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表达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又是记住的过程。课堂上表达的重点要放在学生从“不会”到“学会”的关键之处。基本理念是:听到,过后忘记了;看到,有可能就记住了;经历过,就理解了;能表达,才是真正掌握。其实表达就是让学生重复的述说。验证是为了检测一下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的具体情况。推广就是公示学生们验证的情况,激励孩子们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
关键词:表达;验证;推广;高效
从教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几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实无论是前苏联教育家洛凯夫的“五步教学法”还是后来新东方的“七步教学法”,只是说法略有不同而已,在这些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学生的回答与老师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不同时,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提问其他学生,直到老师满意为止。我上学时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这一套一直被我沿用了十多年,直到后来各地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为主体精神的教改实验,比如:有成都的“自学指导教学法”,辽宁省鞍山的“讨论式教学法”,陕西的“五程序循环教学法”等,人们开始探索“让位还权”,说是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就行,可是在“导”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就开始侵权了,说着说着就回到了从前,特别是有的老师们对学生不放心啊,所以很多地方的改革没有彻底改观。
大约十年前很多地方的学校开始掀起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高潮,到了2009年前后人们又开始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样是因为知识面和动手能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班级里面的优秀的学生,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对所谓的“学困生”更是有害而无利,因为他们无论分在哪个组都被视为“拉后腿儿”,后来人们一致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效。
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教学模式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于是我们凭借自身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始了“表达—验证—推广”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表达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又是记住的过程。课堂上表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会到学会之间发生了什么。把课堂环节细化,使本课时的知识点更明确。
在此我们首先探讨一下表达环节是什么,怎么操作,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既然表达要设计在不会到学会的关键处,那么全班同学是不是都能学会?有多少个不会的?不会的怎么办?教学中表达环节要有具体的操作,现以《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设疑:1. 你知道这一时期的哪些英雄人物?2. 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师导:你心目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及战争经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准备。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重现当时历史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双方胜败的原因。
老师引导:同学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家想一想,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开始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请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画、思考。(学生独立学习,大约5分钟)
老师引导: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一会儿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老师引导:下面请各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别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评价。
学生1表达:我们组认为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二是经济上采取了实行屯田、奖励耕战、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这样就为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基础。
学生2表达:我们组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再补充一点,曹操善于用人,招贤纳士,这也是他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引导:你们两个小组把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归结为三点,比较全面。同学们再考虑一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3表达:我们组认为,曹操的胜利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战争之前,袁绍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虽然兵力不足,但他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处乌巢,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所以失败。
学生4表达:如果袁绍军队的军心不涣散,能像项羽在巨鹿之战那样破釜沉舟,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呢。
师:这种说法很有创意,你们能够旁征博引说明观点真了不起。看来,要想成功地做一件事,心理因素还真的很重要。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总结出曹操胜利的意义,不仅有曹操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达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在教學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我们没有按照常规去讲述历史,而是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个性表达来完成教学。
分析: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个性见解得到充分尊重与张扬。 学生交流、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要情绪饱满,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表达,而不是被迫的表达。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二是这种表达参与面要广,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表达,那就是失败的课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表达还给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大家交流经验后都感觉表达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很实用。以前老师们上课,课堂上一般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再好,学生是不是听会了?记住了?我们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现在这种老师指导,学生表达,让每个学生以验证的形式来检查其学习情况,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谁学会了,谁没有学会,谁学会了多少。对于没有学会的学生,我们再给他们多一些时间来练习,直到让他们学会为止。让学生上课多讲多说就是让他们学会的主要形式。你说,我说,他说,说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慢慢就理解了,就掌握了,就学会了。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得说,要在老师或小组长面前去表达去验证,也就避免了一些想偷懒儿的学生不好学的惰性。因为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验证才行,既逃不了要验证,慢慢的就不想着逃了,也就积极的学起来了。
根据具体内容表达可以分为:(1)习得表达—贵在会讲思路,多用于理科的教学;(2)体验表达—贵在表达表演,多用于文科的教学;(3)识记表达—贵在重复牢记,多用于各科中的知识点教学。
表达的形式大致分为:带动表达(师带生,优带差)、个人表达、同桌表达、小组表达、全班不同步表达……
如何检测全班学生是不是都学会了,这就是验证环节了:多少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还不会?目前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可以粗略小结为:1、当堂验证、课下验证;2、同桌验证、小组验证、全班验证;3、周验证、月验证、总复习验证。(允许二次升级验证)
推广环节就是公示一下验证的情况,不断地超越自己和他人。目前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暂且不说。
使用这种模式教学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忌目标过大、过空。二是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表达的那几句话。三是一节课重点表达环节最好不超过两个,要做透。四是验证一般跟表达步调一致,不同的表达略有差异的验证。五是可以给教学环节起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名字,这样的课眉目清晰。
“表达—验证—推广”的教学模式我们目前仍在学区领导的带领下慢慢摸索,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发现问题后我们就及时教研,教研教研就是边教边研,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虽是草根式教研,但是我们相信将来一样会枝繁叶茂,花香果硕。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9,10.
[2] 李敏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 樊海娟.如何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体验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
关键词:表达;验证;推广;高效
从教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几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其实无论是前苏联教育家洛凯夫的“五步教学法”还是后来新东方的“七步教学法”,只是说法略有不同而已,在这些教学模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当学生的回答与老师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不同时,老师就会不厌其烦地提问其他学生,直到老师满意为止。我上学时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这一套一直被我沿用了十多年,直到后来各地都进行了“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学模式为主体精神的教改实验,比如:有成都的“自学指导教学法”,辽宁省鞍山的“讨论式教学法”,陕西的“五程序循环教学法”等,人们开始探索“让位还权”,说是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就行,可是在“导”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就开始侵权了,说着说着就回到了从前,特别是有的老师们对学生不放心啊,所以很多地方的改革没有彻底改观。
大约十年前很多地方的学校开始掀起学习“杜郎口教学模式”的高潮,到了2009年前后人们又开始学习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同样是因为知识面和动手能力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班级里面的优秀的学生,不适合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对所谓的“学困生”更是有害而无利,因为他们无论分在哪个组都被视为“拉后腿儿”,后来人们一致认为所谓的高效课堂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效。
回过头来仔细研究一下,这些教学模式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优缺点,于是我们凭借自身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开始了“表达—验证—推广”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表达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会的过程,又是记住的过程。课堂上表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从不会到学会之间发生了什么。把课堂环节细化,使本课时的知识点更明确。
在此我们首先探讨一下表达环节是什么,怎么操作,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 既然表达要设计在不会到学会的关键处,那么全班同学是不是都能学会?有多少个不会的?不会的怎么办?教学中表达环节要有具体的操作,现以《三国鼎立》一课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设疑:1. 你知道这一时期的哪些英雄人物?2. 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师导:你心目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史上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交战双方的实力对比及战争经过,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准备。官渡之战的表演(学生分别扮演袁绍、曹操、许攸,重现当时历史情景),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双方胜败的原因。
老师引导:同学们都知道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大家想一想,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战胜袁绍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同学们开始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请先独立学习,可以读书、勾画、思考。(学生独立学习,大约5分钟)
老师引导: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的时间进行合作学习,把你们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每个小组要推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一会儿代表本组向全班交流。(学生按各自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学生们讨论热烈,气氛活跃。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引导。)
老师引导:下面请各组中心发言人把本组的认识与想法向全班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别人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地方,然后作出评价。
学生1表达:我们组认为在这次战役中曹操能够取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二是经济上采取了实行屯田、奖励耕战、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些措施。这样就为曹操打败袁绍奠定了基础。
学生2表达:我们组同意他们的观点,我再补充一点,曹操善于用人,招贤纳士,这也是他取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老师引导:你们两个小组把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归结为三点,比较全面。同学们再考虑一下,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3表达:我们组认为,曹操的胜利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战争之前,袁绍在兵力上有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曹操虽然兵力不足,但他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屯粮处乌巢,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所以失败。
学生4表达:如果袁绍军队的军心不涣散,能像项羽在巨鹿之战那样破釜沉舟,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呢。
师:这种说法很有创意,你们能够旁征博引说明观点真了不起。看来,要想成功地做一件事,心理因素还真的很重要。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可以总结出曹操胜利的意义,不仅有曹操善于用人,战略战术正确,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因素。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表达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在教學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达,我们没有按照常规去讲述历史,而是把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比较、思考,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个性表达来完成教学。
分析: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创设一种探究学习的心理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不断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加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个性见解得到充分尊重与张扬。 学生交流、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一要情绪饱满,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表达,而不是被迫的表达。这种交往应该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师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二是这种表达参与面要广,而不是只有少数学生。这一点非常重要,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课堂教学只有少数学生表达,那就是失败的课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表达还给学生自由表达,他们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思维才能得到启迪,智力才能得到开发,能力才能得到培养。
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大家交流经验后都感觉表达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确实很实用。以前老师们上课,课堂上一般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的再好,学生是不是听会了?记住了?我们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不是很清楚。现在这种老师指导,学生表达,让每个学生以验证的形式来检查其学习情况,让我们每位老师都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谁学会了,谁没有学会,谁学会了多少。对于没有学会的学生,我们再给他们多一些时间来练习,直到让他们学会为止。让学生上课多讲多说就是让他们学会的主要形式。你说,我说,他说,说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慢慢就理解了,就掌握了,就学会了。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得说,要在老师或小组长面前去表达去验证,也就避免了一些想偷懒儿的学生不好学的惰性。因为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验证才行,既逃不了要验证,慢慢的就不想着逃了,也就积极的学起来了。
根据具体内容表达可以分为:(1)习得表达—贵在会讲思路,多用于理科的教学;(2)体验表达—贵在表达表演,多用于文科的教学;(3)识记表达—贵在重复牢记,多用于各科中的知识点教学。
表达的形式大致分为:带动表达(师带生,优带差)、个人表达、同桌表达、小组表达、全班不同步表达……
如何检测全班学生是不是都学会了,这就是验证环节了:多少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生还不会?目前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中,可以粗略小结为:1、当堂验证、课下验证;2、同桌验证、小组验证、全班验证;3、周验证、月验证、总复习验证。(允许二次升级验证)
推广环节就是公示一下验证的情况,不断地超越自己和他人。目前我们还没有成型的经验,暂且不说。
使用这种模式教学要注意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一定要具体,忌目标过大、过空。二是备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表达的那几句话。三是一节课重点表达环节最好不超过两个,要做透。四是验证一般跟表达步调一致,不同的表达略有差异的验证。五是可以给教学环节起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名字,这样的课眉目清晰。
“表达—验证—推广”的教学模式我们目前仍在学区领导的带领下慢慢摸索,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发现问题后我们就及时教研,教研教研就是边教边研,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改进。虽是草根式教研,但是我们相信将来一样会枝繁叶茂,花香果硕。
参考文献:
[1] 王国华.浅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9,10.
[2] 李敏鎬.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2008.9.
[3] 樊海娟.如何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体验真情实感[J].山西教育,2007,11.