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乐中求知、趣中探索,使枯燥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发展学生思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兴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主动探索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如何创设情境,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达到50%。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集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为一体,形声并茂、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面对如此众多的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光十色的海水,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重难点。但如果光用词语来形容,或者欣赏图片,那是远远不够的。课上,我播放了一段有关海水颜色变化的视频,学生无不被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并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二、借助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既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甘肃陇西师范附小赵吉平老师的《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果》一文让我很受启发。作者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配合课文内容,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群黑灰色的小蝌蚪正要出发去找妈妈,在它们的前面有一片美丽的水草,较远处有红鲤鱼和一只大乌龟。在学生被图画吸引时,作者适时地说:“这群小蝌蚪想去找妈妈,想去向鲤鱼和乌龟问妈妈的情况。但它们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学生的热情立即被调动起来。“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水草中的字,小蝌蚪就能靠近鲤鱼和大乌龟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多样,看到由于自己的帮助小蝌蚪能如愿以偿,学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习热情高涨。
三、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时,事先准备了两个杨桃,还没等我开口,学生的胃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少看到老师带实物到班上,尤其是吃的。我故意卖关子,将杨桃放在讲台上,请几个画画能力较强的孩子将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在黑板上,结果学生因看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杨桃也大相径庭。语文课突然变成了美术课,学生不知我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整节课都充满了兴趣。
四、抓住字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語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相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做引路人,不断给学生新鲜的刺激,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让孩子们通过动作体验,入情入境,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他们水到渠成地感悟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参 考 文 献
[1]赵吉平.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果[J].学语文,2008(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兴趣;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能否主动探索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如何创设情境,才能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呢?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呈现的教学内容是立体的、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有关心理实验材料表明:人的感官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最大,两项合计占94%以上。而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视听结合可达到50%。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集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为一体,形声并茂、动态演示与静态画面相结合,面对如此众多的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课文第二自然段介绍了五光十色的海水,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重难点。但如果光用词语来形容,或者欣赏图片,那是远远不够的。课上,我播放了一段有关海水颜色变化的视频,学生无不被深深地吸引住,他们睁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并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
二、借助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既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动状态。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甘肃陇西师范附小赵吉平老师的《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果》一文让我很受启发。作者教学《小蝌蚪找妈妈》,配合课文内容,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群黑灰色的小蝌蚪正要出发去找妈妈,在它们的前面有一片美丽的水草,较远处有红鲤鱼和一只大乌龟。在学生被图画吸引时,作者适时地说:“这群小蝌蚪想去找妈妈,想去向鲤鱼和乌龟问妈妈的情况。但它们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愿意!”学生的热情立即被调动起来。“好,让我们一起行动吧!只要你用最好的办法记住水草中的字,小蝌蚪就能靠近鲤鱼和大乌龟了。”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识记的方法多样,看到由于自己的帮助小蝌蚪能如愿以偿,学生的喜悦溢于言表,学习热情高涨。
三、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能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学习。借助实物创设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催化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画杨桃》一课时,事先准备了两个杨桃,还没等我开口,学生的胃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很少看到老师带实物到班上,尤其是吃的。我故意卖关子,将杨桃放在讲台上,请几个画画能力较强的孩子将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在黑板上,结果学生因看的角度不同,画出来的杨桃也大相径庭。语文课突然变成了美术课,学生不知我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整节课都充满了兴趣。
四、抓住字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語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相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上,教师要做引路人,不断给学生新鲜的刺激,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有良好的学习状态。我在教学《一株紫丁香》时,让孩子们通过动作体验,入情入境,学会了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他们水到渠成地感悟出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参 考 文 献
[1]赵吉平.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识字教学效果[J].学语文,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