作为最早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全面质量管理(TQM),近年来也开始被一批专家学者用以研究来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师生的归属感得到加强提升、学校的三全育人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加强。“质量立校”是高职院校占领人才培养高地的核心和绝对优势,TQM则是高职院校实现“质量立本”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存共生的产教融合特质,更是凸显出其比其他高等院校更适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碰撞出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质量管理分析
2.1 粮食行业高速发展,对粮食人才需求巨大
粮食行业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型行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力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发展,将会非常有利于推进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据权威部门预测,随着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到2025 年,粮食行业对“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从目前的25万增加到80万,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从目前的6万增加到20万左右。
但是,粮食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局面。那就是粮食行业发展所需的“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陷入十分急需紧缺的境地。当务之急,如何补齐粮食行业急需人才短板,成为粮食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1]。
2.2 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势在必行
首先,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发展,迫使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其次,粮食产业迫切需要的是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既了解粮食行业,又掌握机械、物流信息化、贸易等方面知识[1];再次,虽然粮食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不错,但每年粮食类专业的招生并不理想;最后,每年粮食专业毕业生数量少,岗位适配性较低,甚至出现一人难求的局面,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得发展需求。
因此,造成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呈现出“三多三少”结构,主要表现为:粮食行业从业者低学历者居多,高学历的偏少、低等级的技能者居多,高等级技能者的偏少、年龄段偏大的居多,青年人才偏少。这种结构很难满足粮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势在必行。
3 构建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粮食化”课程改革的途径
3.1 以专业群发展模式构建粮食化课程
根据专业的相容性、互补性,追求专业协同发展、专业智能化及信息化应用建设,学院经过科學分析专业组群逻辑,圈定粮油储藏与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物流管理、互联网金融、会计等5个专业作为粮油专业群(如图1所示)。
通过对接粮油产业链的分析定位,圈定5个专业组成专业群链,深入分析专业群链的专业课程,筛选出专业群链专业基础课程和共享基础课程,再以系统化、碎片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精心设计专业群链的跨界互选课程,最后提升专业群链的无限延伸和拓展空间,拓宽提升复合型粮食人才的培养路径。
3.2 TQM质量管理全面融入学院粮油专业群建设改革初显成效
在我院承担并顺利结题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委托的《高校诊断:专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和由教育部行指委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立项项目之《粮食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发展,在TQM质量循环管理模式下(如图2所示),我们构建了以粮油专业群建设来大力推动学院财经类专业“粮食化”课程的改革。
1. 成功打造广西一流的粮食文化教育基地
1)建成校内粮食文化教育基地的摇篮
2013年,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先后建立了30多个校外涉粮实训基地和1个校内外粮食文化教育基地,初步形成粮食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的集成效应。2013年,在中央财政、广西区财政厅支持下,学院重拳打造了一个校内粮食文化教育基地,由粮食起源、粮食流通、粮食安全、粮食科教、未来发展之路等5个篇章组成[3],全程运用光、影、数据化和实物有机组合,以深识粮食系统“购、销、调、存、加”五大流通环节主要实物为主线,以展示粮食历史文化、“放心粮油”系列为基调的宣扬粮食文化、提倡惜粮、爱粮的教育基地。
作为广西唯一的粮食文化教育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粮食文化实训基地成为财经类专业涉粮系列课程的校内实践的基地,也是开展世界粮食日活动、粮食文化周等,弘扬粮食文化的重要场所。得到了区内多个高职院校的借鉴,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2)精准对接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平台
我院师生每年5月份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一是粮油类专业学生校外实地参观粮油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我们参加举办场地展台展示活动:包括大米外观品质检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大米新鲜度检测、地沟油检测、膳食营养与指导、爱粮节粮小知识宣传手册等。通过专业技能的展示增强我院师生的产品设计能力,更好的向社会各界人士弘扬粮食文化,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
2. 积极探索开发高职院校涉粮课程和教材标准
2014年,随着粮食化课程的推进,本着“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改革的思路为以“服务行业理念+行业需求”为基点,在学院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粮食元素”,开发涉粮课程标准8门,设计课时为16课时,包括其中会计专业《粮食财务会计》、营销专业《粮食营销知识》、企管专业《粮食企业管理基础》、连锁专业《粮食连锁经营》、物流专业《粮食物流基础知识》、电商专业《粮食电子商务基础》、国贸专业《粮食进出口贸易知识》。
学院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组织召开两次粮食职业教育教材研讨会,邀请了60多教师代表来自全国30所职业院校商讨联合编写教材,目前我们已经出版了4本教材《粮食物流管理实务》、《粮食营销》、《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粮油商品基础》;今后,我们还将计划出版《粮油电子商务》、《粮食会计工作实务》、《粮食连锁经营》、《粮食进出口贸易》、《粮食产品包装与设计》等教材。
3.采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凸显
2017年,学院申报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会计、酒店管理3个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试点立项。此后的3年里,我们全院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摸索出一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机制,为各专业构建粮食化课程和培养高质量的粮食技能人才夯实基础。
近三年来财经类核心专业群专升本达80人以上;近五年中,专业群学生获区级职业院校技能或专项比赛一等奖3项(2017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学生技术技能展优秀作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获一等奖、2018年和2019年广西大学生会计技能比赛一等奖);二等奖3项(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017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铜奖、2017年11月“第三届长风学霸赛”供应链运营管理比赛二等奖);三等奖6项(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分析与检验三等奖)
4. 总结
我们学院在多年的粮食化教育教學改革实践中,构建粮油食品专业群成功融入“粮食元素”,精心开发设计出一批有“粮味”的课程,积极探索财经类专业“粮食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粮食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必须依靠全体涉粮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承担“人才兴粮”的重担,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2]。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冰冰.中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04):9-10.
[2]图解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9(07):24-25.
[3]叶桂中.粮食职业院校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粮食经济,2017(06):52-54.
[4]王丛丛,房正宏.TQM理论引入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23-126.
[5]杨幽红,宋明顺.全面创新质量管理一个整合性概念[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0):243-247.
[6]卢宏炎.论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9(03):37-38.
本文将以我院为例,围绕如何应用全面质量管理(TQM)模式构建财经类粮油专业群,在课程中融入以“粮食元素”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一系列的“粮食化”课程体系,为涉粮高职院校解决粮食人才培养的困惑,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粮食流通;全面质量管理;粮油专业群;粮食化
1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内的运用
美国全面质量控制之父阿曼德·费根堡姆(Armand Vallin Feigenbaum),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该理论强调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性,以质量控制为中心,通过组织长期的努力创造出使顾客满意、使本组织所有成员和社会都受益的管理理念[1]。在此之后,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根据TQM质量管理基本的工作流层提出著名的“PDCA”管理循环(也叫戴明循环),它由4个阶段[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Do)],8个步骤组成,其工作流程可描述4个阶段循序渐进构成一个圆环,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PDCA”管理循环,呈阶梯式、循环上升递进发展。
作为最早成功运用于企业管理中的先进理念,全面质量管理(TQM),近年来也开始被一批专家学者用以研究来进一步的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高校通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师生的归属感得到加强提升、学校的三全育人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加强。“质量立校”是高职院校占领人才培养高地的核心和绝对优势,TQM则是高职院校实现“质量立本”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存共生的产教融合特质,更是凸显出其比其他高等院校更适合实施全面质量管理(TQM),碰撞出更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 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质量管理分析
2.1 粮食行业高速发展,对粮食人才需求巨大
粮食行业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型行业,一直以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力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发展,将会非常有利于推进我国粮食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据权威部门预测,随着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到2025 年,粮食行业对“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从目前的25万增加到80万,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从目前的6万增加到20万左右。
但是,粮食行业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局面。那就是粮食行业发展所需的“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陷入十分急需紧缺的境地。当务之急,如何补齐粮食行业急需人才短板,成为粮食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1]。
2.2 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势在必行
首先,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纵深发展,迫使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其次,粮食产业迫切需要的是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既了解粮食行业,又掌握机械、物流信息化、贸易等方面知识[1];再次,虽然粮食类专业学生就业前景不错,但每年粮食类专业的招生并不理想;最后,每年粮食专业毕业生数量少,岗位适配性较低,甚至出现一人难求的局面,难以满足企业和市场得发展需求。
因此,造成粮食行业技能人才呈现出“三多三少”结构,主要表现为:粮食行业从业者低学历者居多,高学历的偏少、低等级的技能者居多,高等级技能者的偏少、年龄段偏大的居多,青年人才偏少。这种结构很难满足粮食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势在必行。
3 构建涉粮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粮食化”课程改革的途径
3.1 以专业群发展模式构建粮食化课程
根据专业的相容性、互补性,追求专业协同发展、专业智能化及信息化应用建设,学院经过科學分析专业组群逻辑,圈定粮油储藏与检测、食品营养与检测、物流管理、互联网金融、会计等5个专业作为粮油专业群(如图1所示)。
通过对接粮油产业链的分析定位,圈定5个专业组成专业群链,深入分析专业群链的专业课程,筛选出专业群链专业基础课程和共享基础课程,再以系统化、碎片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精心设计专业群链的跨界互选课程,最后提升专业群链的无限延伸和拓展空间,拓宽提升复合型粮食人才的培养路径。
3.2 TQM质量管理全面融入学院粮油专业群建设改革初显成效
在我院承担并顺利结题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委托的《高校诊断:专业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和由教育部行指委行业指导职业院校专业改革与实践立项项目之《粮食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等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发展,在TQM质量循环管理模式下(如图2所示),我们构建了以粮油专业群建设来大力推动学院财经类专业“粮食化”课程的改革。
1. 成功打造广西一流的粮食文化教育基地
1)建成校内粮食文化教育基地的摇篮
2013年,学院借助“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平台”,先后建立了30多个校外涉粮实训基地和1个校内外粮食文化教育基地,初步形成粮食财经类专业实训基地的集成效应。2013年,在中央财政、广西区财政厅支持下,学院重拳打造了一个校内粮食文化教育基地,由粮食起源、粮食流通、粮食安全、粮食科教、未来发展之路等5个篇章组成[3],全程运用光、影、数据化和实物有机组合,以深识粮食系统“购、销、调、存、加”五大流通环节主要实物为主线,以展示粮食历史文化、“放心粮油”系列为基调的宣扬粮食文化、提倡惜粮、爱粮的教育基地。
作为广西唯一的粮食文化教育基地,自投入使用以来,粮食文化实训基地成为财经类专业涉粮系列课程的校内实践的基地,也是开展世界粮食日活动、粮食文化周等,弘扬粮食文化的重要场所。得到了区内多个高职院校的借鉴,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2)精准对接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平台
我院师生每年5月份都精心准备,积极参与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一是粮油类专业学生校外实地参观粮油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二是我们参加举办场地展台展示活动:包括大米外观品质检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大米新鲜度检测、地沟油检测、膳食营养与指导、爱粮节粮小知识宣传手册等。通过专业技能的展示增强我院师生的产品设计能力,更好的向社会各界人士弘扬粮食文化,开展“爱粮节粮”宣传教育。
2. 积极探索开发高职院校涉粮课程和教材标准
2014年,随着粮食化课程的推进,本着“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理念,改革的思路为以“服务行业理念+行业需求”为基点,在学院财经类专业教育教学中融入“粮食元素”,开发涉粮课程标准8门,设计课时为16课时,包括其中会计专业《粮食财务会计》、营销专业《粮食营销知识》、企管专业《粮食企业管理基础》、连锁专业《粮食连锁经营》、物流专业《粮食物流基础知识》、电商专业《粮食电子商务基础》、国贸专业《粮食进出口贸易知识》。
学院分别于2014年和2016年组织召开两次粮食职业教育教材研讨会,邀请了60多教师代表来自全国30所职业院校商讨联合编写教材,目前我们已经出版了4本教材《粮食物流管理实务》、《粮食营销》、《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粮油商品基础》;今后,我们还将计划出版《粮油电子商务》、《粮食会计工作实务》、《粮食连锁经营》、《粮食进出口贸易》、《粮食产品包装与设计》等教材。
3.采用“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育人效果凸显
2017年,学院申报的粮油储藏与检测技术、会计、酒店管理3个专业获得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试点立项。此后的3年里,我们全院上下一条心,全力以赴,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摸索出一条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校企一体化的育人机制,为各专业构建粮食化课程和培养高质量的粮食技能人才夯实基础。
近三年来财经类核心专业群专升本达80人以上;近五年中,专业群学生获区级职业院校技能或专项比赛一等奖3项(2017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展暨论坛学生技术技能展优秀作品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获一等奖、2018年和2019年广西大学生会计技能比赛一等奖);二等奖3项(2016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广西大学生创业大赛二等奖、2017年10月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铜奖、2017年11月“第三届长风学霸赛”供应链运营管理比赛二等奖);三等奖6项(2019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工业分析与检验三等奖)
4. 总结
我们学院在多年的粮食化教育教學改革实践中,构建粮油食品专业群成功融入“粮食元素”,精心开发设计出一批有“粮味”的课程,积极探索财经类专业“粮食化”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粮食专业人才的培养任重道远,必须依靠全体涉粮高职院校的共同努力,才能承担“人才兴粮”的重担,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持[2]。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冰冰.中国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补齐粮食行业人才短板[J].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8(04):9-10.
[2]图解加快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粮食经济,2019(07):24-25.
[3]叶桂中.粮食职业院校财贸类专业“粮味”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粮食经济,2017(06):52-54.
[4]王丛丛,房正宏.TQM理论引入地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23-126.
[5]杨幽红,宋明顺.全面创新质量管理一个整合性概念[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0):243-247.
[6]卢宏炎.论高职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J].人才资源开发,2019(0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