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本文从解读教材、全程跟进、多元评价三个角度出发,探讨课外阅读指导的着力点、引领点和激励点,通过多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指导方法,达到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的目的。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温儒敏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自由选择课外读物,同时必须加强指导,不能放任其任意选择。作为部编版教材新增的课外阅读课程化栏目,“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得以无缝衔接的载体。
一、解读教材,找准阅读指导的着力点
关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指导性要求。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行一些浅显的文字阅读,如故事、童话等;中年级开始阅读叙事性文本,在复述作品大意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阅读感受,高年级、更加注重阅读体验,不仅要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梗概,还要对印象深刻的部分简单描述。对照“课标”要求,研读十二个“快乐读书吧”,不难发现其内容安排与课标要求相一致,阅读指导着力点如下:
低年级“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无论是一年级“读书真快乐”“读读童谣和兒歌”,还是二年级“读读童话故事”“读读儿童故事”的,都旨在为学生课外阅读打开一扇有趣生动的大门,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中高年级的“快乐读书吧”,主题设置、阅读类型、语文要素相对独立。
四年级上册“很久很久以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授学生通过资料查找、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来阅读科普读物。
五年级上册“从前有座山”,指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中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结构,体会民间故事的美好正义;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指导学生猜读章回小说中的“回目”,体会古典小说的隽永。
六年级上册“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指导学生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感受小说的生动情节和人物性格。
二、全程跟进,把握阅读指导的引领点
1. 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1)问题激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引导他们走进书本,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其对书本产生期待。二年级下册《愿望的实现》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离奇而又充满趣味的故事,它源自于儿童生活的诸多想法,所以课堂问题的设置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2)朗读激趣。精彩片段朗读,可以再现情境,吸引学生走进书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读《鲁滨逊漂流记》(六下)的片段,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鲁滨逊的命运,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 交流课,指导阅读策略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依次编排的“预测”“提问”“有一定速度阅读”和“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是指导课外阅读时必须贯彻的。
(1)图像化策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需借助图像化策略帮助学生走进读物思维,读懂内容。在二年级上册《一只想飞的鸟》的交流课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封面、看插图、读片段,层层深入,从直观印象到文字内部,学习方法。最后,教师再用活动推进阅读,将习得知识内化运用,进行个性封面制作。
(2)对比策略。选取内容和形式相近、相关的文章书籍,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三年级下册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教师从中选择特色篇目,组织比较阅读。如《狐狸和乌鸦》就同时出现在《伊索寓言》《克雷诺夫寓言》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在故事中感悟道理,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品读不同寓言中语言风格的不同。
3. 展示课,分享阅读的成果
读完书后的交流展示活动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此项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内容的指向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内容上,要通过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回顾,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过程,强化阅读方式。形式上,要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立足学生兴趣,灵活创新地举办各类如阅读小组展示、现场再现故事情节、精彩片段朗读、阅读小报绘制等各种形式的读后交流活动,让学生多种渠道分享自己的阅读后所思所感,既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的成就感,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质量。
三、多元评价,发掘阅读指导的激励点
1. 表现性评价。阅读活动正式开始前,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读书计划”,其中包括每日阅读安排表、读完整本书的预估时间等,进行有计划地阅读。评价中还能适量增加自评栏、互评栏、师评栏、家长评价栏,通过自评、他评方式,及时评价阅读兴趣、态度和进程,从而有效激励阅读。
2. 阶段性评价。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享受快乐阅读,教师可以策划一些阶段性地小评价活动,如制作“快乐读书卡”“思维导图”“精彩插画”等,开展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鼓励点评,让学生在巩固阅读策略运用的同时,保持阅读的兴趣。
3. 展示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一方面在平时师生共读交流课上,学生的交流发言计入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当完成书籍阅读时,要及时指导并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此外,评价还可以与阅读检测结合起来,部分书目的阅读成果可以与“知新阅读”平台的的检测过程相结合。开展多种阅读评价活动,在不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佳美.快乐读书吧:指引学生课外阅读之旅[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61-63.
[2] 陈广慧.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语文世界,2021(Z1):68.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指导
温儒敏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自由选择课外读物,同时必须加强指导,不能放任其任意选择。作为部编版教材新增的课外阅读课程化栏目,“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成为了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得以无缝衔接的载体。
一、解读教材,找准阅读指导的着力点
关于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不同学段有不同的指导性要求。低年级重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进行一些浅显的文字阅读,如故事、童话等;中年级开始阅读叙事性文本,在复述作品大意的同时也强调学生的阅读感受,高年级、更加注重阅读体验,不仅要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梗概,还要对印象深刻的部分简单描述。对照“课标”要求,研读十二个“快乐读书吧”,不难发现其内容安排与课标要求相一致,阅读指导着力点如下:
低年级“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无论是一年级“读书真快乐”“读读童谣和兒歌”,还是二年级“读读童话故事”“读读儿童故事”的,都旨在为学生课外阅读打开一扇有趣生动的大门,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
中高年级的“快乐读书吧”,主题设置、阅读类型、语文要素相对独立。
四年级上册“很久很久以前”,指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下册“十万个为什么”教授学生通过资料查找、联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来阅读科普读物。
五年级上册“从前有座山”,指导学生感受民间故事中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结构,体会民间故事的美好正义;下册“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指导学生猜读章回小说中的“回目”,体会古典小说的隽永。
六年级上册“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指导学生理清小说中的人物关系,感受小说的生动情节和人物性格。
二、全程跟进,把握阅读指导的引领点
1. 导读课,激发阅读兴趣
(1)问题激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因此在课堂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问题引导他们走进书本,在对问题的探索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促使其对书本产生期待。二年级下册《愿望的实现》的印度诗人泰戈尔离奇而又充满趣味的故事,它源自于儿童生活的诸多想法,所以课堂问题的设置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2)朗读激趣。精彩片段朗读,可以再现情境,吸引学生走进书籍。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指出: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读《鲁滨逊漂流记》(六下)的片段,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关注鲁滨逊的命运,进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 交流课,指导阅读策略
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到六年级依次编排的“预测”“提问”“有一定速度阅读”和“有目的地阅读”这四个阅读策略,是指导课外阅读时必须贯彻的。
(1)图像化策略。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需借助图像化策略帮助学生走进读物思维,读懂内容。在二年级上册《一只想飞的鸟》的交流课中,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封面、看插图、读片段,层层深入,从直观印象到文字内部,学习方法。最后,教师再用活动推进阅读,将习得知识内化运用,进行个性封面制作。
(2)对比策略。选取内容和形式相近、相关的文章书籍,进行对比阅读,可以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三年级下册推荐了《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拉·封丹寓言》,教师从中选择特色篇目,组织比较阅读。如《狐狸和乌鸦》就同时出现在《伊索寓言》《克雷诺夫寓言》中,教师一方面要带领学生在故事中感悟道理,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品读不同寓言中语言风格的不同。
3. 展示课,分享阅读的成果
读完书后的交流展示活动是阅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在此项活动中要注意活动内容的指向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内容上,要通过对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回顾,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过程,强化阅读方式。形式上,要将学生作为活动主体,立足学生兴趣,灵活创新地举办各类如阅读小组展示、现场再现故事情节、精彩片段朗读、阅读小报绘制等各种形式的读后交流活动,让学生多种渠道分享自己的阅读后所思所感,既为学生创造了读书的成就感,也提升了他们的阅读质量。
三、多元评价,发掘阅读指导的激励点
1. 表现性评价。阅读活动正式开始前,可以与学生共同制定“读书计划”,其中包括每日阅读安排表、读完整本书的预估时间等,进行有计划地阅读。评价中还能适量增加自评栏、互评栏、师评栏、家长评价栏,通过自评、他评方式,及时评价阅读兴趣、态度和进程,从而有效激励阅读。
2. 阶段性评价。在一本书的阅读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享受快乐阅读,教师可以策划一些阶段性地小评价活动,如制作“快乐读书卡”“思维导图”“精彩插画”等,开展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鼓励点评,让学生在巩固阅读策略运用的同时,保持阅读的兴趣。
3. 展示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一方面在平时师生共读交流课上,学生的交流发言计入评价结果;另一方面当完成书籍阅读时,要及时指导并组织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
此外,评价还可以与阅读检测结合起来,部分书目的阅读成果可以与“知新阅读”平台的的检测过程相结合。开展多种阅读评价活动,在不断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质量的同时,也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佳美.快乐读书吧:指引学生课外阅读之旅[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61-63.
[2] 陈广慧.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语文世界,2021(Z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