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感的方法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an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无意识行为的语感,对于初中生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各个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语感。本文则重点就语文语感的培养方法做出尝试性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语感
  语感的培养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各界广泛认可。对“语感”的定义,基本统一于是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力,属无意识行为,体现为敏度、美度,涉及知觉、表象、联想、思维和直觉等。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对听与读的准确理解,有助于对说与写的流畅表达。然而,目前初中学生的“语文语感现状”并不乐观。首先,诵读能力有待提高,在篇章朗读中连对文章基本的断句、重音都把握不精准,何谈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背诵也只停留在字面的记忆层面。其次,阅读理解能力不强,缺乏宏观把握篇章的能力。通过对历届中考试卷的分析,学生失分多集中在现代文阅读部分。最后,写作能力差,病句俯拾皆是,用词有失精准,语言贫乏等一系列问题普遍存在。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语感,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议题。
  一、以加强诵读为培养语感的基本手段
  语文是模仿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学习都应该从诵读开始。“熟读成诵”,而非时下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选择的“死记硬背”,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必须时常提醒学生朗读与背诵的重要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所谓诵读,即朗读与背诵。朗读要求学生放声而读,而不是没读,更不是浏览。每篇课文都应该大声朗读五遍以上,对于文言文则更应加倍朗读,对于诗歌则应该读到自然成诵的程度,背诵的任务也就在朗读的尾声轻松完成了。此外,不仅课内文章需要诵读,课外篇章也应该保证两遍以上的朗读次数。大量并高质的完成此项工作后语文语感一定会大大提高与增强。
  朱自清的散文都是很好的诵读材料,诵读时要投入情感,从情感到技巧。比如教材中的《春》,朗读时要稍带欢快情绪,把握节奏,时快时慢,时急时缓,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到来的愉快之情。“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又比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如是,朱自清的散文笔致简约、亲切自然、质朴无华,却又感情真挚。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为学生建立文章整体意识
  上世纪80年代整体语言教学理论开始得到语言教学界的广泛关注。这种教育理念,主张语言是统一的整体,重视语言教学的整体性,无论是内容还是技能,力求保证其完整、一体。重视培养整体语感,强化语言交际能力。文章的讲解应该遵从“自上而下”,即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进行。
  课堂上应避免以字词句段篇的顺序解剖课文,先将完整的篇章割裂开来,忽视了原作品本来的整体性。太过计较细节而将文章切分的支离破碎,学生对文章完全失去了整体意识,语感随着本来通篇意境中附带的美感一同消失。
  三、从培养兴趣入手培养语感
  虽然倡导素质教育已有十余年之久,但是面对中高考的升学压力,多数学校还在施行题海战术。整天摸爬滚打在大量的试题中,对于有些科目成绩的提高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此法对语文学习收效甚微。不仅如此,长期的疲劳状态极大程度的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套路式的写作模式让原本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也只剩下灰色调。
  相对于其他科目,语文是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学科。由于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她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老朋友”,又是兼具古典神秘与现代个性的文化艺术。她既熟悉又崇高。帮助学生从看似枯燥的课文里将语文独有的魅力挖掘出来,让兴趣成为学生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将生活气息融入课堂。引入社会、网络热点、争议性话题,鼓励学生发言、探讨甚至辩论。如,在课程进行到《蒹葭》《关雎》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画出诗中场景,并大胆鼓励学生发表恋爱观,另外给同学们引申《诗经》中其他篇章,比如由于影视剧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上邪》《击鼓》等。
  四、从生活中培养语感
  作为日常交际基本工具,将语文还原于生活,也是与兴趣培养相辅相成的。在生活中发现语文,从而建立无处不在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表示,要想了解个别字、词的意义,只凭借查阅字典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平时生活中加以留意,从真实的经验中得到字、词的情味。有生活的积累对语言文字才有灵敏的知觉,才有丰富的了解能力。
  我们每天都在汉语言的萦绕下生活学习,良好的环境氛围应该得到充分利用。鼓励学生关注新闻,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主播发音精准,声线苍劲有力,是生活中用以模仿的完美范本。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文语感要从方方面面入手,既要重视学生基本训练方法,又要讲求课堂教学技巧;既要从情感上认同,又要在生活中渗透。
其他文献
死刑的存废是我国理论界和司法界争论的焦点问题,其争论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从权利的规范来考察,死刑存废是根据个人生命权至上还是国家权利至上;从法的渊源来考察,是完全照搬国际法
英语是一门语言,要真正的学好并掌握一门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从事了10年的英语教学中,对此的体会就更加深刻了。每个班级的优生的比例很少,中下游不及格的同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进生明显偏多,要想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抓好后进生的转换,提高他们的兴趣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围绕兴趣激发班内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
英语中与“鱼”有关的词语及表达法比较多,这与英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英语与“鱼”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现象明显地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英语鱼名、英国人的姓名、与鱼有关
督促程序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台湾民事诉讼法近年来频繁修改,其对督促程序的立法有较大的发展:少量文字改动,注意前后照应,语言更为顺畅,条文意思更为清
摘要:近年来,蓬莱市养羊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增大,但同时也造成了疾病发生几率的提高,针对于此笔者对蓬莱市部分地区的羊衣原体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掌握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状况及分布特点。  关键词:蓬莱;羊衣原体;血清学调查  近年来,蓬莱市养羊业发展较为迅速,但羊病发生几率也逐年提高,为了初步掌握蓬莱市羊衣原体病流行情况及分布特点,以期对该病采取积极防控措施,笔者于2017年4-8月对蓬莱市部分地
作为传统法律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法制发展的内在逻辑,蕴含着许多可以为现代法制吸收和借鉴的合理成分。由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延续性、法律价
关于怎样利用经济发展来促进政治文明这一问题,在17至18世纪的西方社会曾引起过一场关于经济利益的政治争论,这场争论以孟德斯鸠的凭借经济利益来制衡执政者的欲望从而构建理
素描是一门艺术课,更是一门基础艺术课,而基础艺术课是以技术技法为前提的。我们知道,艺术是不能“教”的,而技术是可以教会的,素面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素描的一般技巧。但是,在很多艺术课堂上,很少有人谈到技术问题,尤其像素描这样的基础艺术课,很少有教师下功夫研究教学的技术问题。因而也不能很好的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艺术领域里向前走。  记得我看过国外的一组学生习作,大约六、七张,第一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