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点也不叫人意外。
毕竟,这些古老而陈旧的词汇,已经无数次地描述过无数年轻人,仿佛是某种刻板印象,跟千百年来的年轻人一样, 00后也理应如此。
00后这个集体形象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讨论中,我这才想起,我身边原来也有很多00后。
我带着词汇挨个问了他们,试图把一个抽象的形象跟具体个体对应起来,果然,没有人愿意领受。从他们的抗拒中,我意识到,自我也好,个性也罢,只会在代际冲突中才得以成立,而把参照系抽离掉,这些看上去惊世骇俗的特征,本身是某种平淡无奇的常态,就像00后们对我说的,“这有什么值得标榜的?”
一位辍学在家下围棋,自恃几分天才的17岁男生反问我:“为什么把自我说成是一个特征呢?难道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自我,都不是人?”
如此这般,你不难发现,个性,自我,从来不是某个年代在某个群体身上开的花朵。它们跟年代无关,而像弗洛伊德说的,它们跟荷尔蒙和性冲动有关,是里比多驱动着人的本能,高涨出一种骚动状态。这使得青春期的年青一代与世界充满矛盾和不理解,这是一个永恒的代际冲突。
研究世代的法国学者F·梅特认为,代际冲突根源于父子间的斗争,并从家系延伸至人类群体,变成了一种集体心态。世代学者普遍认为,代际冲突中,权威的老年文化、老年政治,不断规训着年青一代,消弭他们的自我和个性。代沟如何解决?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到,除非年长者向年青一代学习。
从不解,到冲突,到磨合和接纳,这是一种历史循环,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动力。日光之下,亘古不变。
当然,并不是理解了所有曾经年轻有个性的人,我们就能理解00后。相反,以此试图定义一个年轻群体,而本身容易陷入陈腔滥调。毕竟,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富于自我,充满个性,这不是时代的馈赠,而是天性如此。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时间和年龄。
80后、90后、00后,用这样的方式来划分群体,本身隐含着一丝傲慢,仿佛年龄即资本,如同时间的排队,“对不起,先来后到,有些规则请了解一下。”
但反過来看,00后之为00后,他们身上的确又有诸多时代的痕迹,共同的历史经验,在他们身上缔造了所谓世代风格。
他们生于一个富足时代,物质贫瘠的生活离他们很遥远。第一批00后落地时,一个陈旧的世纪就永远地过去了。
他们成长于一个充满民族自信的国家和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第一批00后1岁时,中国加入世贸,8岁时,他们见证了奥运会时举国上下的振奋。10岁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写进他们的课本。
他们是相伴网络和手机成长的一代。第一批00后在PC、电视和手机等多块屏幕里完成了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普及时,第一批00后进入初中,在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他们无缝入住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社交网络时代,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
他们是真正的独生一代。2000年后,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子女数仅0.94,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家庭关爱,拥有更民主的家庭结构。
总之,这是全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物质生活、精神娱乐,也远丰富于过去任何时代。这种宽广开阔的生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多元价值观的土壤。
这一期,南都周刊围绕00后做了一个专题。我们并不希望用“00后”来界定一个群体,划出一条边界,并贴上标签。相反,我们深入各阶层的00后,跟他们对话,捕捉他们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呈现这个群体的多元性。
在他们中,有的熟练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则,尚未成年便懂得如何借此积累财富,享受物质带来的喜悦。如公众号爆文作者木汁,15岁她摸索出“10万 ”的套路, 坦诚写公众号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她奉行自己的一套“现实主义”。“清清白白赚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
在他们中,有的对这个世界持有反思和警惕,怀抱理想主义。这是17岁的Rapper曹哲,他用说唱反思00后面对的社会问题,他对网络流行文化、对体制高墙怀有警惕。因为对这个世界想说的话太多,而恨不得让每首歌的歌词都以最大密度承载他的思想。“说唱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战士”,他说。
在他们中,有的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高起跑线,在父母肩头集纳日月光华,在时代舞台拥抱无量前程。来到杭州,我们将看到,一群出身中产家庭的少年,如何在父母的带领下,组建乐队,少年成名,做自己的偶像,人生开阔,梦想精致。
当我们把注意力调转到西南偏远的地区,我们发现,并非每个人都挤上了21世纪这趟列车,偏远乡村的00后呈现了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面貌,这里的00们在密林中长大,一座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阶层流动性越来越小,命运的轨迹或许无法逃脱。他们正在野蛮生长。
在随后推出的新媒体专题中,我们还将看到,这个时代里,00后群体可谓千人千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性。
“00后”,无法被定义。也不需要定义。
毕竟,这些古老而陈旧的词汇,已经无数次地描述过无数年轻人,仿佛是某种刻板印象,跟千百年来的年轻人一样, 00后也理应如此。
00后这个集体形象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讨论中,我这才想起,我身边原来也有很多00后。
我带着词汇挨个问了他们,试图把一个抽象的形象跟具体个体对应起来,果然,没有人愿意领受。从他们的抗拒中,我意识到,自我也好,个性也罢,只会在代际冲突中才得以成立,而把参照系抽离掉,这些看上去惊世骇俗的特征,本身是某种平淡无奇的常态,就像00后们对我说的,“这有什么值得标榜的?”
一位辍学在家下围棋,自恃几分天才的17岁男生反问我:“为什么把自我说成是一个特征呢?难道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自我,都不是人?”
如此这般,你不难发现,个性,自我,从来不是某个年代在某个群体身上开的花朵。它们跟年代无关,而像弗洛伊德说的,它们跟荷尔蒙和性冲动有关,是里比多驱动着人的本能,高涨出一种骚动状态。这使得青春期的年青一代与世界充满矛盾和不理解,这是一个永恒的代际冲突。
研究世代的法国学者F·梅特认为,代际冲突根源于父子间的斗争,并从家系延伸至人类群体,变成了一种集体心态。世代学者普遍认为,代际冲突中,权威的老年文化、老年政治,不断规训着年青一代,消弭他们的自我和个性。代沟如何解决?M·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关于代沟问题的研究》一书中提到,除非年长者向年青一代学习。
从不解,到冲突,到磨合和接纳,这是一种历史循环,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动力。日光之下,亘古不变。
当然,并不是理解了所有曾经年轻有个性的人,我们就能理解00后。相反,以此试图定义一个年轻群体,而本身容易陷入陈腔滥调。毕竟,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年轻人:富于自我,充满个性,这不是时代的馈赠,而是天性如此。他们有共同的敌人:时间和年龄。
80后、90后、00后,用这样的方式来划分群体,本身隐含着一丝傲慢,仿佛年龄即资本,如同时间的排队,“对不起,先来后到,有些规则请了解一下。”
但反過来看,00后之为00后,他们身上的确又有诸多时代的痕迹,共同的历史经验,在他们身上缔造了所谓世代风格。
他们生于一个富足时代,物质贫瘠的生活离他们很遥远。第一批00后落地时,一个陈旧的世纪就永远地过去了。
他们成长于一个充满民族自信的国家和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第一批00后1岁时,中国加入世贸,8岁时,他们见证了奥运会时举国上下的振奋。10岁时,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写进他们的课本。
他们是相伴网络和手机成长的一代。第一批00后在PC、电视和手机等多块屏幕里完成了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普及时,第一批00后进入初中,在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时期,他们无缝入住移动互联网时代和社交网络时代,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
他们是真正的独生一代。2000年后,平均每个家庭生育子女数仅0.94,他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家庭关爱,拥有更民主的家庭结构。
总之,这是全新时代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物质生活、精神娱乐,也远丰富于过去任何时代。这种宽广开阔的生长环境,为他们提供了多元价值观的土壤。
这一期,南都周刊围绕00后做了一个专题。我们并不希望用“00后”来界定一个群体,划出一条边界,并贴上标签。相反,我们深入各阶层的00后,跟他们对话,捕捉他们与时代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呈现这个群体的多元性。
在他们中,有的熟练掌握了这个世界的运作规则,尚未成年便懂得如何借此积累财富,享受物质带来的喜悦。如公众号爆文作者木汁,15岁她摸索出“10万 ”的套路, 坦诚写公众号就是赚钱,赚很多的钱,她奉行自己的一套“现实主义”。“清清白白赚钱,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消费。”
在他们中,有的对这个世界持有反思和警惕,怀抱理想主义。这是17岁的Rapper曹哲,他用说唱反思00后面对的社会问题,他对网络流行文化、对体制高墙怀有警惕。因为对这个世界想说的话太多,而恨不得让每首歌的歌词都以最大密度承载他的思想。“说唱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战士”,他说。
在他们中,有的站上了前所未有的高起跑线,在父母肩头集纳日月光华,在时代舞台拥抱无量前程。来到杭州,我们将看到,一群出身中产家庭的少年,如何在父母的带领下,组建乐队,少年成名,做自己的偶像,人生开阔,梦想精致。
当我们把注意力调转到西南偏远的地区,我们发现,并非每个人都挤上了21世纪这趟列车,偏远乡村的00后呈现了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面貌,这里的00们在密林中长大,一座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阶层流动性越来越小,命运的轨迹或许无法逃脱。他们正在野蛮生长。
在随后推出的新媒体专题中,我们还将看到,这个时代里,00后群体可谓千人千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多元性。
“00后”,无法被定义。也不需要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