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初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hsl76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而问题的提出是学生经历思维的发散、流畅和聚敛的训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出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可以选择以学生的矛盾理解为切入点,多样化的课堂提问为引领,于无疑处生疑为宗旨,鼓励学生敢问、好问,以此提高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提出问题 矛盾理解 课堂提问 无疑生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44-02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能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的欲望。但是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在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提问习惯的前提下,凭空要学生提出问题,那是很艰难的,有些学生不但不愿意提出问题,更困难的是提不出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以不同学生的矛盾理解作为切入点。
  抓住学生学习中已知与未知的矛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关键。学生往往以为语文很容易学,能看懂,似乎没有什么疑难,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问题”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有时候,学生会因为对问题的不同理解引发争论,这恰恰反映了各自在感知矛盾过程中知识和思维的差异。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成熟的时候,他们慢慢地形成自己思维,特别喜欢争论,所以教师要加以引导,在争论中辨是非,会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求知的热情。
  比如,笔者在教授《背影》一文时,提出了“文中的父亲爱儿子吗”的问题,学生立刻分成“爱”和“不爱”两派,各执一词,进行争论。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依据,以理服人。最后,大家殊途同归,得出一个结论,文中的父亲非常爱自己的儿子,从父亲艰难地爬过铁栅栏的动作就可看出来,他只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尽力爱着儿子,虽然儿子当时并不能真正理解父亲的这种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儿子的长大,这种父爱愈发显得绵延悠长。所以,笔者以为,抓住学生不同理解的争论,对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智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用多样化的课堂提问作为引领。
  “疑”是思维的发动机。如何教会学生“有疑”,笔者做了一定的尝试,课堂上常用的方法有反问法、激问法、追问法、导答法、主问题牵引法等等。这里主要说说导答法和主问题牵引法。
  (一)导答法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史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当然,导答要掌握一定的导答技巧,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笔者善于利用课堂生成,遵循的原则就是从一个合适的话题中,引出非常有挖掘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而引导学生向纵深思考,从而开启学生思维之门。就算是学生错误的回答,只要有利用价值,也会抓住时机,因为,错误也可以让课堂迸发精彩。
  (二)主问题牵引法
  设计一个既简单又能引起学生探究愿望的问题,顺藤摸瓜,带着学生的思维一路走下去,直到走到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即可。当然,主问题的设计并非那么简单,它既要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又要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比如,笔者讲授《湖心亭看雪》一文时,在分析开篇叙事,交代了不一般的纪年方法(崇祯),不一般的时间,不一般的天气后,设计的主问题是“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作答,笔者借势带领学生运用赏析阅读的方法,具體深入地理解归纳了作者与众不同的心态与情趣,并由学生对“独”字展开了对下文的讨论。这样,学生在一个问题的牵引之下,顺理成章的激活思维,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三、把培养学生无疑处生疑作为宗旨。
  黄宗羲说:“读书始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这无疑、多疑、解疑的过程就是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这种生疑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满足于排难解困,而是以追本溯源为宗旨,这样才会有发现,继而有创造,最终有进步。
  (一)首先让学生敢疑
  要想培养学生乐于提问的良好风气,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习惯,培育出一种能使学生善思好问的学习风气是关键,在思想上让学生明白,提出一个创造性的问题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再蹩脚的创新也比完美的守成要伟大一百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一种方式。思想解放了,不愁学生提不出问题。久而久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就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习惯。
  (二)其次教学生会疑
  因为学生正值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年龄段,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具备愿意生疑和能够生疑的心理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生疑的能力并非很难。
  教学生会疑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自问生疑、比较生疑、求实生疑等等。有疑才有得,有疑是有得的开始,是解疑的前提,是深入理解文本的结果,如此培养学生善疑、会疑的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
  当学生明白“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的道理后,从不敢提问,不会提问,到逐渐变得爱问,会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便会自然而然地蓬勃起来,其学习也会兴趣盎然。鉴于此,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自由发问的时间和空间,建立激励机制,用多样化方法引领、鼓励学生质疑,养成学生发问的好习惯,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型高等院校开展应用型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创新对解决当前高等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升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设立《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直接对接融资岗位,融资岗位是财务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岗位之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对《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课程功能的重新订立,对课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方式和考核方式进行创新性改革,实现在现有条件下培养理论扎实的人才的同时,培养出岗位技能也突出
期刊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网络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网络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无线网络是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尽管目前无线网络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网络技术课程主要介绍无线传输基础知识和各种常见无线网络的原理、协议,并追踪
期刊
【摘要】自从教育事业被作为社会重点发展对象后,教育事业不断改革创新,有了飞速的发展和质的提升。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高校教育的创新创业也在不断推进,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扰,例如教学水平差距大,创新创业实践少,师生的重视程度不高等等一些現象,均是社会条件不足的体现。对比,本篇文章将对高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调查,并对现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创新创业 高校教育  【中
期刊
【摘要】本文对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100名预科留学生的科技汉语阅读策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据此分析了40名学习成功者与学习不成功者在使用科技汉语阅读策略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发现,在使用策略的项目上差异不大,但在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上却出现了明显分化,其中有显著差异的阅读策略共10项。  【关键词】科技汉语 阅读策略 成功者 不成功者 预科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一、主题确定  “扬州八怪”是清代活跃在扬州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传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纪念馆占地4452平方米。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为主展厅,展示十八世纪扬州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八怪”因此孕育而生。扬州八怪纪念馆是宣扬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的专业纪念馆。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等活动,让学生能更加深
期刊
【摘要】我们都知道教师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秘密武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对教学的准备紧密关联,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问题预设,那么实施教学时就会游刃有余,教学效果就会取得或超出预期的好。新课改以来提倡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成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问题预设 合作探究 学习能力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建筑设计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约占全部学时的四分之三。文章围绕实验教学中前期准备工作、方案设计、方案评阅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基于城乡规划专业的高度,打破单一的建筑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达设计理念,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程 实验教学 方案设计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2015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实验
期刊
【摘要】校本特色课程着重于从校本人文环境出发,充分调动相关资源,帮助特殊需求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提升社会适应能力。本文系统介绍了广州市天河区启慧学校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情况,可为广大特殊教育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校本课程 特色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005-02  学校特色课程,是指学校以国家课程标准
期刊
【摘要】现今高职院校辅导员在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上,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成就获得感逐渐减弱,究其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在岗位定位认知出现偏差,引起工作实践与岗位认识矛盾,从而偏离了在整体工作大环境的前提下遇到问题具体分析的重心。本文将从对辅导员角色及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现状分析,并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正确定位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岗位角色认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
期刊
长期以来, 小学假期作业被很多人所诟病:内容单一、重复、低效、 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高,为完成作业而写作业。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学生作业方面,虽然国家强力推进作业减负,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照顾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而体现出层次性,但是,因为学校及家长对学生以及教师的评价实际上仍未脱离应试教育的束缚,仍然以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师好与孬、划分学生优与差的标尺,所以小学生假期作业内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